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理念 影响蜀人生活方式
《蜀道风流》第五集《不可居无竹》播出
《蜀道风流》第五集剧照。四川广播电视台供图
□本报记者 吴梦琳
大文豪苏东坡曾在诗作中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7月3日晚,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联合出品的十集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第五集《不可居无竹》播出,聚焦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蜀道,是人与自然不断较量,同时又共生发展而诞生的。“和谐共生”的理念,一直深刻影响着蜀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川西林盘。这种农家院落和周边林木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自然村落,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是四川农耕文明的独特产物。它可以用循环的方式减少污染,将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
曾深入研究林盘中所蕴含智慧的建筑设计师刘卫兵告诉记者,自己在为都江堰花溪村(现为花溪社区)进行灾后重建农房设计时,就充分运用了林盘的原理。“水、田、院、林、山,这些元素构成了川西林盘完整的生态系统。”刘卫兵进一步解释,山林保水,山的落差自然地将水引入田中,田里的作物供养了院落,院落产生的废料、排泄物,又增加了田地的肥力。“到了夏天,林盘之外和院子里面的温度可以相差5℃左右,这完全是利用小气候来调节气温。”刘卫兵说。
这种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古老智慧,在过去为四川人提供了安逸的生活。在今天,人们一边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同时也尽力回馈自然。
二郎山,海拔3437米。如今,新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车,让人们从成都平原到高原藏区更加方便快捷。但许多人不知道,这条隧道在规划建设中,其实进行了重新选址,选择了一个更为复杂、耗费更大的方案。
为什么?为了自然。“这条路,经过一个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区。如果没有这个保护区,我肯定会选择直接打一个规模为280米的竖井,但是为了避让保护区,我设计了两个斜井,而斜井的长度是2300米。”隧道设计负责人郑建国说,隧道重新选址,成本增加了上千万元,但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千米深处的轰鸣、噪音,传到地表,已不足以将大熊猫从酣眠中唤醒。为了自然界的一夜安眠,这是值得花费的代价。
新闻推荐
□晨叶天马玫瑰花溪谷与其看玫瑰不如听爱情故事每朵玫瑰都含有眼泪当年林黛玉埋下的花瓣顺着《红楼梦》流出的溪水一直流...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