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之魅 黄丹丹
一场在安徽举办的文学活动上,一众参会的知名作家,纷纷提议:去寿县,感受古寿州之魅。
首站便到寿县的博物馆。这座占地近2万平方米,陈列面积2600平方米的博物馆内,设有11个展厅,馆内收藏自新石器到近代的各类藏品万余套。那些饰纹精美的青铜器与楚金币,让来自湖北的作家感叹,他这个 “楚国人”终于来到了“楚都”。2000多年前的寿县,乃古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一直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楚国最后的18年里,此地成为楚人的归属地与楚文化之源的呈祥地。一大批代表楚文化的重要文物先后从寿县出土,因而,寿县被誉为“地下博物馆”。我们双脚所踏之地,都可能埋藏着古人的宝藏。一位来自北京的散文家在博物馆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她口中不住地感叹,手中不停地记录。“真好,真好,这是一座有文化包浆的城!”她说。
一个城市的博物馆,就是那座城的面孔、名片与微雕。而寿县的博物馆,还像一本册页。历史太过丰厚,一张名片不足以展现这座城的前世今生。所以,它得在册页上书写出更多的内容。在介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芍陂”的沙盘前,大家对古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塘”的古塘大加赞叹。芍陂现改名为安丰塘,被列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在行使其灌溉功能。我对来自四川的作家骄傲地说:“它可比都江堰要早300多年哦!它是楚相孙叔敖于楚庄王17年至23年,也就是公元前597至公元前591年所建,而都江堰,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大约在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51年,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
感叹完芍陂,众人又在“淝水之战”的展板前伫立,我说,淝水之战古战场的遗址就在东城门外,大家听了雀跃不已。至此,在馆内流连忘返的人们终于肯离去了。
始建于宋代的寿县古城墙内,护着一座棋盘式布局的宋城。城有四门,东为宾阳,南曰通淝,西称定湖,北名靖淮。四门皆有护门瓮城,其中西瓮门北向出,北瓮门西向出,东城门与瓮门在平面上平行错置同为东向出。这种门向的特殊设置,不仅有利于军事防御,而且还具有重要的防水功能。当导游小姐说,这门向的特殊转折也就是“歪门邪道”的由来时,众人皆曰,古寿州人太有智慧,且这种建筑技艺与写作的转折笔法相通,大家遂拍照留念。
众人拾级登上城墙。导游小姐继续介绍: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现在的城墙是南宋宁宗十二年即公元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仔细看,墙砖面上还能找到“建康许都统造”的字样。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至22米,顶宽4至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壁墙脚筑有宽约8米的护城石堤。“咱们这城墙,比山西平遥古城还早100年呢。”我又插话道。
在宾阳门上,我指着东北方向,对大家说,那里就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公元383年的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典故。北面那片逶迤的山脉,是八公山。它正是中国寥寥几座出现在“公共语汇系统”,在成语“八公山下,草木皆兵”被人们熟知的八公山。八公山是汉代淮南王刘安聚集了当时国内一流知识分子编撰《淮南子》的地方。如果说春申君黄歇促成楚迁都寿州18年,让寿州沉淀了楚文化的精髓,并让寿州成为著名的“地下博物馆”,那么八公山就是一座汉文化的孕育地。楚风汉韵被岁月发酵下成了一坛酽酒,深埋在寿州的土地。
我们一行人走在秋风习习的古城墙上,感受着历史与现代交错的穿越之感。大家都不说话,默默跟随我去看月坝。所谓月坝,即城内泄水涵闸。城内北部东西两侧各有一泄水涵闸,利用虹吸原理,平时城内积水可由此排出城外,当洪水季节,又可自行关闭涵闸,防止外水倒灌。作家们望着月坝上镌有“金汤巩固”、“崇墉障流”题名,感叹古人的智慧赋予了这座古城的神秘。
而实际上,古时寿州,今日寿县,还有许多值得探秘的所在。
随着2019年12月1日,寿县高铁站正式通车,古城寿县便以更新的方式敞开内心,欢迎更多人来此寻古探幽,感受寿州之魅。
新闻推荐
视频中,男子手持在三岔湖抓到的“蛇”,专家证实,应该是黄鳝6月22日,一则消息在成都人的“朋友圈”流传:有人在成都市东部...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