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格局 “蓉”开新境 “十三五”的成都答卷(一)

成都日报 2020-12-23 00:33 大字

图为丹景台景区

规划、招引、签约、开工……繁忙的背后,从“白纸画图”“平地造城”,到崛起于龙泉山脚下。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欧洲产业城意义非凡。

三岔湖畔,日新月异。变迁的背后,从“战略布局”到“落子起势”。成都城市千年之变,东部新区承载着历史的重托。

“十三五”期间,着眼于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和经济地理格局,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成都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着力塑造人城境业融合共生的未来城市新形态,成都探索构建“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年之变,正在当下。

谋城之变打开千年成都新局面

金牛区星科北街过去是一条杂乱的背街小巷,街道引入新希望集团合作打造特色街巷,昔日闭塞的“断头路”变成了温馨的“回家路”,构建多重功能载体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中优”点滴成效看得见。

“西控”3年,西部区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到16.4平方米,比2016年增长15%。“生态红利”显现,西部区域3年累计引进符合区域战略定位的新兴产业项目286个,经济年均增速达8.8%,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

区域城市形态、生态明显改善,开放型产业体系逐步形成,泛欧泛亚铁路门户枢纽初具规模。这是“北改”3年的成果。

成都东部新区挂牌,并被赋予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和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五大历史使命。“东进”正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十三五”期间,在成都从事规划工作的人总是爱讲一句话,“千年成都正在打开新的局面。”

千年成都开新局,要追溯到2017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明确提出以“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定位。

“东进”,沿龙泉山东侧,规划建设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和现代化产业基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南拓”,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

“西控”,持续优化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高端绿色科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能级,保持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形态。

“北改”,建设提升北部地区生态屏障,保护好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中优”,优化中心城区功能,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空间治理是实现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适应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成都坚定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持续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形成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未来之城突破城市发展新格局

这个月底的试飞,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近期备战的一次“大考”,也是成都东部新区高明镇高塔村村民杨文杰最期待的事情,“机场运营,生活腾飞!”

期待变成现实的喜悦,让东部新区福田街道的强发久切实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脉搏”。前不久,成都地铁18号线开进东部新区,联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十三五”期间,成都“东进”以来,通过96名院士、国际大师及知名专家领衔,100多个专业团队和35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参与,科学绘制了东部新区发展蓝图。

“建设东部新区,是成都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长远谋划,遵循城市发展规律、适应城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市政府副秘书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说,今年4月28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标志着东部新区由全面谋划转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

成都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两千多年来“两山夹一城”的旧格局被打破,“一山连两翼”的新格局应运而生。

盘活一局,引来凤凰。吉利学院从北京搬到成都东部新区,随即带来北大的战略合作“加持”;成都体育学院整体搬迁项目顺利推进,“体育+”产业生态圈雏形初现。

数据显示,目前东部新区在建项目140个,计划总投资1971亿元,已完成投资927亿元。成都东部新区成立至今,在谈项目60个,已成功引进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当代集团人福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及当代教育园区等重点企业,引资439亿元;已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达13000亿元。

雄心远不止于此。

未来的成都东部新区,将以全球视野,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力争2021年获批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天府国际机场及空港新城整体纳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拓展区,布局建设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邮件集散中心、跨境电商分拨中心等高能级物流平台。

于成都而言,规划建设东部新区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抓手,有利于破解盆地资源约束、保护好都江堰灌区的良田沃土,塑造成都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看来,成都东部新区的落子,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四川省战略要求的重要举措。“东部新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主干,有利于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城市快速崛起,推动成渝相向发展。与此同时,东部新区位于成德眉资中心腹地,有利于推动成都与德眉资三市同城化发展,推动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李晓江说。

四级承载打造空间体系新优势

今年7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落幕后,成都掀起了一轮与省内其他城市深化协同发展的合作签约热潮。

省委明确要求加快“两区一城”建设,强化成都建强高能级功能体系的战略承载。在业内专家学者看来,这是四川省委大力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赋予成都引领带动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成都如何完成使命?

探索“大都市区—区域城市—功能区—新型社区”四级空间体系。建设网络化大都市区,加快实现由大城市向大都市转变;推动区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撤县(市)设区,探索推动经济关联度高、地域相连的区(市)县共同构建区域城市;推动功能区建设,以TOD建设引领片区综合开发,打造交通圈、商业圈、生活圈“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区;推动新型社区建设,打造满足各类人群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的社区场景。

都市圈是经济地理概念,同城化则是其具体的要求。

成都都市圈内的4座城市,围绕在龙泉山脉的四周。过去龙泉山是天然的屏障,但在成都宣布要跨过龙泉山“东进”发展后,龙泉山的部分地区被规划为城市森林公园。一种有趣的提法称,若4市成“圈”,则中间的龙泉山将成为都市圈的中央公园。

加快成“圈”成势,具备了优势。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部署,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先手棋”。不仅有利于做强做优成都极核功能,也有利于引领“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更是以成都为“领头羊”推动大都市区进程和区域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

探索建设产业功能区,是成都构筑产业经济地理的一招“妙棋”。“更加注重产业细分领域的研究和选择,每个功能区根据自身产业基础、独特资源禀赋、重大城市功能性设施和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科学前瞻研判,精准化差异化定位主导产业细分方向,实现错位协同发展。”市发改委副主任朱平分析说。

目前,成都已建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66个不同产业类别的产业功能区。在这些产业功能区里,规划建设了54个高品质科创空间,以科创空间为载体,推动科创资源向功能区集聚,打造发展动力源,最终将实现85%以上的产业配套在功能区内解决。今年以来,这些产业功能区吸引了全市90%以上新增引进项目,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

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亦是城市治理末梢,成都将社区视为四级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和环节。

站在“十三五”收官、奋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历史时刻,成都伴随着“新目标”开启对未来新的思考。

到2025年,初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高品质宜居优势充分彰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城市治理体系加快构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极核功能显著提升,以创新、开放、文化、制度为内核的动力机制初步形成,成为“一极两中心两地”坚实支撑。

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成都重整行装再出发,正在奋力书写新的历史答卷。

本报记者 赵荣昌 摄影 胡大田

新闻推荐

怎样做大东盟市场?猕猴桃协会有想法

□本报记者周金泉都江堰市猕猴桃协会迄今向东盟出口猕猴桃已有18年之久,尽管一路做得如履薄冰,但面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