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车 奔跑的成都生活方式
成都车展热闹非凡
沃尔沃成都工厂生产的S60豪华轿车出口欧美
《成都日报》关注成都汽车产业发展
曾经的“爆款”夜明珠
梦溪笔谈/文 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有汽车,要追溯到1925年10月31日。那是一辆英制奥斯汀小轿车,成灌马路总局车务部长张仲华在望江楼河边演试,汽车披红戴彩。张仲华亲自驾驶,四川军务督理杨森、军务帮办田颂尧亲自试坐。小轿车开到哪里,哪里都放火炮,放烟花,万人空巷,热闹非凡。当天晚上,成灌马路总局还在望江楼摆下招待宴席,热烈庆祝四川也有了汽车。
九十年后的2015年5月22日,成都造的沃尔沃S60 Inscription在成都龙泉汽车城正式下线,沿着当年奥斯汀的线路走出四川、走出中国、行销欧美。这是成都与汽车的百年之缘。百年沧海桑田,成都从一个几无工业基础的消费型城市,成长为中国汽车工业“第六极”。
看车 瞧稀奇凑热闹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老百姓来说,汽车是个稀罕之物常常引起围观。汽车进城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新闻事件。我们《成都日报》1956年11月22日,曾刊发了一篇《成都人民看到了解放牌汽车》的报道,报道说:“22日下午3点15分,两辆崭新的绿色解放牌汽车,穿过市人民委员会的大拱门,开到了后面的广场上……”据报道,当时整个成都都轰动了,十里八乡的人都跑到老皇城(今天府广场一带)看稀奇,两辆解放牌汽车满载着市民,围着老皇城绕圈圈,解放牌汽车所到之处,市民夹道欢迎。今天,我们透过泛黄的老照片依然能感受到成都人当时的兴奋激动:解放牌汽车的驾驶室里、卡车斗斗上挤满了人,连驾驶室外的脚踏,卡车斗斗外的护栏上都挂起是人,最前面的人被挤来贴到栏杆上,身子都快弯成90度,脸上依然挂着满足的笑容。
那个时候汽车基本都是公务用车,而且公务用车都难以满足,像我们《成都日报》最早也有一辆市政府配的老式吉普,但轻易不得动。记者外出采访,哪怕是远郊,各人滚铁环(骑自行车)去。老报人高成祥曾经回忆说:有次他骑车到金堂去采访养猪工作组,结果晚上回不来了又没安排住宿,当晚这位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的记者就只得留在养猪场,他戏称自己“和猪睡了一晚上”。
至于私家车,想都不敢想。
开车 从职业到技能
汽车稀罕,驾驶员就成了人人羡慕的职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中三大热门职业分别是:握刀子的、掌把子的、摸盘子的。握刀子的是指在国营肉店卖肉的,肉割得肥割得瘦都在他手里;掌把子的是单位伙食团的师傅,菜打得多打得少,都看他手抖不抖;摸盘子的就是汽车司机。在不能随便旅游的年代,司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还赚钱多,时不时还可以捎带着干点私活。如果当兵能当上汽车兵,参加工作能当上汽车司机,都值得家里人到处吹嘘。如果你有司机朋友,人家也会高看你一眼。上世纪80年代,人们最羡慕的职业居然是出租车司机。那时候成都的的哥确实也很风光,一个“顶子”都值一套房子。
驾驶汽车从一种职业变成了技能,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开放,允许私人购买汽车,面向普通市民的驾校开始出现,一时间学车成风。那个时候还有个说法:电脑技术和驾照是通往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好像不会开车就不配做新世纪的人。有车没车先把驾照拿到。听一位老同事讲,他1996年刚拿到驾照时,有照没车,心痒得难受,便与几个同事“合资”去租车行租了一辆奥拓练手。从车行出来要穿过一个菜市才上得了大路,他紧张得不得了,麻起胆子,瞪大眼睛,梗着脖子,龟速前进。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他开了将近二十分钟,双手差点把方向盘捏断。开上大路心头也虚得很,不敢开快,一行人一直用二挡从成都开到都江堰。
成都人怀有强烈的私家车梦想,可能与成都的文化和环境有关。成都人自古爱游乐,自然环境优越,交通条件相对较好,加上1990年代农家乐兴起,周边县市各种花节的出现,进一步刺激了成都人的汽车梦。
