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大熊猫保护大熊猫“猫脸识别”准确率超过90%

成都日报 2021-10-19 02:29 大字

通过对大熊猫的粪便进行DNA调查,可以识别大熊猫种群;采用人工智能手段进行“猫脸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1%;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站使用的森林草原火情监测即报系统,让护林员巡护变得更加“智慧”……未来科技应该在大熊猫保护领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18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都江堰熊猫谷),一场主题为“科技守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咖啡对话火热举行。

“我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整个圈养大熊猫的种群只有135只,然后到今年10月的时候,这个数据变成了673只。”随着科技进步,大熊猫的保护也变得越来越“智慧化”,对此,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深有体会,“开展大熊猫繁育研究,不仅需要提升大熊猫繁殖技术,还需要提升大熊猫健康、营养等科学饲养技术,这需要发展综合性的技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主任侯蓉说,这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的信息技术发展,为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的保护带来了一些新的工具。除了人脸识别,还有“猫脸识别”,“我们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手段,进行‘猫脸识别’,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侯蓉还介绍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采用新技术上的最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说,虽然近年红外相机等技术在大熊猫栖息地逐步推广,但监测手段依然主要靠巡护员进山巡护,靠GPS定位和给大熊猫戴无线电颈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无人机等新技术手段在守护大熊猫栖息地方面,仍有很大应用推广空间。本报记者 李颖

新闻推荐

高反治疗不再跑远路

康定市海拔最高的高压氧舱即将投运高反治疗不再跑远路扫描二维码进入专题,看更多“2021帮扶纪行·我们在路上”系列报...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