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成长的每一个“高光”时刻

成都日报 2019-12-13 01:47 大字

用心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用心记录成长的每一个感动。这一期《苗地》的学生征文依旧非常有亮点:《微雨》中透露出的勃勃生机,让人心生触动;《危难时刻的英雄主义》聚焦身边的英雄人物,“中国机长”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跃然纸上;《野蜂来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藏着一颗童真的心;《谈包容》中根植在学生心底的传统文化值得品读……记者 谢函颖

学生征文作品展示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成都,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提到成都就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有沸腾的火锅,有麻辣的串串香,有香甜的甜水面,还有又脆又黏的糖油果子……味道鲜美,好吃极了。要是你到成都来,热情好客的成都人民准会让你吃个够。

成都除了有好吃的,还有许多名胜古迹:比如充满浓浓生活气息的宽窄巷子、风景如画的青城山、名不虚传的都江堰、历史十分悠久的武侯祠和杜甫草堂。成都还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就生活在成都周边的大山里,那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树木繁盛,大熊猫可以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候我也真的很想变成一只熊猫,去到大山里和它们做一天游戏。

成都真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成都金苹果公学二年级七班 周乐然)

微雨

淅淅沥沥,窗外的雨点滑过了每一个景物,使它们变得朦胧又隐约,雨滴打落在绿油油的叶子上,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当千万颗雨滴打在千万片树叶上,奏出了大自然最清脆的交响乐。微雨的声音使我在上课时走了神。下课了,我来到一楼的房檐下,只见一缕缕白色的丝带垂直落下,如白银一般的光泽,但只是一瞬间一闪而过,就飞速地向大地袭去,很着急似的。我不由得走向操场中间,抬起头,伸出手。雨不算大,只感觉脸部有一丝丝的凉意,但浑身都有些湿气,手心上的雨水感觉越变越热,如汗水一般,我的手一张一合,变得有些黏。

阳光把地上的水分吸到天上去,现在又将它们放回来。它们欢笑着拥抱它们的母亲,怪不得下雨的声音有种悦耳的感觉。雨水回归了,我和大地一同迎接它们回来。它们轻抚着我的脸颊,它们向大地蜂拥而至。想到这儿,这首交响乐感觉突然变得高昂了一般,有的坠向我的脸庞,有的坠向操场空地,有的坠向雨伞,有的坠向花草树木。它们坠向不同的地方,也奏出了不同的旋律。时而欢快,时而悲怆,时而高昂,时而轻柔。或许奏完这一曲,不久以后又会再奏响一遍,再奏一遍……永无止境地循环着,生生不息。

这就是使万物生机勃勃的生命的交响曲。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六年级四班 高隽逸 指导教师:黄汤娅)

谈包容

生活中,无论是待人处事上的宽容大度,还是接收容纳上的包罗万象,都离不开“包容”二字。包容是一种高尚的善意,是对人格的尊重,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学会包容,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包容,在于能宽恕他人,化解矛盾。颜回被市场上“三八二十三,你凭什么收我二十四文钱”的争吵声所吸引。买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断与卖家进行争论。颜回便上前,坦诚提醒买家算错。买家依旧喋喋不休:“走,我们去找孔子理论!如果我是对的,你把你的帽子给我;如果我错了,我把我的头颅给你!”孔子听了,直接让颜回将自己的帽子给了买家,并一番话点醒颜回:“你错,只是失去了一顶帽子;可他错,失去的是一条人命啊!”待人处事,不能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场,学会包容,宽容大度,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是造福于自我!

学会包容,关键在于能换位思考,能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有些人忙于急事,慌慌张张穿行于人流之中,撞上了迎面而来的过路人,但快速真诚地来一句“对不起,你没事儿吧?”带来的不仅是对方的理解与宽容,也是生活中的真善美!而还有一些人,缺乏互相宽容与理解,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一个不小心的举动,就使其对他人恶语相向,举手相击,甚至夺去了他人的生命!只有多一些宽容、忍让,少一份冷漠、冲动,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拥有着一种高境界的精神,它具有鲜明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一种陪伴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儒家思想同样蕴含了“包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自古以来,我们就不乏包容的典范。诸葛亮七擒孟获却又放之纵之,让其自治边夷;唐太宗多次宽恕直谏失礼的忠臣;蔺相如见到自矜功伐的廉颇将军时的回避退让;韩琦面对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伸手拉住。正是诸葛亮的包容,才有了蜀国的强大;正是因为唐太宗的包容,才有了“贞观之治”;正是因为蔺相如的包容,才有了“将相和”的美谈;正是因为韩琦的包容,才有了双方矛盾的化解,争端的消弭。

这就是包容,如那茫茫沙漠之中的一汪清泉,滋润了人的心田,给予了人们前进的力量。学会宽容理解,学习儒家思想的兼收并容,你便学会了包容,世界由此变得更美好!

