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式挂牌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正式挂牌 都江堰水利工程。四川省水利厅供图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邹阿江柴枫桔陈彦霏魏唯
经过2200多年发展,如今的都江堰灌区已发展成覆盖成都、德阳、绵阳、资阳、遂宁、眉山、内江等7市40县(市、区)、灌溉面积超1130万亩的特大型灌区。
今年4月,都江堰灌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省委编委印发通知,将水利厅所属的省都江堰东风渠管理处、外江管理处、黑龙滩灌区管理处等8个事业单位及相关职能整合到省都管局,并更名为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简称“省都发中心”)。更名后,省都发中心水利改革的宏伟蓝图徐徐铺开。
11月26日上午,省都发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都江堰一体化改革正式落地。
都江堰灌区如何改革?又如何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灌区榜样?26日,记者从省都发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朱泽华处得到了答案。
不仅是更名 更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更名是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朱泽华说,省都管局设立于1978年12月,隶属于当时的四川省水利水电局,其下设东风渠管理处、人民渠管理处等6个灌区管理处。
当时,整个都江堰灌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处核算”管理原则,即由省级水利部门统一领导,省都管局和灌区各管理处分级管理,各灌区管理处自行核算。
朱泽华说,当年省都管局成立时,本应是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的起点,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改革交棒到了省都发中心手中,所以此次更名就是都江堰灌区一体化改革的再起步。
“不仅是更名,更是灌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今年5月,省水利厅党组提出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3年内“把都江堰灌区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的要求。1个月后,都江堰灌区举行一体化改革推进会,奠定了改革基调——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节点、任务分工,深入研究制定绩效工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重点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灌区榜样建设 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对于建设灌区榜样,四川水利人给予的评价是,这是新时期都江堰传承千古文明、续写古堰华章的历史命题,也是都江堰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域发展新格局的现实命题。
都江堰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超过1130万亩,覆盖成都、德阳、绵阳、遂宁、资阳、乐山、眉山等7市40县市区,是四川省“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盆地腹部区“主水网”的骨干工程。但目前,它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发展新动能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灌区高质量发展。
“灌区榜样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朱泽华提出,当前,都江堰面临着供水保障要求更高、工程体系不够完备、运行机制亟待完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等新形势、新问题。
但经过持续的建设与发展,都江堰在工程设施、文化内涵、服务灌区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只要全面推进灌区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推进大发展、推动大突破”,方能重新找准都江堰在新时期的角色定位,实现都江堰这一千古工程永续利用、润泽千秋、惠泽百姓的内生需要和必然要求。
敢想敢干敢成 以高标准制定行动纲领
改革不是一句口号,背后涉及方方面面。朱泽华认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既然是必然、可行的,那就要敢想敢干敢成,以高标准制定行动纲领。
今年5月,省水利厅党组提出的新时期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3226”工作思路就是目标和方向。
对于定量标准,都江堰灌区力争达到领先或者第一:对标水利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体系,达到全国大型灌区领先;对标《四川省现代化灌区导则》5大类13项指标,达到全省第一。
对于定性标准,将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对标“人类文明重要标志”,提升都江堰文化符号的国内外辨识度、知名度、美誉度;对标水利部《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达到省委省政府、社会各界、灌区群众、干部职工四满意。
据了解,此次都江堰灌区榜样建设一共分为3个阶段:用半年的时间精心准备、用两年时间强力推进、再用半年时间总结提升,确保3年内全面完成十大重点行动。
新闻推荐
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都江堰实现五级便民网格服务体系全域覆盖都江堰市民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现在方便多了,营...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