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门原名“咸阳门”(上)

华西都市报 2020-04-30 02:43 大字

持锸堰工石像。

都江堰出土建宁元年(168)雕刻的李冰石像。

□林赶秋

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秦建都于咸阳。而远在川西平原上的成都“秦城”,其北门也叫“咸阳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 蜀侯恽灵车深陷北门

《华阳国志·蜀志》载:周赧王十四年,蜀侯恽祭山川,献馈于秦昭襄王。恽后母害其宠,加毒以进王。王将尝之,后母曰:‘馈从二千里来,当试之。’王与近臣,近臣即毙。王大怒,遣司马错赐恽剑,使自裁。恽惧,夫妇自杀。秦诛其臣郎中令婴等二十七人。蜀人葬恽郭外。十五年,王封其子绾为蜀侯。十七年,闻恽无罪冤死,使使迎丧入葬之郭内。初则炎旱三月,后又霖雨七月,车溺不得行。丧车至城北门,忽陷入地中。蜀人因名北门曰咸阳门,为蜀侯恽立祠。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水旱祷之。”咸阳门之得名,竟然跟一桩冤案有关。

公元前301年,蜀侯恽(与蜀侯通国,皆为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异母兄弟)在成都祭完山川后,将祭品运献给咸阳的秦昭襄王。恽的后母(昭襄王母宣太后)害怕他得宠,遂将毒药加在祭品里进献。昭襄王正打算吃祭品的时候,恽的后母说:“这些东西从二千里之外运来,恐怕不太安全,应当先让人尝一尝。”昭襄王于是让近臣吃,结果近臣当场毙了命。昭襄王大怒,派遣司马错赐剑于恽,令其自裁。恽很害怕,遂和妻子一道闻风而自杀了。事情到此并未了结,昭襄王又杀了恽的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婴等蜀侯臣子共二十七人。嗣后,成都人民自发把恽埋在了秦城郭外。公元前300年,秦昭襄王封其子绾为继任蜀侯。公元前298年,他听说恽是无罪冤死的,便派专使准备将其迁葬到咸阳(上引《蜀志》作成都“郭内”,有误,当从《太平御览》卷十一《蜀本纪》“迎葬咸阳”作“咸阳”)。不料苍天有眼,先大旱了三个月,接着又下了七个月的大雨,以致灵车刚驶至成都北门,就突然深深陷进了土中,看来恽是不愿离开蜀地了。蜀人因此把成都北门叫做咸阳门,并为蜀侯恽修立了纪念祠堂。传说其神有灵,能兴云致雨,每逢水旱灾难,蜀人均会进蜀侯祠祷告。

二蜀地取消了“蜀侯”

公元前285年,即周赧王三十年,疑蜀侯绾反,王复诛之。但置蜀守。这个王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又称秦武烈王、秦悼武王。绾被诛后,蜀地就取消了“蜀侯”之职,只置蜀守一名。从此,成都便由蜀侯蜀守并治时代正式转型为单纯的蜀守时代。

于是,最为关键的蜀守李冰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华阳国志· 蜀志》曾这样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位成都的大恩人:“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县,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仿佛若见神,遂从水上立祀三所,祭用三牲、珪璧沈濆。汉兴,数使使者祭之。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捡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外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市市桥门,今所谓石牛门是也;一在渊中。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

新闻推荐

啊,好绿!这条10公里长的梧桐隧道

最近它绿了,绿透了!要是到了盛夏,它绿的阵仗还将更盛大,太阳穿过它,只能透出零星的光点,到时候,这条路将成为真正的梧桐隧道!四季...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