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内江市张大千博物馆:中西文化兼顾,还原艺坛宗师传奇一生
寻找成渝文旅新地标 张大千博物馆航拍。
博物馆面壁敦煌展厅。
1916年,年仅17岁的张大千从老家内江出发,到重庆求精中学读书,在成渝古驿道上留下了他的足迹。1968年,晚年的张大千挥毫作出《长江万里图》,以都江堰的铁索桥起笔,顺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再现巴蜀山水。
无论是“南张北溥”还是“东张西毕”,张大千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可谓巴蜀文化走廊上一颗耀眼“明星”。
7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启动了“成渝文旅新地标”大型评选活动,作为成渝之心的内江,重磅推介了张大千博物馆。
地理环境清幽
造型独特曾获世界建筑奖
7月30日上午,记者从大千园正门直行至张大千美术馆左转,映入眼前的是一片荷塘,池塘两边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爬坡而上,途经张大千纪念馆,终于到达了张大千博物馆,博物馆旁是南宋古刹西林寺。
2019年5月17日,张大千博物馆正式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2778平方米,有5个展厅和1个报告厅、多媒体信息区及休闲平台。博物馆整体形态以张大千山石、仕女画为原型,外壳“脊梁”似张大千飘逸的胡须,又似一道道“飞天”的彩带。
虽然外形建筑是西方风格,但馆内窗花、屏风、梁架结构、大厅构造等都是中式风格。整个博物馆中西方文化兼顾,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在2011年“世界建筑节”上,张大千博物馆因独特的艺术造型、超前的设计理念荣获未来项目的“文化建筑奖”。
展陈形式丰富
情景再现张大千传奇经历
24岁的胡正坤是张大千博物馆的解说员,4年前她就开始在张大千纪念馆担任解说。虽然对张大千生平有一定了解,但博物馆开馆前夕,她仍花了很大功夫做准备。“光是解说词用A4纸打印出来就有50多页,还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一幅作品,实在没有出处可寻就请教专家、查阅资料。”
跟随胡正坤的脚步,记者依次走进了南张北溥、面壁敦煌、东张西毕、艺坛宗师、大千世界5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是张大千的一段传奇故事。
南张北溥展示的是张大千早期和中期的作品,展厅内用全息投影技术展示了他的画作。面壁敦煌最受参观者喜欢,因为这里复原了敦煌第285号洞窟,并用蜡像还原了张大千在石窟中掌灯临摹的场景。东张西毕展厅通过画作和图版图册,再现了张大千海外30年的游历生活。艺坛宗师以泼墨泼彩的画作,展现了开宗立派的功绩。大千世界则对张大千晚年进行了总结。
深受成渝欢迎
累计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
受疫情影响,张大千博物馆开馆时间比以前有所缩短,尽管如此,也抵挡不住游客的热情。
当天上午10点,来自北京的孙洪斌来到博物馆参观,他说:“我一直对书画有些研究,特别喜欢张大千的水墨荷花,这次特意来学习。”
胡正坤告诉记者,平时博物馆一天的接待量从200-300人不等,周末节假日更多,从去年开馆至今已经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市外以来自成渝两地的游客居多。
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副馆长、大千园旅游中心主任李辉说,张大千博物馆及大千主题文化园区的建设,对内江地域文化弘扬和城市品牌打造,融合和传承巴蜀两地文化,打造双城文化走廊、文旅深度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一步,博物馆将积极融入成渝双城发展,依托四川省博物院、重庆三峡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以及即将建成的张大千艺术博物馆、青城山张大千旧居(都江堰)等历史人文资源,构建以弘扬张大千书画艺术和传统书画艺术为主旨的公共服务文化走廊,定期举办传统书画艺术巡展、学术论坛、海峡两岸及国际大千艺术交流活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晓庆
新闻推荐
成都兴城的新家7月24日清晨,当成都兴城球员从睡梦中醒来,看到的第一缕阳光,已经不再是从熟悉的双流谢菲联基地窗户透射...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