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昨日在蓉开幕努力给世界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成都探索 ■明月村成为第二期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 ■《成都市可持续发展导则》发布
与会嘉宾关注可持续发展
在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专题对话开始前,来自都江堰的孩子为与会嘉宾送上亲手创作的城市题材画作
昨日,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蓉开幕。论坛上,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联合国人居署发布了第二期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同时还发布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导则》,提出进一步提升成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路线图。
据了解,此次论坛以“与世界对话,谋绿色发展”为主题,中外方高级别政策制定者、城市管理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一同聚焦都市圈发展、城乡融合、公园城市、儿童友好城市、绿色发展和韧性城市等领域,共话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发展之路,共同探索全球绿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
为各国共同发展和共享繁荣创造新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合作一直聚焦发掘新增长点,推动世界经济进入新增长周期。”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各国共同发展和共享繁荣创造新机遇,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受到广泛支持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
彭森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有很多共通之处,有望形成合力。他认为,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以城市为载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并将有效促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政策,我们跟全世界连在了一起,我们也看到有更多的国家加入进来。”巴基斯坦气候变化国务大臣、国民议会议员扎尔塔吉·古尔介绍,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巴基斯坦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她也期待,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两国之间能够建立更多的联系,加强与中国在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比如国家层面、地区层面以及城市层面之间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创新
创新为可持续发展
提供重要动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城市缺乏基本的用水、住房、医疗保障、教育等。”中国国务院参事、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城市的经济增长,依赖于创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创新依赖于有头脑的年轻人,城市永远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离开了这个火车头,国家、区域的成长就无从谈起。
他还表示,城市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孵化器,城市的市民愿意创新创业,城市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动力,而通过创新,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走向繁荣。
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小组主席、欧中“一带一路”政策协调委员会执行主席、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德瓦也认为,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通过改善创业的生态链,利用创业走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创新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城市的交通,以及废物的处理,都必须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来处理。
“我们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使我们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德瓦也表示,过去的几千年中,当人类开始不断探索的时候,我们都是利用创新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创新的技术改善环境,并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措施,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使我们能够使用创新的生态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让我们的后代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采取自愿性原则以及措施
使城市实现更高层次发展
如何让“一带一路”变得更加绿色?联合国人居署署长特使、项目司司长拉夫·图斯认为,当前,我们面临一些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他认为,对于所有国家和城市来说,需要尊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则,来实现自身发展。
“2030年已经近在咫尺,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加快采取措施。”拉夫·图斯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不同城市面临不同的发展情况,他们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在同样目标的引领下,考虑到不同的发展情况,同时让他们采取这种自愿性原则以及措施,使我们实现更好的高层次发展。“比如,减少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更好地保护贫穷人口,这些措施如果做好的话,能够使城市发展得更好,并且使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
“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确保城镇化成功等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紧迫性的挑战。”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表示,比如,在城市化方面,在接下来几十年当中,我们所做出的决定将会塑造整个城市的形态,同时也将会给接下来很多代人带来深刻影响。
“现在世界很多国家面临的挑战都是类似的,对于每个国家来说,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归属感以及目标的一致性,才可以更好地驶向未来。”保罗·罗默表示,如果我们无法打造这种归属感和目标一致性的话,我们是无法将这些政策进行实施,也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更无法打造城镇化的基础。保罗·罗默还认为,深圳是一个很好的城镇化的案例,而当他更了解成都后,发现成都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镇化的模型。“成都以及深圳能够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的模板,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学习借鉴的经验。”
专题对话
■公园城市与宜居宜业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获联合国官员肯定
在公园城市与宜居宜业的专题对话上,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域办事处高级人居官员布鲁诺·德肯认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理念非常领先,这让成都能够打造一个更加适宜人们生活工作的城市。
