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数字经济机遇成都书写“双碳”绿色答卷
抢抓数字经济机遇 成都正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雷远东摄
9月7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绿色地铁在成都1号线持续向乘客宣传“碳达峰、碳中和”。
上线“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打造国内首个碳中和景区、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揭牌……一场涉及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正在成都加速推进。
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下,成都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近日,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期间,各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蓉城,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助推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目标。
为何选择成都?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有哪些“硬核”举措?将迎来哪些机遇?
机会
加速发展数字经济
多个重大项目落地
去年,中国正式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双碳”背景下,全国各地陆续行动起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成都,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
这次在成都举行的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聚焦的是“数字碳中和”。所谓数字碳中和,指数字化路径和碳中和目标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高效手段,来实现绿色低碳的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对成都而言,将迎来推动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机会。目前,成都正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成都超算中心自从2020年投运以来,最高运算速度已达到10亿亿次/秒;华为·成都智算中心等多个项目开工,标志着成都市推动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进入新的重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上,成都还公布了一组数据:成都以数字经济推动低碳增长、以数字治理助力低碳生活、以数字创新驱动低碳发展、以数字基建支撑低碳转型,“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国十大城市最低。
不仅如此,在河北举行的“创新发展与数字经济”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成都上榜“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成都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正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正在努力将“先机”变为“持续性的领先优势”,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
打造国内碳普惠新机制
实现人人可参与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行为会产生碳排放?如何尽量减少碳排放?如今,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理念正逐渐贯穿市民的日常生活。
除了企业,成都早已将目光聚焦到了个人。2020年,成都出台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今年5月,“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正式上线,让普通人也能参与到“减碳”中来。
出行同样的距离,小轿车和地铁的碳排放量分别是多少呢?打开微信或支付宝,衣食住行、参与会议、旅游和航班等行为,都可以从“点点碳中和”小程序上完成。例如,出行20公里,使用小轿车的碳排放量为6.32千克,而地铁出行的碳排放量仅有1.08千克,足足相差近6倍。
怎么交易?输入出行方式和行为,就能自动计算出这一段时间的碳排放量,点击“我要碳中和”按钮,就可以通过平台购买减排量,抵消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碳排放,完成碳中和闭环。
让普通人也能参与“碳排放”交易,正是成都实施“碳惠天府”,构建大美公园城市的举措之一。
在围绕公众积分奖励方面,“碳惠天府”机制在构建绿色出行、节水节电等低碳环保行为场景的同时,还制定了餐饮、商超、景区、酒店等低碳评价规范,以引导相关企业推行低碳管理、实施碳中和公益行动等。对通过评价的场景赋予低碳属性,公众在这些场景内的消费行为也将获得碳积分奖励。此外,还鼓励实施节能改造、低碳管理、生态保护的企事业单位开发碳减排量,使减排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以碳的属性呈现经济价值,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换。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面向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在国内首创“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既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又借助低碳认证,将公众减排、项目减排和碳减排量交易全线联通。
目前,“碳惠天府”已在多个平台推出,今年年内,还将推出40个商场、酒店、景区、餐饮类低碳消费场景,市民在场景内打卡即可获取碳积分,碳积分可以在公益性运营平台兑换绿色商品和服务。
探索
“绿色+”理念融入生活
探寻低碳发展新机制
“碳中和”是什么?我国开展碳中和情况如何?伴随着一声长鸣,一列“绿色”列车从成都地铁1号线正式发车,以上问题都可以从这趟“数字碳中和号”主题列车上收获答案。
据了解,“数字碳中和号”自9月3日开始运行,到9月30日将共运行28天,由成都市委网信办打造。为达到向公众科普碳中和相关知识、增强大众低碳意识的目的,列车以“数字助力绿色发展”为主题,共计6节车厢,由“数字空间”“数字平台”“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生活”“中国承诺”依次串联。
车厢内融合了国家相应政策,结合省、市围绕“数字碳中和”开展的相关项目,展现不同行业如何通过数字和科技力量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聚焦到个人环保行为的生活方式,最终汇聚成一幅直抵绿色未来的蓝图,全方位展现“数字碳中和”行动之于中国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记者梳理发现,在“双碳”战略下,“绿色+”理念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正在推动产业结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的绿色化转型,并涌现出一批新模式新业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强化景区节能降碳管理,认购碳减排量参与碳中和公益行动,打造全省首个零碳景区;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首次以建森林的方式来抵消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开展“绿色出行低碳一夏”数字人民币公共交通试点测试活动,吸引10万名参与活动的中签市民使用数字人民币搭乘公交、地铁和单车骑行出行,共计节能减碳10336吨。
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正紧紧围绕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机制。同时,加快以数字化手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履行试点城市职责,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进击”。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金祝罗田怡
新闻推荐
招商引资忙 项目建设热 成都各区(市)县多措并举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
四川碳世界科技有限公司的石墨烯生产线围绕头部企业和补链强链项目主动“叩门招商”,冲刺今年下半场。在成都,连日来,一场场...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