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浪:艺海泛舟逐浪欢
谢家富(都江堰市)
与刘老师的相逢多少有些浪漫色彩。夏夜,漫步在青城山下的小街,循着山菌的飘香和华丽骄人的琴声过去,摆着花卉与桩头盆景的庭院之中,一位中年男子正激情洋溢地拉着小提琴独奏曲《辛德勒名单》,他就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小提琴演奏家刘浪先生。对音乐的追求、传播与普及诠释着他生命的价值。
少年立志
刘浪先生上世纪50年代出生在音乐世家,很小就跟西南师大音乐系的大姐、大姐夫在一起,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几岁就痴迷地爱上小提琴。10来岁时,他考进了市文化局举办的艺校学员队,从进队学习的那天起就誓言:一定要成为中国优秀的小提琴手!他长年坚持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逢年过节也不停歇。怕影响别人,就骑一两个小时的自行车到郊外去练。“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耽误了当晚的练习,在被窝里伤心地哭了很久。”……天道酬勤,刘浪15岁那年夺得四川省小提琴比赛青少年组的优秀奖,受到当时的评委熊冀华(全国著名指挥家)老师的特别肯定和赞许。
几年的学员队结束后,刘浪被分配到重庆市歌舞团,成了一名专业的小提琴手。后又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深造,从系统的理论和技法上继续学习。每天除了课堂外,仍是苦练不止。他毕业后回到团里,全国各地到处演出。尽管一拉就是十多年,但还是没有达到刘浪追求的境界。
“西天”取经
上世纪90年代,虽然在四川音乐界已小有名气了,但对于有着远大目标追求的刘浪来说,音乐道路却出现了困惑:无论怎么拉,同西方小提琴演奏家们的音色相比,总感觉自己还欠点什么,很难再有突破。当然他知道已不是基本功的问题了。那瓶颈是什么?一度让他非常痛苦,成天陷入苦思冥想焦躁不安,看什么都不顺眼,有一次竟然拉着拉着把心爱的琴都摔了。妻子一声不响地捡起他摔坏的琴,用行动默默地鼓励着他。一个周末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父亲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回锅肉还是咱成都的好!”让他茅塞顿开。哪里能学到纯正、直接的西洋音乐呢?他立刻决定到“西方取经”。把想法给团里提出后,得到的答复却很让刘浪失望:“追求是很好的,但不现实。”还是家人齐心协力支持他。为了梦想,刘浪请假自费到英、法、意大利等国游学,最后考入英国“小提琴大师大班”学习一年。回想留学的经历,他略显激动:“这是我艺术生涯里重要的一步,虽然艰辛,但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导师的率真成就了刘浪的学习效果。第一堂课给了刘浪最深刻的记忆:当他拉完第一首曲子时,导师狠狠地说他拉的根本不是小提琴,一下说了三个“NO”。刘浪的脸色由涨红转白最后变青,自尊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想到此行的目的,他很快振作起来,把自己归于一个初学者,给自己较劲,非学好不可。
经过导师从理论到实练的指点训导,数月苦练空弦发音,剧场聆听大师的无麦克风演奏,刘浪有如醍醐灌顶,对发源于西方的小提琴有了全新领悟,掌握了强弱音色弓与琴弦最佳的接触力道要领,终于找到了打破瓶颈的路径和方法:“贵在表现音乐的宽度与厚度之美,好似水滴石洞余音环绕。换言之就是极度地展示小提琴所固有本质的音色美感和穿透力。”瓶颈打通后,刘浪对小提琴的认识与音韵美感的张力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1995年带着激情与梦想回到四川。
学成归来,各种演出不断,刘浪在此间被吸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自那以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梦想空间。
传道授业
刘浪认为:音乐不仅是殿堂里高雅的小众艺术,还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应该让它走进百姓的生活,尤其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更是如此。他热切地希望更多的专业音乐人一起努力,培植出广袤的音乐普及沃土,把音乐的素养植入我们民族的骨髓里,发挥出它的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
还在乐团团长岗位上时,刘浪就总是挤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众音乐普及当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提出“以培养兴趣爱好为入口快乐教学,普及与发现苗子、输送人才相结合”的思路,继而担任“全国青少年‘星星火炬’才艺大赛”评委。
2006年,刘浪创办了“成都精英教育·都江堰艺术分校”,逐步把艺术人生从舞台转向了讲台。
“培植音乐普及的沃土,要用科学的方法从娃娃抓起。”为更好地授教青少年,刘浪自学了青少年教育心理学和前沿的交叉学科音乐医疗学,把它们结合起来用到自己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极佳的效果。“教孩子拉琴不仅是传授技艺,考到几级几级,还要育人。”他曾经有两个初一的学生,一个厌世、厌学,另一个时常表现出郁闷、暴躁,家长一点办法也没有,非常头痛。而他硬是用所掌握的心理学和音乐医疗知识,在传授琴技的过程中,现身说教,慢慢将孩子引导回了健康的轨道。两个孩子不仅琴拉得好,还考进了重点高中,孩子的家长大为惊叹:“真想不到!”
2008年,都江堰艺术分校的学生被成都市选中,代表灾区的孩子参加了中日文化交流活动。“要让孩子养成艺精、德佳、感恩敬老的修为。”,刘浪老师带领孩子们参加了都江堰的各种公益演出。让他最为难忘的是到胥家镇的都江堰社会福利院为老人们慰问演出。老人们享受到美妙的音乐,眼里荡起了幸福而感激的泪花,道不尽的一声声“谢谢!”
沃土播种
问起刘浪为什么会把家安在都江堰青城山下时,他不假思索地说:“是音缘!”多年前他到青城山旅游,清幽的山间传来丝丝从未听过的古典音乐,微雨的氤氲中含着曲调,让他顿感幻化飘然。后来他才知道那乐曲是青城道家独有的《洞经音乐》,从此便恋上了这座道家仙山,恋上了这座依水而居的城。
一个选择,终生坚守。定居都江堰,刘浪把对田园林盘间的风声雨声的感悟融入了琴声,并探索吸收道家音乐元素的养分,极大地丰富了生活的意境。同时刘浪也把他的琴声和教育理念传进了都江堰的中小学和大学。他如今最大的梦想,是聚集一批高水平的音乐专业人才共同努力,创作一些表现都江堰和道教文化的音乐作品,让更多的人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力争让都江堰到处有歌声,到处有音乐,使“三遗产”的文旅名城,同时成为一座音乐之都。
最近一次与刘浪老师见面,就在青城山下他刚组建的“三遗音乐沙龙”上。已有10来位志同道合的国家级音乐人在菌香庭院银杏、贞楠树下的木质回廊里分享妙曼的音乐,谋划蓝图实施方案。
茶水润喉,琴声醉心。我起身告辞,走下木廊,院坝里的川派盆景代表金弹子和三弯九道拐的罗汉松,也沐浴在醉人的乐声中。远处夕阳下的老君阁熠熠生辉,我似乎看见了那片艺海和那片喜人的沃土。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新闻推荐
山田基史在绿道上骑行“绿道非常漂亮,骑行很舒服,我男朋友帮我拍了很多照片,很好看。”西班牙选手Lola兴奋地告诉记者。昨日...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