青峰书院:这张文化名片如何成就?
青峰书院外景。 资料图片
□蒋治媛
都江堰市在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中,充分发掘本土乡贤资源,以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形成了区域发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日,笔者走进青城山镇青峰山麓的青峰书院,了解到青峰书院院长何洁在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下,肩负乡土文化传承使命,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故事。
建设乡村图书馆,培育农村读书人。青峰书院由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何洁女士自筹资金于2006年动工,历时8年建成。书院占地10余亩,内设图书馆、讲堂、会议厅、创作室、电教室及配套办公用房。经过8年建设,青峰山已经变为一方文化传承的热土。她陆续购买、收藏经典珍贵图书 45000 余册,使书院成为藏书丰富的乡村图书馆。
发挥文化影响力,创立青峰“学士林”。创立之初,书院就组建了以何洁为核心,以全国及四川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何世平、谭楷、蒋蓝、袁廷栋、李伯清、易丹等为团队核心成员的“青峰学士林”,坚持每年开展2—3次中小型读书活动、学术讲座和专题研讨。
打响乡土文化牌,组织开展文化活动。青峰书院立足都江堰区域文化特色,广邀中外学者到书院讲学。书院经常开展新书发布活动、读书活动等,为都江堰市的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影响着当地乡镇及周边乡村的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一有机会就到书院看书、听课,群众亲切地把何洁称为传递知识的文化“何妈”,称她是乡土文化的振兴者,青峰书院也成为都江堰重要的文化景观。
耕植青峰百亩林,培植乡土好生态。自2006年书院动工,何洁就同步启动了青峰植树计划,坚持每年在书院及周边植树50棵。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跟着她一起种,绿化范围逐渐超出了青峰山,扩展到了周边村庄。书院有一棵至少4个成人才能合抱的1200年银杏,是何洁当年在青峰山开荒拓土时发现并拯救过来的。如今,这棵老银杏高耸挺拔,郁郁葱葱,与书院其他桢楠、杉树、皂角等古木共筑绿色屏障;周边经年培植的百亩树林,共同见证着青峰书院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
修渠筑路为村民,环境保护有作为。这些年来,何洁多方筹资,与群众一起修建了青峰山周边的7公里机耕道;通过挖沟排水、植树固土,疏导山洪隐患,保护环境安全。优美的自然环境让青峰书院犹如一艘在绿色林海中驶向远方的知识之舟。
设置孟母教子堂,打造教育新名片。2019年1月20日,青峰书院挂牌成立了“孟母教子堂”。书院计划设立“青峰书院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将青峰书院纳入家风家教和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同时,针对都江堰离异家庭孩子、问题少年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书院开展针对性的帮助引导,让青峰书院成为助力乡村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当地的一张教育新名片。
讲授乡村美学课,助力干部好涵养。学院开创乡村美学讲堂,提能基层领导干部。从2019年7月开始,青峰书院在都江堰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启了成都市首个“乡村美学讲堂”,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牵头,都江堰市妇联、文体旅、水务、建设等部门,以及都江堰市各镇、街道共同参与,在青峰书院开展了20场为期3个月的“乡村美学讲堂”培训,使千余名基层干部受益,其“菜单式点课”模式也成为都江堰市基层干部培训领域的创新案例。
总结精髓编成书,普及乡村美学课。青峰书院将乡村美学讲堂所有课程归纳成书,让“乡村美学讲堂”的成果能更加广泛地惠及都江堰市全市各部门,各镇(街道)及社区,让重视“乡村美学”和“高质量建设乡村文明”的意识在全社会每个角落形成影响和共识。
15 年来,何洁和她的青峰书院始终在最基层传承乡村耕读文化,深植乡村文化振兴种子,为当地铺就了一条乡村文化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白洋)记者昨日获悉,在水利部召开的国家水利遗产申报项目视频评审会议上,都江堰水利工程顺利通过专家组初审,标志着...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