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百川 投泽百年 三个关键词看四川交投10年春华秋实

四川日报 2020-09-24 06:18 大字

2011年建成通车的北上出川大通道广陕高速。

通达九寨沟、黄龙景区的九黄机场,为四川第二个航空口岸机场。

全国首条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列车示意图。

2018年通车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2019年荣获桥梁界“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

2019年,汶马高速部分路段通车,实现了四川所有市(州)政府所在地通达高速公路。

在四川,有着全中国罕见的地形地貌:从国际化大都市成都出发,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雪山、高原,海拔从500米急剧上升到四五千米。受地势所困,四川发展前行的每一步,都以交通先行为基础支撑。畅达便捷的高速公路,缩短了四川盆地的时空距离。

2010年,为广泛吸引社会投资,促进四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省级交通类投融资平台,四川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交投”)应运而生,成为了四川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如今,从成都的东南西北任一方向出发,所走过的高速公路上,都能看到“四川交投与您同行”的温馨标语。

这10年来,四川交投强责任、勇担当,把前行的脚印烙在了出川的大通道上、行进川西北高原的雪路上、前往贫困地区的航线上;跨过大渡河那史无前例的千米级桥梁,穿过海拔超过4500米的隧道,穿越横亘川陕界数千年的米仓山,你都能听到一个个独具四川味的发展故事。

数据作证:四川建成通车的7500公里高速公路中,四川交投投资建设和运营的里程占比达60%,项目覆盖全省21个市州,集团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占省属企业1/4强,稳居省属国企首位,是名副其实的“主力军”和“领头羊”!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10年耕耘,10年奋进,为推进四川交通事业大发展而生的四川交投,在“蜀道难”变“蜀道通”“蜀道畅”的跨越发展中,收获了成长与业绩。□陈风(图片由四川交投提供)

关键词一:奋进

从核心数据看变化,四川交投划出了一条上扬的弧线

回首过去这10年,四川交投核心数据的变化清晰可见:到2020年8月底,资产总额、净资产超过4100亿元和1400亿元,分别是成立之初的3.5倍和3.7倍。

这条上扬的弧线,来之不易。四川交投成立之初,就面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如何做好自身发展?如何促进四川发展?是摆在面前的两大命题。交通人,干就行!敢拼、敢干的四川交投人扛起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担,积极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今年7月,在2020年四川省高速公路项目招商推介会上,四川交投瞄准多个项目进行跟踪,拟采用BOT方式参与招投标。类似这样的一幕,在过去10年来还有很多。四川幅员辽阔,丘陵、山区等面积广,需要多建大通道,破解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巨额投资仅靠政府难以实现,四川将高速公路市场向社会开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四川交投积极主动投建,成为了四川高速公路建设的主力军。

担责任,还体现在敢啃“硬骨头”上。8月艳阳高照,在凉山境内的“大动脉”沿江高速公路上,四川交投建设者挥汗如雨奋战。这样的民生路、扶贫路、山区路,在四川交投高速公路板块中占据了不小比例,真金白银的投资、真情实感的投入,将一条条经济发展大动脉,延伸到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

10年来,四川交投始终凸显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把促进四川交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己任。每到关键时刻,都第一时间站出来、立起来。

围绕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建设,四川交投率先完善自身发展布局,搭建起交通主业“公、铁、空”三大板块,并推动旗下物流类企业积极参与多式联运。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交投坚持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复工复产,集团324支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7200余名党员群众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月10日在全省率先复工,并提出“三不减”——确保重点项目全年投资目标不减、全年新开工目标不减、全年建成通车目标不减。6月,以市场化方式中标开江至梁平高速公路(四川境),打响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速公路投资“第一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如何让“老马”也能跑得快?四川交投确定了主业、辅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

强主业,“公、铁、空”三大主力板块齐发力。今年以来,在瞄准、储备更多项目的同时,四川交投积极和央企、省内其他兄弟企业组建联合体共同竞标,通过市场方式并购优良资产等,继续做大做强主业,保持在省内交通建设的“主力军”地位;优辅业,构建起“突出交通主业、发展相关多元”的产业布局,相继组建了交投实业、交投建设等5家市场化公司,并于今年6月挂牌成立设计咨询研究院,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相关辅业已连续多年产生“造血”“输血”功能,有效反哺主业。

国有企业要做强做大,更要做优。今年以来,四川交投对内“亮剑”,积极推进集采集供、服务区、资金归集、信息化、收费稽查“五个整合”,着力推动资产重组,深挖效益、挖掘潜力,激发内生动力,促进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二:品质

从中国“詹天佑奖”到世界桥梁界“诺贝尔奖”,四川交投捧回多座金灿灿的奖杯

9月,成资渝高速公路建设火热推进,全力冲刺年底通车。这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实施后首个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项目。

在看得到的进度外,是“看不见”的品质打造。今年以来,四川交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文生数次到成资渝高速公路建设现场调研,每次都叮嘱:要将这条路打造为成渝间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铸品质,是四川交投10年来的不懈追求。随着一条条“大动脉”铺筑巴蜀大地,四川交投响亮提出:高标准建设,建品质工程,树交投品牌。该集团在项目建设中高度重视安全环保、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编制了全国第一个企业级品质工程建设指南,得到交通运输部的认可,打造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质工程。

2018年,雅康高速通车,被誉为“川藏第一桥”的泸定大渡河大桥引人注目,以大渡河上前所未有的千米级桥梁跨越,为康定及周边群众搭建起快捷的对外通道。罕有人知道,大桥建设期间,四川交投人24小时盯防现场,每一块钢梁的起吊、每一次桅杆的安装,都有精密仪器来定位服务。这座用钢量比“鸟巢”还多、各类钢丝连起来能绕赤道一圈半的超级工程,建设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多项数据高于业内指标。一年后举行的国际桥梁大会上,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获得了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大桥的肯定!

