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感受川药发展强劲“脉动”
海蓉药业的提取车间。
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一角。
枣子巷里,居民们正在打太极健身。
农报微镜头
镜头背后:10月21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邀请川渝两地16家媒体探访四川中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镜头采风:记者们走进成都都江堰市海蓉药业、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等地,参观中医药企业、康养产业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
镜头聚焦:用镜头和笔触采撷四川推进中医药三位一体发展的朵朵“浪花”,触摸四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实习记者 唐小未 文/图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拥有道地中药材7290种,成就了‘无川不成药’的美谈,但一度大而不强;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一体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发展,正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迈进……”10月21日下午,川渝媒体探访四川中医药集中采访活动座谈会上,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杨军向媒体介绍了四川中医药发展的总体情况。
当天,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邀请川渝两地的16家媒体走进成都都江堰市海蓉药业、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枣子巷等地,参观中医药企业、康养产业基地和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用镜头和笔触采撷四川推进中医药三位一体发展的朵朵“浪花”,触摸四川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第1站
坐标:都江堰市海蓉药业
镜头:建设智能生产线,升级步伐有序推进
“我们 这 款 中成药销量不错,原材料使用了我们的道地中药材,其中有一味黄莲采自重庆石柱……”21日上午,集中采访的首站是都江堰市海蓉药业,这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投资3亿元建成,于2004年正式建成投产。
走进企业1号提取车间,在这里,通过煎煮、醇沉等环节,中药材原料变成中药制剂的半成品,流向下一个生产车间,最终形成产品流向市场。“我们正在全力冲刺实现全年销售收入千亿元的目标。产品受欢迎,关键是质量好、原料好,要采用道地中药材。”该公司生产总监文巧介绍说。
巴山蜀水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川芎、川楝子、黄柏、麦冬、川贝母、枳壳、黄连等都是川渝两地的道地药材,也是该集团中成药生产的首选。去年采购四川黄柏1700吨、价值6046万元,四川麦冬50吨、价值300万元,重庆黄连54吨、价值796万元。今年以来上量较快,已累计采购使用重庆超1156万元中药材原材料。
不断增加的订单也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在1号提取车间旁边,智能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企业扩能增效的步伐有序推进:积极通过产品落地、产品转型,助力企业实现“营销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力争2021年利润达到1.6亿元。
画外音
川渝携手加快中医药发展
文巧(海蓉药业总监):我们到重庆采购药材,是川渝中医药合作的有力体现,但我们不只是在原材料采购上与重庆展开合作,后期还将加大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领域,包括人才引进、共同研发新药等。
第2站
坐标:都江堰市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
镜头:突出中医药主题,为文旅小镇增流量
川渝媒体采访团抵达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时,已是上午11时。这个康养基地位于青城山脚下,200多亩的园子,中医馆、中药材种植区、综合活动区与餐厅、酒店等合理布局、错落有致。阳光下,游客或在湖边垂钓,或在“能量仓”养生,或在中医馆康复,待到中午再美美吃上一顿“养生餐”。
“这是一个融合文化、旅游、康养的综合项目。”该小镇营销总经理廖春燕介绍说,小镇突出中医药健康主题,引入中医馆,整合医养、药养、食养,以及道家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实现中药健康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康养文化小镇的前身是一个文旅项目,核心亮点是青城山脚下的良好生态环境和高负氧离子,以及集观光、采摘、垂钓、露营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游。文旅项目即使有稳定的客源,也摆脱不了传统旅游的淡旺季落差。特别是秋冬季节气温降低,青城山景区客流量减少,也直接体现到小镇的运营业绩中。
于是,小镇开始转型升级,并将转型的关键点聚焦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通过构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推动运营迈上新台阶。“本来就有长期累积的客源,从2018年转型发展康养以后,运营效果更好,特别秋冬季也是一些疾病的高发期,疗养很受喜欢,有些客人一住就是几个月,传统淡季也变成了旺季。”廖春燕说。
画外音
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
汪石(大渝网记者):孙思邈康养文化小镇的发展给人启迪,中医药产业发展,必须要走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中医药与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融合,多元构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第3站
坐标:成都市枣子巷
镜头:植入中医药理念,背街小巷变特色街区
枣子巷是本次集中采访的最后一站。巷子里坐落着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格外引人注目的,除了展示传统中医望闻问切和储药柜的文化墙外,当属一个个中药产品展销车。
在这个仅有千米的巷道中,有中医药特色的商铺面积占 枣 子 巷 商 铺 总 面 积 的46.9%。同时,该街区再对原有生活服务业态进行提档升级,形成以医药健康为主,生活服务、文化旅游和餐饮等相互配套的产业格局。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在老城改造中,当地遵循“公园城市”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整理,将枣子巷及周边1.52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成都西门里特色片区范围,全力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展开了一幅街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的美丽画卷。
“我们拆除了巷子临街围墙、违法建设,加宽道路,新增小游园绿地,植入中医药特色产业,展示中医药传统文化,推进城市改造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实现了街区风貌由老旧到美丽的转变,街区产业实现了由低端到特色精品的转变,街区人文由单调到特色鲜明的转变。”西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汪福聪说,二期工程还将对西安路、永陵、王家巷、成都工业学院片区有机更新,构建中医药、美食、意创等五大主题消费场景,为老城改造“打样”。
画外音
让中医药文化更贴近公众
杨军(省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要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上下更多功夫,在小学开展中医药文化植根行动,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唤醒行动,激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知认同和使用,加快中医药文创产品开发,推进中医药传承更好地贴近公众的喜怒哀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执永李进芬)近年来,潍坊经济开发区双杨街道孙家小学认真学习贯彻劳动教育新要求,不断加强学校...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