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耍农家乐 不只成都老太婆
都江堰川西林盘获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金奖
明月村吸引了外国友人来体验陶艺
2018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
《成都日报》相关报道
俯瞰徐家大院
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美景
吴亦铮/文 本报资料图片
农家乐能够迅速走红并且风靡全国,可以说离不开 《成都日报》的宣传报道。1987年5月7日,《成都晚报》(《成都日报》当时更名为《成都晚报》)记者王学成来到郫都区农科村采访,之后刊发了一组名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的系列报道。这则报道出来以后,农科村和徐家大院一时间火爆了全国,每天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开满鲜花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成为农科村的代名词。1992年5月,既是学者又担任过四川省政协主席的冯元蔚为徐家大院题写了“农家乐”三字,取自陆游《岳池农家》诗中“农家农家乐复乐,不与朝市争斗恶”,自此这一新生事物有了正式的名称“农家乐”,并迅速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那之后的30多年里,农家乐也跟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随着游客的需求不断升级。今天的农家乐,不仅有了更加成熟的配套设施,更加丰富的娱乐项目,同时还根据自己的特色,衍生出了艺家乐、藏家乐、渔家乐、牧家乐、羌家乐等全新形式,开发出了极具亮点的乡村旅游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无心插柳 农家乐已是第五代
成都市郫都区农科村的徐家大院,被认为是农家乐的起点,但徐家大院的主人徐纪元一开始却没想着把这里打造成农家乐。做花木生意的徐纪元,在改革开放后很快就成了当地的“万元户”,是人人羡慕的对象。热情好客的他,经常招待南来北往的客商和亲朋好友到家里吃饭,因为老屋太过狭窄陈旧,于是他下决心修建一个三合院,一是改善自家居住环境,同时也可以招待生意往来的朋友。1986年9月,一座宽敞明亮的川西民居式“三合院”建成,配上园里争奇斗艳的各色花卉,一时间成为当地一景。特别是经《成都晚报》(《成都日报》当时更名为《成都晚报》)报道后,用今天的话说这里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人慕名而来。
来的人多了,耍得也久了,吃饭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事情。当时的乡领导来到徐家大院了解情况,对徐纪元说:“今后不管哪个在这里吃饭,就做给他吃,他们要给钱,你就收着,改革开放了,政府鼓励大家勤劳致富。”此后,徐家大院开始提供有偿餐饮服务,菜品也随之更加丰富起来,手工石磨豆花、回锅肉、凉拌土鸡块、农家香肠和腊肉成为不少人对徐家大院的最初记忆。能赏花、能喝茶、能吃饭、能打牌的第一代农家乐就此形成。
虽然提供了餐饮和基本的娱乐服务,但外地人来农家乐耍,当天不回去要住宿,客房不足成了摆在农家乐面前的新难题。1996年,徐家大院那极具辨识度的淡蓝色两层别墅拔地而起,提供了10余间客房,吸引游客在农科村住下来过夜,这也标志着第二代农家乐的出现。在徐家大院的带动下,周围的农家乐迅速发展,到2000年左右,当时只有不到400亩地的农科村,常年经营户就近100家,每天有上万游客前来游览休闲。
进入21世纪后,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因为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服务设施跟不上需求,不少农家乐倒在了前行的路上。2003年,徐家大院率先引进了企业化的现代化科学管理轨道,为农家乐来了一次效果显著的软升级,迈出了第三代农家乐的成长步伐。2012年开始,徐家大院又将农家乐发展到了第四代,向乡村酒店转型。2017年以后,第五代农家乐在乡村酒店的基础上,走高端精品酒店的路线。目前,占地200亩,总投资超过1亿元的第五代农家乐已经确定名称,将不再是“徐家大院”,而被命名为汇景园。
成都老太婆 爱耍农家乐
成都老太婆,爱耍农家乐;
上午去爬山,下午打五角。
赢了不开腔,输了紧到说;
接啥子娃娃,你要弄醒豁。
车上扯完筋,车下又在约。
明天咋个耍?还去农家乐。
……
