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 当好“行走的政策百科全书”
名片
邓蓉,成都村政学院(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经济管理学教授,成都市2008—2010 年十佳思想宣传工作者,其撰写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隐性流转情况的实证调查》获评成都2015年政府奖。
心语
一些基层党校存在感不强,但通过扬长避短、持之以恒,则能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为政府提供参谋和智库服务,帮助基层村干部更好地了解政策、开展工作。□本报记者 吴平
7月13日,在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助推乡村振兴的研讨会上,邓蓉最后一个发言。她对政策的精彩讲解,让听众意犹未尽,纷纷向她索要电话、微信。
在邓蓉眼中,每一条政策都是有用的,只是一些基层村镇干部正确解读政策的能力不够。而她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做“行走的政策百科全书”,以智囊的角色服务乡村振兴。
善解难题第三方赢得公信力
“邓老师,我们信你。”前些时候,某村要跟邻村合并,村民在村会计公示的账目上发现,20年前该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为村小学投了20万元的固定资产,村民想把资产拍卖,钱分了再合并,然而资本“凭空”不见了,村民不干要上访。
邓蓉赶过去解释,村委会实行“预算会计”,因为经费来自财政拨款,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企业会计”。按照后者的操作常规,固定资本要算折旧,15年后,那项资产就报废了。但村会计不懂这一点,混淆了两种会计制度,没有及时将账目冲平。
改革进入深水区,村务桩桩件件利益纠葛多,矛盾纠纷多。在这种情况下,邓蓉以及课题组作为没有利益牵连的第三方,加之每句话都有来由、有出处,受到了村民的信任。
邓蓉甚至还帮助山东省青岛市解决过村级遇到的难题。前些年,当地6个村被征地拆迁,村民被安置到新社区,但每个村还是有10—20户人家不愿去,因此村的编制一直未撤销。
邓蓉及其课题组经过深入分析,发现撤村是表象,内在利益博弈在于政府给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其使用者是村委会,如果村委会撤销,由村集体组织使用,性质就由划拨改为出让,村集体组织要缴纳 20 万元—30 万元的出让费。了解到原因后,邓蓉课题组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帮助村民解决了这一难题。
情系基层建成首家村政智库
邓蓉告诉记者,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县(市、区)一级的党校有时缺乏存在感,“但是县级党校也有优势:与基层零距离,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邓蓉认为,不惜脚力跑基层,并将此优势坚持十多年,不愁成不了专家。
2003年,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市5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市之一;2008年,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又成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个试点村。邓蓉所在的党校课题组从那时起便一直跟踪两个试点的推进情况,累积了大量案例和一手材料。
成都村政学院于2013年成立,成立第二年便入选中组部首批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十大示范基地。学院创办5年来,承接了全国28个省(区、市)各类“三农”问题培训班635期,47204人次。如今,周末加班已是邓蓉的工作常态,但只要能解开基层发展的“疙瘩”,邓蓉便自愿自觉地忙并快乐着。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成都村政学院声名远扬。邓蓉受邀讲课的地方不仅深入到浙江、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到达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地区。邓蓉自己则更以党校和村政学院的成就为荣,“我们建成了全国首家村政智库,包括数据库和案例库,覆盖了5年来的‘三农’基础数据以及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案例。”
谈及未来,邓蓉引用了学院自办刊物《读村》的前言:“以往村落就是世界,如今世界就是村落。我们懂村吗?不懂,就要读,要深读、精读、持续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明海张红霞)7月20日至22日,全国特色小镇镇企合作(成都)培训对接会在成都举行。会议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