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害防沙害 河西走廊建起新型“都江堰”
日前,甘肃省高级科技专家协会组织国内雨洪资源研究方面的专家召开“干旱内陆区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暨沙漠都江堰模式”研讨会。此次会议由甘肃省高级科技专家协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敦煌飞天产业园联合举办。
会议邀请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刘勇主任作“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报告,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军德所长作“西北地区流域雨水利用技术”的报告,甘肃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金彦兆作“甘肃农村雨水利用30年”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司建华研究员作“无控制性工程地区洪水疏渗蓄综合利用技术”的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成员对河西走廊西端西土沟流域107条山区洪水沟道、洪水分级疏流-综合拦蓄-渗滤净化试验示范区、洪水资源化-冷水养殖-肥水种植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试验示范区、粘土固沙-石堤阻沙-生物防沙综合风沙防御技术试验示范区进行了考察。
据悉,“沙漠都江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敦煌西南60公里的阳关镇,南部与阿克塞县相邻,西部为库姆塔克沙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路的必经关隘。该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环境问题突出。第一,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匮乏,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0毫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80多倍,严重缺水。第二,区域上游山区沟多、坡陡、流程短,暴雨集中,属洪水无控制性工程地区,短时间容易形成最大洪峰流量,在每年的汛期受到来自祁连山北坡肃北和阿克塞洪水的威胁,洪水危害严重。第三,区域内有阳关林场风沙口、党河风沙口、西戈壁风沙口、大泉风沙口等重要的风沙口,库姆塔格沙漠每年向敦煌绿洲内部推进1至4米,风沙危害严重,文化遗产和自然遗迹受损严重。该区域面临缺水、水患与沙害多重威胁。因此,如何对洪水进行管理,减少洪水危害;如何将洪水变为有用的水资源,解决缺水问题;如何利用洪水资源,达到生态治理的目标,是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与敦煌飞天产业园通过联合攻关,理论上,基于高分辨率DEM数据,通过汇流单元提取,确定了洪水汇流区域;明确了内陆河山区洪水形成、转化过程机理;技术上,基于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原理,提出了内陆河山区洪水分级疏流-拦蓄-渗滤净化技术方案;构建了洪水资源化-冷水养殖-肥水种植为一体的洪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形成粘土固沙-石堤阻沙-生物防沙综合风沙防御技术体系;构建洪水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治理的一套完整技术体系,形成以“水害”治“沙害”的“沙漠都江堰模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
新闻推荐
在喧嚣的城市,一个人恬静地品着茶,那叫禅茶一味;在宁静的小镇,一群人豪兴地饮着茶,那叫以茶代酒。或许人们在追求精致悠闲生活...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