(都江堰中学高二(11)班 张珂轩 指导教师:刘明艳)

危难时刻的英雄主义

——《中国机长》观后感

前段时间各大影院纷纷上映了许多好看的电影,我选择看《中国机长》,这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让我感慨万千。

《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遇到的真实情况改编而成的,主要讲述了9位机组成员和119位乘客在飞往拉萨的途中突遇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破碎,在驾驶舱温度极低、极其缺氧的状态下英勇的机长和机组人员带着119位乘客安全返回地面的故事。

电影刚开始很平静,他们每一个人都严格按要求检查了飞机的应急设备,全部合格后乘客开始陆续登机,一切井然有序。飞机在跑道上滑行升空,当飞机行驶到预定高度后,机长也停止了手中的操作。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驾驶舱的右侧玻璃裂了一条口,想必当时所有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正当机长用手电筒查看情况时,玻璃全碎了,霎时间副机长和一些单子被强风刮出了驾驶舱。我心想幸亏副机长系了安全带,否则立刻就会被强风给刮出去。

此刻机舱内一片混乱,餐车上的东西掉落下来洒了一地。乘客的各种惊慌失措与驾驶舱内机长的沉着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乘务长的声音响起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请相信我们,我们受过专业的训练,有信心、有能力保证您的安全。”这句话在预告片里出现过,也正是因为它我才这么想看这部电影。乘务长开始点名,前面4位乘客都给了回复,可第5位迟迟没有回应(她是在挡风玻璃破碎的那一刻被吹到机舱顶部而摔倒的),乘务长没放弃又继续喊了几声,终于她举起了手,我看到这里眼泪流了下来,也许我是被乘务长那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的精神所感动了吧。

飞机在强气流下又开始剧烈颠簸,乘客又一片惊慌失措。有的情绪极不稳定,还和机组人员发生冲突。乘务长沉着冷静地说:“从飞行员到乘务员,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就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这也是我们这些人在这架飞机上的意义。我们也是儿子、女儿、爸爸、妈妈。”在这段时间里,大家感觉经历了生与死的煎熬。我想:此刻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这些未经历过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就在他们以为自己的生命将在此终结的时候,机长在恶劣的环境中尽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沉着冷静,在极强的责任感下与恶劣的环境继续作斗争,最后终于安全地把119名乘客带回到了地面。

“四川8633,成都在叫你。”中国在叫你!世界在叫你!你是中国的骄傲,我们为你自豪,你把“中国机长”的精神传遍世界。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初2021届15班 胡娟 指导教师:刘瑛)

野蜂又来了

“啊!它又来了!”我前面的同学身体往后一偏,脱离了整齐的队伍,我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转向了她。一只足有大拇指长的,浑身黑乎乎、仿佛从煤堆中飞出的虫子在她头上飞着。更可怕的是,它的身上长着一根长长的尖刺。“哦!它又来了!”我有些无奈。我又想起了昨天的情景。

“请大家翻到36页,今天我们上……”“哎呀,蜂子!”黄老师话音未落,一个大嗓门儿喊了起来,同学们听了纷纷转过身,望向了教室的角落,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我伸长脖子,只恨不是长颈鹿。黄老师停止了讲课,从讲台中间走到了过道上,向前探着身子,向刘知临询问:“那是什么虫子?”“是一种类似蜜蜂的东西。”他和张子焓争着回答。黄老师沉吟片刻:“它有刺儿吗?”“有!”他俩异口同声地答道。

“大家听好啦”,黄老师洪亮的声音传到了教室的各个角落,“把灯关掉,窗户全部打开,让它飞出去。”可野蜂没头没脑地乱飞,一连撞了几次玻璃,似乎晕了,停在窗户锁上不走了。哎,现在野蜂也会耍赖了。我有些哭笑不得。

张子焓耐不住了。是啊,课也上不成了。只见他猛地抽出一根长长的旗杆,摆好架势。可蜂子不配合,仍一动不动。黄老师似乎有些惊讶:“你哪儿来这么长的杆子?”全班一阵哄笑。“是旗杆,可以拉长。”袁子粤大声回答。

“不要乱戳,别把它戳死了。”“没事儿,反正好像是害虫。”黄老师有些犹豫。“干脆用透明胶把它粘起来呗。”刘彦辰插了一句。全班同学又是一阵大笑,还有同学在跺脚。刘知临拿起足球,摆出时刻发射大炮的架势,惹得同学们又咯咯笑起来,就连刚才绷着脸的黄老师也哈哈大笑。

“啊……”又是一声尖叫。张子焓瞄准蜂子轻轻地碰了一下,旁边的女生窜出老远,我也缩了缩脖子。好在蜂子没有像我想象的一样飞起来,反而一个跟斗栽进了窗户的滑槽里。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袁子粤和唐鸿浩上前查看时,黄老师让他们小心,可他俩回答:“没事儿,它已经卡在里面出不来了。”边说边滑动了几个窗户。我则为蜂子揪心:虽然是害虫,可它也是无辜的,别把它压死了。

黄老师皱着眉:“把它放了吧。”“嗯。”唐鸿浩低声应答。我见他俩在捣鼓着什么,周围围了一圈看热闹的,我也脚痒痒,想去看一看,但转念又一想:上课还是别下座位好。可内心有些遗憾。

忽然同学们一哄而散。“嗡嗡嗡……”野蜂重获自由了,它也不再头晕,一次性找对了出口。

“好,安静,我们继续上课,”黄老师松了口气,“把灯打开,窗户也开着。”我们又进入了课堂。

“嗡……”“啊,又来了……”野蜂飞了回来,好在只是短暂地停留,又立刻飞出去了。仿佛只是一个道别,又似乎是一句感谢。

“哦,它走了,继续上课吧!”我回过神来。终于走了,可我又有点想让耳朵再听一次“野蜂又来了!”说实话,袁子粤和唐鸿浩还真勇敢,能在保护动物的情况下冷静思考,解决问题,真是厉害!

我还想听同学叫一次:“啊!又来了!”我一定要在那时冷静解决问题。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六四班 谢鑫妤 指导教师:黄汤娅)

新闻推荐

用爱与坚强托起梦想 都江堰市残疾人艺术团演出感动日照

本报记者李珊12月7日晚,一场由残疾人演出的“中国梦我的梦———祝福日照”特殊文艺晚会在日照会展中心儿童...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