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5 岁老灌区的现代化试验
“有没有渗水?供水稳定性够不够?”11月27日一大早,刚走进德阳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省都江堰管理局的技术团队就开始现场核查。去年11月,都江堰灌区首个现代化建设试点在鄢家镇及相邻的3个镇启动。,2275 岁老灌区的现代化试验。
如今,都江堰岁修启动之际,技术团队再次踏上已经建设投用的试点区,为2275岁高龄的都江堰灌区的现代化之路寻找答案。
□本报记者 王成栋 朱玲
变化
用水效率提升、地表水质好转
沿着渠道走一圈,看着田里长势正旺的油菜和不远处清澈的河沟,省都江堰管理局技术团队的成员发现,投用半年的现代化设施,不仅让田里“喝得饱”,也让沟渠的水在枯水期清了起来。
去年底至今年10月,当地在试点的7100亩土地上,先后落地并完成灌溉排水工程、计量与监控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3个工程体系和1个长效运行保障体系,并同步启动实施“基础水价+超额累进计价”的两部制水价。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试点区的用水计量收费、灌溉智能控制、渠道硬化等。
试点以来,效果最明显的是用水效率的提升以及水环境、水生态的改善。
根据罗江区水利局统计,试点工程投用至今,试点区水费收取率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突破75%。同时,在气候大致相同、总耕种面积和种植结构未有大变动的前提下,试点区实现节约用水35%。
“以往这个时候,山平塘都快干了。”指着不远处储满水的山平塘,罗江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以往入冬就干涸的沟渠,时隔多年后又有了水流。
随着用水效率的提升,试点区的化肥施用量和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不搞大水漫灌后,我们就多用叶面肥。”星光村村民李秀兰说。“这样,农业面源污染大为减少。”罗江区所在的人民渠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区外水质同比去年大为改善,特别是氮、总磷含量下降明显。
未来
用技术和制度革新激活老灌区
“试点区面积不及都江堰灌区灌面的零头,试点时间也不长,但从我们看来,这块‘试验田’的部分经验做法,已经可以逐步推广。”省都江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已不再是单纯的灌溉工程,还肩负着保障城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重任。”前述负责人表示,实现灌区“用水一盘棋”、提高用水效率和供水保障率已是必由之路,目前,四川省已经开始遴选都江堰灌区现代化的改造项目工程,并列出重点建设清单,同时,研究制定灌区信息化和自动化改造方案,以及灌区一体化管理改革方案。
“总的原则,就是要做到向技术、理念和效率要水。”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前期调研和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前述负责人说,《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提高灌区的渠系水使用效率,全力保障灌区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革新管理制度和提高渠系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
“总之,要通过新的管理技术和制度,让老灌区焕发新活力。”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琰)11月27日,由省经济合作局、省委外办、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芬兰驻中国大使馆共同主办的“四川—芬...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