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风流》播出后引发海内外网友讨论和学者点赞大咖热议:巴蜀文化如何一步步“出圈”的

成都日报 2020-09-23 02:30 大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在四川卫视和凤凰卫视以及优酷视频、Youtube首轮播出收官,其全新的视角、清新的文风、创新的表达,将“最四川”的文化推上世界舞台,引发了海内外网友讨论和著名文化学者点赞,在海内外掀起了“大美四川”“四川是如何一步步‘出圈’的”等热议。昨日,出品方四川广播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在成都举办了“巴蜀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国际传播”主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多位传播学、历史学、纪录片等领域的大咖精彩分享,碰撞观点,为巴蜀文化传播支招。

支招

希望把探索太空作为今后的题材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论坛两部分,为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现代表达、国际传播方式支招。

主旨演讲部分干货满满,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从探索频道的视角重新发现‘蜀道’”;《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结合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来“探寻文化传播的多异之美”;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深度剖析“国际视野下巴蜀文化的十大特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霍巍为大家解读“三星堆青铜文明的国际话语”;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雅欣通过丰富的案例验证“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一部纪录片可以走多远”;凤凰卫视执行董事、常务副行政总裁崔强“从《蜀道风流》的创新表达方式探讨开拓巴蜀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路径”。

圆桌论坛部分观点碰撞,给人启迪。以表现国家或地域文化为主体的节目,怎样通过现代表达更具国际传播价值?“《蜀道风流》这个片子给我的启示,就是从平民的故事来讲这种宏大的叙事,例如都江堰的故事,我很感动。它的视角是从竹编艺人编护堤的竹笼入手,这些故事不用喊出伟大两个字,但观众都会感受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学者谭继和不无动容。

从全球文化视野观察,巴蜀文化中传播价值较高的文化类题材有哪些?学者陈晋侃侃而谈,在他看来,一是以蜀道为载体的地理风光。二是以李白、苏东坡,甚至于三星堆为载体的人文气象。三是以红军长征与近代以来四川人的奋斗历程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这三种文化融入、形成了四川人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表达方式。“四川人的精神文化很奇特。有很强的视野,浪漫的想象,追求安逸、实现安逸的生存状态,这是独一无二的特色。”

谭继和感性地提到“蜀人的浪漫主义、梦想精神、理想精神”。他说,这与现在数字化时代的印象派、动漫、文创结合得很紧。“这些精神在哪里?在三星堆人那里,在金沙人那里,他们直上九霄、探索太空奥秘,到今天我们把西昌作为进入太空的基地,这都是一脉相承的,我希望这些成为今后的题材,年轻人喜欢,我们老年人也喜欢。”

如何在“走出去”路径中凸显自身特色?霍巍教授也以三星堆人举例,他认为需要去寻找人类文明共同关注的一些重大话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民族,中华文化从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那么巴蜀文化,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巴蜀文化就是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

学者陈晋一语中的,他说,表达什么样的巴蜀文化?怎样去表达巴蜀文化?《蜀道风流》做出了一个生动的实践,“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信,立足于对巴蜀文化的自信。”

助力

番外篇让《蜀道风流》再传播

记者了解到,《蜀道风流》播出后引发了各方的强烈反响。优酷视频独家播出首日,便登上“文化纪实热度榜单”第一名、“纪录片上新排行榜”第一名。全网点击量破500万,累积破1500万。《蜀道风流》的微博话题,吸引了近5000万网友,引发3.6万海内外网友讨论,纷纷称赞“超出想象,被四川震撼了!”著名文化学者尹鸿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精神的还乡,文化的寻根》”为题发表文章,为《蜀道风流》点赞。

如何做到以国际化的视角来讲述蜀道这一地域性的历史题材,引发海内外观众共鸣?《蜀道风流》总制片人、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朱广皓,解读了“蜀道风流现象”背后的逻辑,他说,《蜀道风流》在策划之初,就树立全球意识,在更广阔的视野之中重新挖掘题材具备的价值。“蜀道”这一概念,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止步于有形道路与历史遗存。而《蜀道风流》则另辟蹊径,在蜀道这一东方文明符号之外,去发掘蜀人代代相传的诗意、达观,去呈现蜀地流淌千年的神秘与璀璨。这种对生活方式的探究、对文化来路的追溯、对历史与当代的连接,跨越地域、跨越种族、跨越国界,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奠定了该片的国际传播价值基础。他还表示,“纪录片是‘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的有力载体,新时代的中国,蕴含着无穷精彩。这些中国故事要走向世界,需要不断更新策划思路,选择符合人类普遍情感需求的题材,同时创新叙事语态,才能真正实现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为了将《蜀道风流》的核心内容传播得更远、更透彻,记者获悉,番外篇《蜀道风流之古蜀瑰宝》将聚焦史前古蜀文明,透过20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宝墩遗址,解密古蜀文明,回望与寻找这片土地上的先民最初的轮廓。该片已于2019年11月启动策划制作,预计2021年初成片。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新闻推荐

《川渝两地旅游口碑大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川渝互为对方最大旅游客源地

9月16日,在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市文化旅游委举行了2020重庆文旅大数据发布会,分别发布了《川渝两地旅游口碑...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