同时,公园城市建设经验丰富的新加坡国家公园局园林署高级署长蔡福祥分享了新加坡经验,“我们营造更亲近自然生态环境的园林绿地,提供更能加强各年龄层居民凝聚力的公园设施以及活动,善用城市空间提升绿色环境,加强团队对先进绿化专业知识及高科技的运用。”
他认为,公园建设必须能够吸引老百姓,建设的设施要提供给周边居民来利用,“我们提出包容性的园林设施,因为我们早期的这些设施都是提供给年轻人或者小孩子,身体健全的年轻人使用,但是我们忽略了有体能障碍的小孩子,所以我们就开始考虑这些,甚至坐轮椅的小孩子都可以利用我们的游乐设施。”
同时,新加坡还推出了康疗花园,“我们在绿化很成熟的区域的公园打造康疗花园,就是鼓励孩子们把年老的父母带进公园,他不能够治疗所谓的老年痴呆症,但是能缓慢老年痴呆症的进程。”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最重要的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如何促进乡村发展与城乡融合?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专题对话上,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斌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总的来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推进城乡融合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改善,群众消费需求提档升级,让乡村产业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他表示。
“只有产业振兴才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高水平的产品、市场和要素的贡献。”他还表示,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可以推动农村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吸引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最终提升驱动力、根植力和发展力。
“2011年,我们村是安吉县最落后的村,通过七八年努力,鲁家村成为一个全国美丽乡村的标杆,是国家田园综合体的试点,也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批农村产业发展融合示范园的样板。”浙江安吉县鲁家村村支部书记朱仁斌介绍,我们采取公司+村+农场经营模式,以新机制、新模式、新主体、新业态,让农村产业焕然一新。“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的发展就不可持续。”
■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 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儿童友好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来打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昨日,在儿童友好与未来城市专题对话上,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代表芮心月介绍,儿童友好型城市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共同发起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就是给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提供愉快的童年和青年时光。“之所以要关注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因为城市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也是儿童居住的地方。”芮心月认为,打造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就必须要使用已有的知识来创建一个可持续实际的方法。比如,我们需要数据和信息,通过这种数据和信息,能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以及需要做什么样的改善。“当我们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时候,我们要确定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进来。”芮心月表示,我们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并不断改善,确保让更多的儿童参与进来。芮心月还认为,儿童友好型城市是一项全球运动,当我们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时候,我们能够相互分享经验,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绿色发展与设施联通
绿色低碳发展要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
在绿色发展与设施联通的专题对话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中国首席代表谢鹏飞表示,绿色低碳发展必须和民生改善结合起来,“绿色低碳发展应该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福祉。”谢鹏飞认为,区域内和区域外应该结合起来,通俗地讲自身跟他人应该兼顾,不能光管自身的目标,从单体的建筑到社区、城市,再到区域,乃至于一个国家,不仅要实现自身的低碳减排目标,还应该对周边的区域作出贡献,“中国积累了很多好的案例。”
同样提到民生的还有中国联通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姜正新,“由于通信设施的互通,促进了数据的流动,对民生的改善还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跨境电商,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贸易互通的问题,国际贸易的问题,也解决了很多的就业问题。还在医疗、教育等领域都有非常好的应用。” 数字技术不仅成为当前创新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韧性城市与城市转型
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是韧性城市最核心部分
在韧性城市与城市转型的专题对话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表示,韧性城市在中国是一个关注的焦点,应急保障服务能力是韧性城市最核心的部分。建立一种风险的分担机制非常重要,“怎么样从公众、制度、规划方方面面来实现目标,我们已经做了很好的国家的顶层设计。”
如何判断韧性城市?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东亚秘书处主任朱澍认为,韧性城市与风险相关,与脆弱性相关,当一个城市面临各种各样的冲击和压力的时候,能够从这样的冲击和压力当中迅速地复原,并且维持它的主要功能和特性,能够适应这样持续存在的变化,并且保持长期的发展,我们认为它就是有韧性的城市。
朱澍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将韧性城市作为主流化的成分去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并且把这个韧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同时,促进城市进行脆弱性和风险性的调查,这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还有在地方政府设立相关办公室,去真正地推动韧性城市的发展。
■城市群与区域协调
框定总量优化结构 因地制宜分类引导
如何更好发挥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带动作用?如何让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昨日,在城市群与区域协调专题对话上,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应该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城镇化。”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曾九利表示,在成渝共建世界级城市背景下,成都平原城市群的规划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曾九利介绍,成都平原城市群是四川经济和人口聚集的主要承载地,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要进一步框定总量、优化结构,同时因地制宜分类引导,比如依托自然环境形成西部区域特色化发展,中部区域集聚发展,东部区域加快发展。
曾九利还认为,要在探索生态文明背景下优化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区域层面总体格局的控制,划定生态控制区。同时,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路径,加快成都平原城市群一体化,在成都大都市圈的范围,也就是成德眉资范围建设同城化;营造成都大都市生活圈,突出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本报记者 杨彩华 胡清 摄影 李冬 胡大田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