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张大铮:下沉基层为中医药代言

家庭生活报 2021-03-09 00:47 大字

家庭与生活报讯(缪英 记者 王厚军)从临床诊疗到人才培养,再到国际医疗和康养开发,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院办副主任张大铮实现了不同阶段的完美转身。年仅38岁的他是全国首位中医眼科博士后、省卫健委及省中管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都江堰市拔尖人才,担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委会副秘书长、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都江堰市中医博士后工作室主任、青城医学研究院负责人等。“身兼数职的背后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张大铮表示,未来医学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他所牵头的都江堰市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青城医学研究院正在筹备中。

医术精外国友人隔“屏”问诊

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都江堰不仅有中国水电十局的工程建设输出,一起输出的还有中医药文化。

2019年,参与中东国际项目建设的王先生痛风了,在张大铮那里开了副中药后,王先生把药带到了国外。每天饭后,王先生都会遵医嘱喝碗中药,一天,外方经理Khaid看到了,探问之下对中医药治疗产生了兴趣。原来,Khaid长期大便不成型,吃了很多药未见效,非常苦恼。在王先生的推荐下,Khaid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张大铮隔“屏”问诊。口服中药两个月后,Khaid的对应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受此影响,Khaid提出合作想法:“都江堰市名胜风景众多,康养资源丰富,我们想尝试组织外方人员每年到都江堰进行为期一周的康养。”无心插柳柳成荫。去年,双方已基本达成协议,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外方来访暂时延后,但张大铮团队与对方保持友好联系,力争早日实现中医药文化产业输出,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

从服务于本地市民,到国内游客,再到外国友人,张大铮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2013年,30岁的张大铮博士毕业,他婉拒了留校任教的工作,选择下沉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这让看好他的老师、同学大跌眼镜。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此后,他一边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上班,一边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科研工作,2015年,都江堰市启动医联体建设后,他引进科研项目,在青城山镇卫生院组建了全国首个基层卫生院博士后工作室。2017年3月份工作室开张时,中医科团队只有6人,第一个月总共接诊了两名患者。以什么为突破口?张大铮决定从自己最擅长的过敏性疾病诊疗项目着手,他带领团队围绕“脾主四季之末”中医经典理论,通过汇总分析国内外过敏性疾病相关检查、治疗、康复、管理各个环节治疗资料,结合自身团队前期过敏性疾病科研、临床的工作基础,在学界首次提出“基于脾土的四季动态中医药免疫干预治疗理论”,并以过敏性鼻炎、咽炎、结膜炎为优势诊疗病种突破口,逐步打造青城医学品牌。经过一年的诊疗口碑沉淀,团队门诊量不断上升,2020年门诊量突破2.8万人次。诊疗量的快速上升给了张大铮团队极大的信心。

守初心医生就应该是无私的

作为全国首位中医眼科博士后,张大铮主要从事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中医,二是临床眼科。他身在基层,却为病人打通了一条“高大上”的治疗路径。

早在2010年张大铮读博时,成都中医药大学承担了一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是与国际知名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底读片中心合作的。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母校之间的关系,张大铮打通了这条路径:对筛查出来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首先是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治疗,如果疑难的,可推荐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眼底读片中心进行分析诊断,如果大学都没法解决,那么就求助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底读片中心。“一个最最基层的患者的临床诊疗,实现了国内外的三级对接,在这之前根本不敢想。”团队成员这样说。张大铮所在的研究团队,不断地将研究向外延伸,“通过眼底,还可以判断一个人有无气虚、血淤等,然后有针对性地用中药去调整。”张大铮说。

作为身在基层的博士后,张大铮的情怀还表现于他对基层医院的医联体工作中。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作为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眼科相对其他专业发展不平衡,于是,张大铮利用休息时间帮扶对方眼科发展手术、培训医生,短短半年时间,学员们就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眼科常见手术。张大铮常常对学生说:“医生就应该是无私的,我毫无保留地教你,也希望你毫无保留地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单霁翔携《万里走单骑》走进都江堰 让更多人静下心来体会都江堰的理念 青城山的智慧

“你们叫我老单,亲切。”20日下午,单霁翔来到都江堰市,准备参与录制他从北京故宫博物院退休后加盟的首档综艺《万里走单骑—...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