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猕猴桃产业发展与“三”结缘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21 05:25 大字

都江堰猕猴桃扫码阅读详细报道

□丁培富 本报记者 闻亚

初秋时节,岷江水润泽的都江堰万亩猕猴桃园区已硕果累累。经过40年的发展,猕猴桃已成为当地的优势产业。从国内市场拓展至国际市场,2018年全市猕猴桃全产业链综合收入达17.43亿元。8月18日和19日,记者来到都江堰市胥家镇,探访当地猕猴桃产业壮大的密码,发现其发展绕不开“三“字。

三方协同技术推广

“ 我 的 农 场 今 年 90克-110克的一级果占比达到60%,在保持品质而控产的情况下,亩产依然达到2000斤左右。”都江堰小平家庭农场业主伍小平站在自家农场的猕猴桃避雨大棚里对记者说。

小平家庭农场也是院市科技合作(猕猴桃)示范基地,是四川省猕猴桃协同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

每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都需要农业管理部门、科研单位以及农户参与。在猕猴桃技术推广上,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处的祝进科长成为了推广首席,省农科院园艺所的副研究员涂美艳则是技术首席,而小平家庭农场和仙果寨等则成为了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

伍小平介绍,他逐年扩大避雨栽培的面积,“大棚每亩要花3万元,其中政府补贴一半。现在我的避雨栽培面积已达到10亩,残次果从之前的40%降到10%以内。”

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江国良介绍,农科院与当地合作进行猕猴桃病虫害的防治示范,目前不少种植户都用上大棚避雨栽培,防治红心猕猴桃溃疡病效果显著,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三次修订产业标准

都江堰猕猴桃协会会长晏志强告诉记者,为了打造和维护都江堰猕猴桃公共品牌,都江堰3次修订产业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猕猴桃禁止使用都江堰猕猴桃公共品牌。”

上世纪80年代对猕猴桃产业进行整体规范,是国内首次提出对猕猴桃种植地水源质量、土壤成分、品种种类等的要求;1998年,由四川省自然科学研究院培育出的红阳猕猴桃品种落户都江堰,两年后专门针对红阳这一品种修订了产业规范标准;2017年,都江堰猕猴桃协会第三次修订标准,进一步提升产业品质和要求,打造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示范区。

目前,都江堰猕猴桃在全国公共品牌榜单中排名第三。

三次出口销售额突破

2017年,都江堰猕猴桃协会牵头组织18家优质种植园及公司成立天赐猕源农业有限公司,探索自营出口。晏志强介绍说,“当年自营出口,都江堰猕猴桃实现零的突破,33万元的销售额;2018年出口贸易额达到850万元,同比增长近25倍;今年预计出口贸易额能达到5000万元。”

三次销售额的突破,让都江堰猕猴桃产业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都江堰猕猴桃协会准备将自身经验推广到全省,带动四川猕猴桃产业整体发展和进步。“晏志强说。

新闻推荐

华为人邀都江堰网红店深圳开分店

“张三丰小酒馆”夜幕降临,在位于深圳华为坂田基地的“张三丰小酒馆”,宾客盈门、座无虚席。有意思的是,这家主打正宗川菜的...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