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灌区:景点连一线 旅游成一片

成都日报 2020-08-16 02:02 大字

以成都都江堰为核心,“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把精品旅游景点串联起来。

汛期来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发挥着它治水护一方的作用。两千多年来,它既是灌溉者,以涓涓细流滋养成都平原的广袤土地;亦是护卫者,在汛季充分发挥着泄洪的作用,守卫一方平安。

其实,都江堰的内涵外延是不仅限于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些主体工程的。那么,如今的它,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是否具备了“水利工程”之外更加丰富的功能与意义呢?记者将这些问题记录在采访本上,走进都江堰,去认识了一下它的新身份。

采访本上的新知

都江堰不仅仅是都江堰

大灌区连线带面,打造文旅新名片

“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来都江堰之前,很多人可能抱着这样的想法。甚至对已经来过几次的记者来说,也是如此。“大多数人对都江堰的认知还停留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事实上,经都江堰流过的岷江下游地区,都应是都江堰的灌区,都江堰不仅仅是都江堰市的……”在都江堰,记者采访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他告诉了记者这一全新的概念——这一大片区域,统称为“大灌区”。

随着水系的延伸,巴蜀文化也润泽到所经之域。在地理与文化的双重作用下,经过不同时期的建设,都江堰灌区目前已成为横跨岷、沱、涪三江流域,灌溉面积超1000万亩,造福了成都、乐山、德阳、绵阳、遂宁、资阳、眉山、内江8个城市、37个区(市)县。而它们也自然地联结在了一起,组成了如今的“大灌区”。

“扬一益二,不可谓没有都江堰的功劳。”王国平说,2000多年来,四川经济最有活力、文化最繁盛的地区就在“大灌区”。奔腾不息的岷江水为这里带来了富庶,也注入了丰富的文旅资源。“基于此,我们决定成立‘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以成都都江堰为核心,把区域内的精品旅游景点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态势,打造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新名片。”

在都江堰市、温江区、郫都区、崇州市、彭州市、夹江县、都江堰管理局、青衣江乐山灌区管理局的共同发起下,“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于今年8月13日正式宣布成立。记者同时在成立仪式现场了解到,联盟将主要依托都江堰和东风堰灌区文旅资源,以水利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以灌区范围内的自然山水、田园林盘、精品景区、美丽乡村等为支撑,重点打造水利文化体验、现代农业体验、田园度假、天府文创、康体养生五大旅游产品。还将整合大遗址、大熊猫、大峨眉、大竹海等品牌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打造数条精品旅游线路。

仪式上,还签订了开通“大灌区”景区直通车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联盟景区直通车将通达成都欢乐谷、大邑安仁古镇、仁寿黑龙滩、大英中国死海、蒲江石象湖、安岳圆觉洞等15个知名景区,给游客出行提供更多更快捷的交通服务。

采访本上的故事

有诗乡林盘 也有音乐林盘

特色功能区探索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

站在安澜索桥上,看鱼嘴扼住岷江咽喉,把江水一分为二;一侧,飞沙堰“运筹帷幄”,防止淤泥沉积;另一侧,宝瓶口对内江水加以“约束”,对过量江水进行阻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面对滔滔江水,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会会长、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彭邦本感慨地说:“都江堰水利文化正是精华所在。它是生生不息的,是越用越精彩的,是会产生很高效益的。因此,循着联盟的发展,它必将推动整个‘大灌区’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诚如彭邦本所说,都江堰是“大灌区”的精华,而它的核心又集中体现在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当中。

不久前召开的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强调,要统筹编制“绿道蓝网”总体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全面启动大地景观再造工程、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壮美秀丽景色,形成“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作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乡村表达主阵地,以及都江堰市全域旅游的主延伸区,精华灌区在探索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路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春风拾里小镇、七里诗乡林盘、川西音乐林盘……在当下很多景点都趋于相同、失去个性的情况下,这些既有本地特色又结合现代人需求的景点,自然脱颖而出,被八方游客列入“打卡地”目录。“尽管这里叫作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但我们的‘康养’并非传统意义的养老,而是以不同的文旅形态和文旅元素,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在这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身心的旅行。”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副主任向征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该功能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科学路径,与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军企业洽谈合作,签约、引进符合主导产业项目16个,开工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等11个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目前,独具特色的农、商、文、旅、体、养高度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价值体系正逐步形成。

采访本上的思索

做强绿色引擎

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文旅角度讲,它也是成都落实省委‘一干多支’的一大抓手。”彭邦本说,都江堰蕴含的生态价值对成都“西控”区域、“大灌区”其他城市,都是可持续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但事实上,都江堰只是“大灌区”里,最为耀眼的明珠之一。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四川的“大灌区”范围内已经拥有世界遗产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13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个。

东风堰,便是与都江堰齐名的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过程中,同样抓住了这次的机遇。它总干渠长12公里,灌溉7.67万亩农田,1000多年来,它为农业耕作源源不断地贡献水源,造就了一方鱼米之乡。“‘大灌区’联盟,赋予东风堰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要使命。”东风堰管理处处长文智勇谈道,下一步将按照乡村振兴规划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系统、扎实开展特色水情教育,打造水文化文旅产业,在传承中创新,使灌溉工程遗产传承得以永恒。

记者了解到,根据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大灌区文旅品牌建设方案》,到2022年,“大灌区”“水润天府、诗画田园”的品牌形象将基本树立,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国家森林康养示范基地2个、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1个,省级文旅特色小镇5个,水利文化与天府农耕文明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初步建成农耕文明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已经梳理出176个重点推进的文旅项目。

此番联盟的成立,将是实现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战略路径,必将进一步助力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联盟的成立和一系列有力举措,也将为“大灌区”范围乃至全省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蒲娇 本报记者 缪梦羽 图片由都江堰提供

新闻推荐

“大灌区”文旅联盟重点打造五大产品

“大灌区”文旅联盟重点打造五大产品本报讯(记者肖莹佩)8月13日,四川“大灌区”文旅发展联盟在成都都江堰市成立。该联...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