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友爱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探索“校-家-社”共育新路径
都江堰市友爱学校整合校内闲置资源设置五彩田园种植区
孩子们在井盖上作画
都江堰市友爱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于2020年4月挂牌成立,在校园内整合建成7个文明实践区,组建了“小橘子”“红领巾”等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小橘子旅游志愿服务”“zhì在社区红领巾志愿服务”等项目品牌。截至目前,实践基地注册志愿者105人,其中党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100%。
实践基地自成立以来,主动对接社会各方资源,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坚持开放共享,进行校园内外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1场次,服务师生和群众2000余人次,有效培育了师生文明素养,带动了社会文明风气养成,探索出一条学校、家庭、社会共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学校文明实践新路径。
打造专属文明实践阵地
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提升
都江堰市友爱学校,位于都江堰市幸福街道,占地81.5亩,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1968人,教师135人。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传递友爱、快乐生活”校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切入点,积极做好文明实践基础建设和氛围营造,建成以7个特色功能区域为载体的文明实践阵地。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按需打造实践阵地,根据不同学龄学生身心发育情况特点,整合校内闲置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建设熊猫版画体验区、友善主题教育区、优雅艺术展示区、科学创想实践区、文明锻炼实践区、防灾减灾体验区和五彩田园种植区,营造校园浓厚新时代文明实践氛围。
通过多样化文明实践阵地打造,友爱学校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从核心价值观树立、高雅艺术入门、科学精神启蒙、天府文化浸润、劳动能力培育、防灾减灾技能普及、身体素质提升等角度培养全面化、高素质文明实践时代新人。
拓展文明实践辐射范围
实现“小手拉大手”的“反向教育”效果
一个学生可以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可以带动一个社区,友爱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师生、服务社区居民”的功能定位,扩大文明实践辐射圈,吸引学生家长、社区群众主动参与,加强学校、家长、社区联建共建,坚持开放共享整合资源开展文明实践。
学校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参与文明实践,通过定期德育课程载体,设计感恩教育、家风教育、公德教育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课程,以易吸收、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进而将文明实践理念传递给其他家庭成员,实现“小手拉大手”的“反向教育”效果,有效普及文明实践辐射面。
社区居民也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参与者。友爱学校主动对接社会资源,联系所辖社区,形成校社双向互动。学校开放校内场地优势资源,接纳社区居民入校开展艺体、劳作等文明实践活动;与幸福街道永丰社区兴堰丽景D区3个院落结成对子,让学生走出校园,以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的方式接触社会,以实践基地为“点”带动周边社区“面”,有效提升居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开展两次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听取代表意见建议,公示实践服务菜单,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拟订文明实践工作方案,实现文明实践有效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助学生健康成长新局面。
开创特色文明实践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都江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大小假期都吸引着众多游客。文明实践基地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富集的特点,进行特色化探索,成立“小橘子”旅游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寒暑假开展游客引导、讲解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形成特色化旅游志愿服务品牌。
每当假期来临,在都江堰景区都可以看到“小橘子”志愿者引导游客有序排队、爱护环境、文明乘车等,使游客文明行为成为景区另一条靓丽风景线,提升了都江堰景区在海内外的形象和美誉度。
“小橘子”不仅是都江堰文明旅游的劝导者,也是天府文化的传承者。“小橘子”旅游志愿者们认真学习水利工程原理,周边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天府故事,给游客进行讲解,使游客深刻感受超级工程的伟大和天府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使志愿者们将爱家乡、爱天府文化的思想深植于心。
本报记者 杨甦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新闻推荐
厄哩村特大桥建设现场本报讯(谢保英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任露潇文/图)9月19日,随着主桥中跨合龙段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九...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