奖杯,是最好的口碑。雀儿山隧道开全国先河,荣获国际隧道工程领域“奥斯卡”奖——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2018年度杰出工程”奖;雅西高速公路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仁、达万高速公路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都汶高速公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遂广、遂西高速公路获“李春奖”……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彰显着四川交投“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实力,也奠定了四川交投作为四川交通建设主力军的底气。

品质,体现在人才队伍高素质的锻造上。交通建设,从来都是在无路处修路、无桥处搭桥,艰苦异常。但四川交投人能吃下这个苦,他们坚守在历时9年才建成的巴陕高速现场,在海拔超过4500米、空气含氧量不到50%的雀儿山隧道,在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最冷零下30多摄氏度的鹧鸪山隧道,在“一路担四季”的雅康高速公路上……用专业和奉献,换来康庄大道。

依托旗下众多交通投建项目,四川交投搭建起梯级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全省交通人才高地,已拥有交通建设管理类人才5100余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500余人——这样的数据,放眼全国,也是佼佼者。

品质,体现在企业发展高质量的追求上。从发展分量来看,四川交投的高速公路主业板块占据着突出份额:累计建成高速公路45条4470公里,约占全省的60%,通达全省21个市(州)、115个县(市、区);全省建成的21条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中,四川交投占比近七成;在建高速公路里程2028公里,约占全省的55%。

从发展的质量来看,四川交投的规模和效益在省属国企中首屈一指:截至今年8月底,总资产4141亿元、净资产1434亿元,占省属企业1/4强,稳居省属企业第一位。2019年完成利润总额超2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利润目标,位居省属企业第二位;实现营业收入超580亿元,位居省属企业第三位。

不仅“盘子”大,含金量也足。10年来,四川交投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7倍和45倍,资产负债率在全国同行中处于较低水平,并先后获得惠誉A-、穆迪Baa1主体信用评级,分别为亚洲高速公路行业最高评级和西部地区穆迪最高评级之一。

关键词三:敢为

交通通道事关畅行、事关发展,四川交投用行动践行“两路”精神,当好“先行兵”

7月25日晚,一架来自拉萨的航班平稳降落在九黄机场,九寨沟迎来“疫后”首条新航线。就在10天前,九寨沟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断半年之久的跨省团队游恢复,这一新航线的开通,对于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阿坝州来说十分珍贵。助力阿坝州全域旅游,在复工复产后,九黄机场已迅速恢复多条航线,把航点扩大至7个。

盛夏暴雨肆虐,8月26日,因强降雨引发泥石流导致道路中断的雅西高速,再次紧急抢通,实现双线通行。这是雅西高速半个月来三次中断、三次抢通,最短的一次,用时仅几个小时。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交通通道事关畅行、事关发展,不畏险阻、不惧风雨,四川交投人用行动践行“两路”精神,当好“先行兵”。

敢为,在于敢领先。四川交投是纪录“缔造者”——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第一条山区高速雅西高速、第一条涉藏地区高速雅康高速,都出自四川交投人;四川交投也是纪录“终结者”——2018年底,雅康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川西北高原地区不通高速的历史;2019年汶马高速部分路段通车,高速公路通达马尔康市,实现了四川所有市(州)政府所在地通达高速公路的历史跨越。

雀儿山隧道、米仓山隧道、雅康高速、沿江高速等项目相继建成或上马,不断挑战工程建设“禁区”,只为打通发展大通道;着眼长远,绵阳至九寨沟、乐山至西昌、成都经资阳至重庆两江新区、马尔康至青海久治、泸定至石棉等一批关系全省发展大局的重点交通项目正加快建设。

敢为,在于敢创新。今年3月底,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由四川交投投建的都江堰到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扶贫项目亮相。这是国内首条“轮轨+齿轨”山地轨道交通项目,从线路规划、建设到运营,每走一步,都是创新。

四川交投以勇气、智慧和务实,推动着项目向前,目前项目3个标段已成功招标,施工准备工作正在抓紧实施中;山地轨道交通技术与产品研发、山地轨道装备制造项目也正稳步推进。2019年,全省山地轨道交通规划出炉,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四川交投的探索,将助推开启一个全新的轨道交通时代。

年初,当基于5G、互联网+应用的“新基建”受到热捧时,在都汶高速公路龙池段,可模拟无人驾驶的“未来之路”正在建设。早在5年前,四川交投就启动了信息化建设,开始探索“智慧高速”,以绕城高速为试点的“智慧眼”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已登陆阿里云产品库,面向全国销售,进入商业运作阶段。四川交投旗下雅康高速、成都绕城、成绵高速率先开展智慧高速试点,“面向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体系建设”被纳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未来5年,将打造5-10条智慧高速建设的样板路、示范路。

敢为,在于敢改革。作为交通类投资平台,四川交投积极尝试创新举措,盘活资产、多方融资,向资本市场“找”钱。四川交投充分发挥多级融资平台优势,先后运用10多个融资渠道、20多个融资品种,10年来累计融资超5200亿元,有力保障了建设项目资金需求,融资工具多样化和创新力度居省属国企前列。

打通发展“肠梗阻”,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组、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有序实施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逐一变为现实,发展内生动力不断释放。

“十四五”即将到来,新的发展蓝图已经开启。四川交投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在“十四五”末实现“7816”发展目标,即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000公里,资产总额达到80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0亿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四川交投,正阔步走在“打造一流交通投资集团”的大道上!

新闻推荐

城市园林绿化如何避免“短暂之美”

观察城市园林绿化如何避免“短暂之美”□四川日报全媒体特约评论员潘远智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问题不断暴露,如有的地方...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