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乡愁 读刘正军《繁华褪尽是乡愁》有感
杜望成
江南的仲夏,已是炎热。待在水泥匣子里读书,不停交换的自然热流和空调冷风,勾起了我不尽的乡愁。手机的一条信息,引导我去小区的e柜里,取回了一个包装严实的包裹。打开包裹,就闻到了家乡的味道,正是乡党刘正军先生寄来自己的最新大作———《繁华褪尽是乡愁》。
一个多月来,这卷赭石色封面、21万字的新书,就不离我的左右,成了我的最爱,也成了我乡愁的寄托。
我和刘正军先生是同乡,同是赤水河、遇仙河的儿子。相识于1975年的春天。赤水河、遇仙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而渭河又是黄河的主要支流。《繁华褪尽是乡愁》中描述的老铁路“洋桥”、“洞子”,湿地,水濠,沙丘,芋子林,芦苇丛,平静的河流,咆哮的洪水……都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和生活资料的“采集地”。采桑、割草、摸鱼、捉蟹、折荷、攀柳、游泳、嬉闹……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文化熏陶,使我对文章读起来亲切,理解起来顺畅,因而,感染力也就格外强。
全书共收入文章25篇,诗29首。篇篇寄寓着作者的乡愁,字字饱含着作者的心血。
第一是“真”,作者是用“真事”书写乡愁。书中绝大部分用的是第一手资料,无论是童年趣事,还是家事、村事、村史或是地方史,笔端触处,必是作者亲力亲为或是史料有载。如写村里业余剧团的《戏迷演戏》一文,就是记述作者自己的一段经历。作者曾在业余剧团当过演员,因此,当时剧团曾经演出过什么剧目,那些主要角色是谁扮演的,排演的过程中又有哪些逸闻趣事,作者自然知晓,所以,写出来就会笔下生花。又如《王尚德和“赤水农校”》,就利用了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优势,收集了大量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并多次亲临现场,搜集、整理了现有的文字和图片,使得一个当地名人名校、红色遗址的历史完整有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为了表达“真”,作者在该书写作中查找了大量事件的具体时间,众多的人物姓名,确凿的故事发生地和真实的故事情节,以“真”服人,以“真”动人。“真”使乡愁没有伪装,“真”使乡愁感染人的基础。
第二是“爱”,作者是用“爱心”倾吐乡愁。书中处处充满着爱,卷中字字都沉浸着爱。写顽童时期的趣闻,写初入学堂的美好记忆,写慈母住院归来,写孙女、外孙的可爱,写山区的学生流鼻涕等等,无一不饱含着作者深情的爱。即是写事写物,作者也饱含了爱的笔触。如《遇仙河,家乡河》中写道:“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遇仙河依然在梦里萦绕。它,是我心中的一缕爱,一抹云,一幅画,一枝花……”如《家乡的“官路”家乡的桥》中写道:“也许是出于对家乡桥的钟爱吧,我历来认定,赤水桥和遇仙桥是悠久绵长的潼关路上,造型最为奇特、结构最为完美的古桥,尽管我从未全程游历过这条驿道。”又如在《色彩纷呈的家乡戏》中,作者写道:“以至于今,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只要一提起地方戏,我便忍不住会打开话匣子,对大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爱屋及乌,作者还写了《漫话蜣螂》,专门为家乡的蜣螂正名立传。作者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由此可见一斑。有爱才有乡愁,“爱”之深,愁之重。
第三是“细”,作者是用“细笔”勾画乡愁。他心思细腻,用笔有法,书中随处可见细微的描写,严谨的考证,确凿的数据,呼应的情感。写钓鱼:“下钩前,我们先在水池边选好位置,找块半截砖朝水面抛去。半截砖在空中画个弧线‘扑通’一声跌入水里,使漂浮在水面的水草及杂物,荡漾着向四周漂去,中间露出草帽大的一片地方来——这就是下钩的地方了。”写“刘”氏的出处:“为什么当初耶律权要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刘’,而不改成‘张’‘王’‘李’‘赵’等其他汉族大姓呢?据其后人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刘’字系繁体写法——‘劉’,而将这个字分解开来,是‘卯’‘金’‘刀’三字。其第一字‘卯’是‘留’字的上半部,而‘留’与‘劉’同音;第二字和第三字分别是‘金’和‘刀’——可以理解为‘金属’和‘刀枪’,泛指金属类冷兵器。若将这三个字连接起来,就是‘留下兵器’——也就是放下武器的意思。”写怀念自己当年的学生:“人说往事如烟,然而那美好的记忆,难道真如烟雾一般,说散就散了吗?”“面对巍巍群山,我忍不住想大声呼唤:学生们!老师来看你们了!你们现在在哪儿?你们过得还好吗……”作者笔法的严谨细腻,描写事物的细致入微,为写好乡愁,述好乡愁作了很好的铺衬。
第四是“雅”,作者是用雅韵歌唱乡愁。作者注重写作章法,注意使用修辞手法,使书中的文章充盈了灵气和美感。如在《童年挚友》中对“蝉”的描写:“大的型若蜣螂,体型臃肿肥胖,颜色乌黑锃亮,有一寸多长,‘麦罢’(麦子收割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其鸣叫声高亢嘹亮,热情奔放,似乎是它的夏之歌,生之歌。”又如在《母亲出院以后》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写:“如今,母亲在岁月的煎熬中默默地老去,犹如一盏快要熬干了油的灯,一天一天地走向生命的尽头,再也无力为我做些什么了。”在《遇仙河,家乡河》中写他儿时遇仙河旁的小渠:“渠水像经过过滤似的清澈见底,时有小鱼畅游其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些小鱼机警得很,若岸边稍有声响,它们一闪,瞬间便钻入芦苇深处去了。”又如在《华州皮影漫话》中,他描写皮影艺人:“随着剧情的变化,他一会儿沉浸在剧中人的悲欢离合之中,时怒时乐,时喜时悲;一会儿又迅速从剧情状态中跳跃出来,回到娴熟自如的弹奏敲打之中——或急速拨弄琴弦,或坦然敲锣打鼓。纵观整个过程,他始终是专注自信、气聚神凝,如醉如痴、旁若无人。”再如《都江堰狂想》诗:“鱼嘴分江波浪翻,千古蜀地米粮川。欲舀岷江一瓢水,灌我三秦万顷田。”作者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化学,能把文字拿捏得如此精当,窃以为他一定是把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也应用到写作之中的。雅致的文字会给读者美的享受,也是抒发乡愁适宜的载体。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乡愁是个人情感的表,是民族情感的魂,是缠缠绵绵的情,是硬硬实实的根。作者自青年时代起,就离乡舍县,多在外地从事行政领导工作,一部《繁华褪尽是乡愁》,写出了作者的眷乡之恋,道出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苦。
篇篇“乡愁”泪眼过,一卷读罢更思乡。啊!乡愁,永远的乡愁!沁骨入髓的乡愁!
新闻推荐
居民体验“云导览”一体机操作社区发展治理,强调要消除社会“陌生化”现象,对群众需求供给实现精准化,尤其在“平安社区工程...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