我二叔大约是在1998年初买了第一台车——一辆二手夏利。虽然车子并不高档,但二叔却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的呵护。在不大的后备厢里,放着一个工具桶,里面装着洗车用的毛巾和给汽车抛光打蜡的全套设备,只要没事就自己动手洗车和打蜡。周末他会带着家人自驾到周边去耍。二叔并不做生意,他买车的目的就是到处耍。像我二叔一样的成都人很多,到了2002年成都市私家车每百户拥有量就已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是中国私家车“第二城”。对此,有外地城市表示不服,说成都虽然车多但档次不高,不值得炫耀。成都人则说,你不懂!对于汽车,外地人也许是要么不买,要么买个好的;而成都人则是先买来用,以后再换好的。成都人把汽车真正当成了改变自己生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撑门面、长面子的道具。这也许就是一种成都生活方式。
造车 从“夜明珠”到“造车第六极”
成都造车起步不算早,一直到1976年,才在一个简易小作坊里捣鼓出了第一台“成都牌”旅行车。但是成都人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都出了款闻名全国的爆款“名车”——夜明珠。
说夜明珠是爆款,绝对一点都不夸张。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的私家车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但动辄几十万的价格对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在奥拓都要卖八九万元的年代,一款“有头有脸有屁股”的三厢轿车,采用新式塑钢材料,颜色可以根据客户定制,最重要的是价格只卖2.98万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许多人“下个世纪”的私家车梦触手可及,夜明珠让“梦想照进现实”。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夜明珠汽车缺点明显,采用长安小货车的底盘,没有空调、CD机磁带机,舒适性差;做工粗糙,车门、引擎盖、后备厢等闭合不严;用的东安0.8L发动机,动力差等等。甚至有段子调侃夜明珠汽车:交警看到路上有辆正在行驶的汽车没关好车门,于是拦下司机说:“开车要把门关好。”司机用力关了关车门,哭笑不得地说:“哎呀,这个车不是没关门,它关起门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个段子倒也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成都日报》有记者买了辆夜明珠跑采访,结果下车时发现门打不开,请人帮忙从外面开,外面的人用力一扯,整个车门掉下来了……
即便如此,但2.98万元的售价实在是“真香”,买“夜明珠”的人络绎不绝。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抱着现金在厂里等着提车,甚至连成都的出租车里都有“夜明珠”的身影,而“夜明珠”生产厂家门口那条原本没有名字的道路,也被命名为夜明珠路。今天,夜明珠车早已消失,但是夜明珠路依然存在,承载着成都造车前夜的记忆与辉煌。
夜明珠后,成都造汽车并未走向沉寂,而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先有通工、野马、大地等厂商凭借低价占领市场,之后丰田霸道(普拉多)的下线标志着成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再后来,成都有了“龙泉驿经开区”,汇聚了一汽、丰田、大众、雪铁龙、沃尔沃等一大批整车制造和相关设备制造企业,产量在国内比重不断攀升。2015年5月22日,“成都造”的沃尔沃S60 Inscription豪华轿车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尚属首次,这一重要消息也登上了次日《成都日报》的头版。成都造汽车,沿着近百年输入的道路转向输出,划出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轮回。成都,也从汽车消费大城,转型成为中国造车的“第六极”。
成都与汽车,在近百年前结缘。这座城市在滚滚车轮上实现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成都人也在车轮滚滚中实现了人生理想,找到了惬意的生活方式。成都与车,成都人与车,在近百年中一同成长,一同改变。
下期预告:5G时代来临,我们来看看成都通讯的故事
新闻推荐
进入8月,距离2019成都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8月8日的开幕仅剩下最后一周。届时,上万来自世界各地天南海北的警察、消防员...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