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文:地域文化的守护者
文佳君(都江堰市)
《青城山下白素贞》,是《新白娘子传奇》剧中插曲,演唱者是赵雅芝。此歌红遍大江南北,但你可曾知道,此歌词创作和青城山的一个老农民有关。
青城山是我们的,也是世界的。青城山既是道教道场,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说它是世界的,一点也不过分。
但有这么一个人,这些年和人交流,他脱口而出的却是“我的青城山”怎么样怎么样。一句“我的青城山”说得自然从容,颇显霸气,好像他是青城山三十六峰的盟主、七十二洞洞主一样。如果你是第一次听他这么说,再看看这精瘦如川派盆景中的紫薇老桩的耄耋之人,你可能就会心生疑惑,此干瘦老头为何这么牛呀?
此人就是杨慕文,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人,今年刚好80岁。他可是都江堰市有名的民间文艺人才。
青城后山“山里通”
杨慕文的“出名”,与他山里汉吃苦耐劳、朴实肯干的品质有关。由于父亲早逝,杨慕文14岁时,初中未毕业就回到青城后山,靠种地和母亲相依为命。杨慕文是个读书迷,回到当时还没通公路、买个盐巴都要翻山越岭20公里到太平场的青城后山,哪里还有书可读呀!杨慕文把整个青城后山能找到的有文字的纸纸片片读完后,就去读白云寺里的石刻,去“扭到”老人讲传说。后来《灌县民间文学集成第一辑》就收录了他整理的10多篇青城后山的故事。
时间到了1985年,杨慕文的青城后山故事无意间引起了时任灌县(今都江堰市)县委书记徐振汉的兴趣。徐振汉去后山看了看,进而才有了青城后山景区的建成。在整个后山建设中,修亭筑阁,都要有传说出处,而这些传说、民间故事,只有杨慕文才是“内盘”。他被安排进了青城后山开发建设办公室打工。为了家乡开发,他没讲条件,每天二三十公里来回跑,在各个景点建设现场,对一石一木的位置摆放都提出有依有据的“文化”背景。青城后山泰安社区主任杨健康说:现在他们社区干部都还常摆杨慕文先生的龙门阵,就是要学习他,不跑烂几十双胶鞋,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了解后山。只有了解了后山,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白素贞修道”幕后
杨慕文特别爱好民间文学方面的写作。1982年他参加四川省灌县民间文学资料专职普查工作,至1985年分别担任《灌县民间文学集成第一辑》和《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四川卷·成都市灌县卷》编辑;1984年主笔《灌县泰安乡志》;后来又陆续著有《青城后山风物传说》和《泰安古寺》《白云寺》等专集,并担任《青城山志》编委;2006年担任《四川省志·青城山志》主编,这是他对养育他的山水的深沉之爱。
“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可以说,赵雅芝这么一唱,为青城山的旅游营销起了积极作用。而白素贞在青城山修道的故事,正是杨慕文在1982年参加四川省灌县民间文学资料专职普查工作时整理而成。文化是旅游的魂,有时候,文化人整理的资料,可能当时见不到效果,但几十年后,甚至更久远,这些文化人的价值忽然就凸显了。
特别的生日礼物
为了祝贺自己80岁生日,杨慕文今年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又一本专著《情满青城后山》。此书有“后山风物”“后山史话”“后山山歌”“唱响后山”所收篇目共170多篇(首),有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山歌、民歌的怀旧与新唱,形式上还有戏剧、金钱板等。杨慕文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在搜集青城山民间故事、青城山歌方面卓有建树,如“神仙洞”“圣母洞”“赵公印”“白云洞”“梳妆池”“金娃娃沱”和山歌怀旧中的“情歌”“农事山歌”“盘歌”“十月歌”“十想歌”“看郎歌”“小调山歌”等许多都被收进灌县及成都市的《民间文学集成》中。如果没有他的艰苦付出和精心搜集整理,这些传说、这些山歌就会失传。
历史底蕴是一个地方的原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底蕴决定了这个地方的厚度和深度。正因为有杨慕文先生的付出,才丰满了游人眼中的青城山、青城后山,所以他在我面前提及“我的青城山”时,我会肃然起敬。我想青城后山的老百姓称呼杨慕文先生为“杨祖师”时,那是出自内心感激他为家乡发展所付出而给予的最高荣誉,他不愧为家乡地域文化的守护人。
新闻推荐
2020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会暨高端论坛在蓉举行 2019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发布 成都位居第四
成都会展业蓬勃发展。图为成都西博城本报资料照片摄影吕甲作为衡量一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数,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