这段顺口溜,将成都人与农家乐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入木三分,其中不少韵脚还需要用四川方言读起来,才能感觉其中的味道。作为农家乐的发源地,成都人尤其偏爱农家乐,甚至许多中老年人将农家乐作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因为农家乐,成都的中老年人常常做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宝器”事。
我家里就有一位爱耍农家乐的成都老太婆——我妈。1996年,中国进入双休日时代,不知从何时开始,周末两天去农家乐已经成了我家的保留节目,去一次总能兴奋好几天。大人们喝茶聊天打麻将,一群小孩子就捉迷藏、挖蚯蚓、抓蝴蝶、爬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后来,我爸工作忙没法去,我周末要补课不能去,而我妈依然热衷去农家乐耍,同学会、朋友聚会、生日聚会、干部聚会、婚宴请客都在农家乐。让我搞不懂的是,一群中年妇女当时在农家乐最热衷的居然是照相,而且必须要配着各种纱巾摆出各种“曼妙”的姿势,迎风飘扬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翩翩起舞的……诸如此类的照片,至今家里还有厚厚一相册,成为我最不愿翻开的回忆。
再后来,我成家立业有了女儿,本想着我妈耍了这么多年农家乐,总该耍腻了,可以帮着照顾一下娃娃。没想到农家乐也在不断升级换代,除了以前喝茶、吃饭、打麻将这“老三样”外,现在的农家乐还能健身、骑马、钓鱼、射箭、骑车、种菜、自己烧烤等等,而且住宿环境更好,设施更完善,服务更到位,比起正规酒店也不遑多让。于是我妈一年四季不是在农家乐,就是在去农家乐的路上。春天去龙泉驿看桃花蒲江摘樱桃,夏天去青城山避暑都江堰耍水,秋天去崇州看红叶逛古镇,冬天去西岭雪山看雪景堆雪人……真正的是应了顺口溜里那句话——“接啥子娃娃,你要搞醒豁”。最气人的是,一直对智能手机APP应用一窍不通的她,美颜相机倒是玩得贼溜,发在朋友圈的相片每一张都修得“美美哒”,让我哭笑不得。
乡村振兴农家乐耍出新名堂
今天“成都老太婆”们对于农家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耍,能耍的项目要多,而且要耍出高度,耍得有格调。于是包括我妈在内的一群老太太们正盘算着去蒲江县明月村租一套村民的老房子,并改造成自己的“农家乐”。用她自己的话说,“耍了这么多年农家乐,再好耍都是别人家的,如果自己弄一个农家小院,平时和朋友聚个会度个假什么的,才有家里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至于为什么是明月村,因为“那里有格调”。
有格调,正是人们对明月村的第一印象。这座距离成都市区90公里,接壤雅安名山县,没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明月村,本是一座平凡的川西村落。但是它却以农家乐为基础,乡村旅游为突破点,深度挖掘当地文化内涵,巧妙引入“文创”产业,迅速从全国吸引了大批文化创客在明月村落户。包括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李清的蜀山窑工坊、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晓钧的呆住堂艺术酒店、酿酒师熊英的明月樱园、诗人阿野的有朵云艺术咖啡馆、服装设计师宁远的远远的阳光房草木染工房等等。
新村民的加入,为明月村带来的不仅是人气,还有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特别是大量与文化有关的创意产业,切切实实地提高了明月村的内涵和品位,将这里打造成了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又进一步带动了当地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文农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全新道路。
成都作为农家乐的发源地,不仅在农家乐上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名堂,玩出了特色,同时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农家乐的意义远不仅是一个放松游乐的场所,或是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它更是展现本地文化的平台,助推乡村振兴的动力。
下期预告:棋市球市成都人事事关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雷琰)眼下正是阿坝州蔬菜水果成熟的关键节点。8月25日,都汶高速绿色通道协调会在四川交投川西公司都汶管理处召...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