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的演进脉络

四川日报 2020-11-16 06:28 大字

瞰城

□贾晋

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求,也是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动力。实践层面的推进和理论认知的探索需要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公园城市为什么会首先在成都提出?

天府之国农耕文明发展史上,有一个独具区域特色,又与公园城市观念近似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集聚形态,那就是川西林盘。公园城市的发展溯源,为什么要溯及川西林盘?首先,川西林盘和公园城市建设都要求遵循自然规律,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其次,川西林盘和公园城市都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平衡发展空间集聚形态。两者都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动态平衡。再次,川西林盘和公园城市都构建起绿色生态导向的“人类—自然—社会”自循环体系。

川西林盘是天府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公园城市则是四川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探索。从原生模型到现代探索,展示出成都乡村和城市发展的历史画卷:

一是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流灌区到“再造都江堰”新灌区所形成的天府农脉。20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天府之国农耕文明的典范,不仅造就了川西林盘,也成为四川农脉所在。四川省2011年启动“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行动,2019年又推出“再造都江堰”水利大提升行动,旨在大幅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围绕着水资源的保护和优化配置去构建合理的现代农业和城镇化体系空间布局。

二是古蜀文化到现代天府文化所构建的天府文脉。在天府文化发展过程中,从古蜀人治水所蕴含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到“湖广填四川”过程中形成的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再到现代产业人口集聚形成的消费文化、时尚文化和创新文化。天府文化成为建构和展示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独特的内核和载体。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把握住独具区域特色的天府文化演进主线去建构人本导向的发展精神内核。

三是从林盘复合生态圈到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建构的生物动脉。川西林盘内部既包含由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所构成的自然生态圈,也包含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所形成的复合生态圈。国家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有部分在四川区域,将在稳定大熊猫繁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个方面实现突破。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在更高的发展水平和更大的生态格局下去构建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

四是从龙门山脉到龙泉山脉所形成的生态绿脉。川西林盘星罗棋布于龙门山脉周边,同龙门山脉具有天然的自然生态关联。近几年,成都突破传统地域空间限制,城市空间布局由龙门山和龙泉山“两山夹一城”,跨越龙泉山成为“一山连两翼”。城市地理空间的拓展为公园城市建设增加了新的绿色发展载体平台,龙泉山脉成为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绿脉。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围绕新的城乡发展格局去构建新的生态空间和载体体系。

五是从传统农业为主到现代产业为主的产业脉络。川西林盘的产业内核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公园城市的产业内核则是更为复杂、高端和开放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新发展格局,如何在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形势下探索出新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发展范式,成为公园城市建设必须直面的问题。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去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生态圈。

六是从统筹城乡到城乡融合发展的改革脉络。在农业农村改革中产生的许多经典改革案例,无论是“小组微生”模式,还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地综合整治,院落治理,都同林盘这个特殊的载体有着极大关联。新时期,成都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中,承担着“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历史重任。公园城市建设包含了新乡村、传统城区和城市新区三个有机部分,城市和乡村都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改革重任。从川西林盘到公园城市,要求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去推进新的改革。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新闻推荐

都江堰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都江堰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办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群众在幸福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原来我...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