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消费“内强外弱”亟待破局

四川日报 2019-03-29 06:26 大字

近年来,以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为代表的四川独有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渐提高。“在国外,这些优势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月以来,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调研组,围绕“发挥港澳台侨优势大力发展入境游,推动四川文化旅游走向世界”主题,先后赴成都、自贡、南充、乐山4市进行实地调研。,旅游消费“内强外弱”亟待破局。

调研发现,两组数据很能说明四川入境游现状:

一是2008年四川省入境过夜游客70万人次、居全国第24位;2018年入境过夜游客363万人次,居全国第13位。10年间,四川入境游发展迅速。

二是2018年四川接待国内游客7.0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2亿元,同比增长13.5%;接待入境游客369.82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2亿美元,同比增长4.5%。旅游消费“内强外弱”格局明显。

横向比较,四川入境游发展也与其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名头不太匹配。以广东省为参照,其拥有的国家级5A景区数量只比四川多1个,但2018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00余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200亿美元,分别是四川的10倍和13倍。

委员支招 围绕文化做文章

四川入境游“短”在哪里?省政协委员、省台联副会长冯雪菊说,对台湾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调研和了解发现,台湾最能让旅游者触动的是其文化氛围。“四川对外做文化旅游推广时,更应该以大熊猫为抓手,串联起古蜀文化、三国文化、都江堰水文化和中国道家文化等传统文化遗产,做好天府文化的国际表达。”

“在国外,峨眉山、九寨沟、大熊猫已有很好的品牌和口碑,但我们需要创新产品和内容。”省政协委员、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温雪倩建议,针对国外不同区域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从吃、喝、住、行、游、购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改善供给端服务,同时设计开发各种时尚化、生活化、国际化,不同于一般旅游纪念品的文创产品,让国外游客不仅对四川的自然风光心生向往,更对四川的文化念念不忘。

“深圳从小渔村发展成旅游大市,山东王哥村大馒头支撑出旅游产业,关键都在于做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省政协委员杨小英看来,过去一直强调的“旅游+”是很吃力的事:“应该是旅游主动融入文化的氛围,比如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让旅游具有文化的体验、成为有文化的生活。”

“四川需要统一打造对外交流的‘四川名片’,不能各自为政。”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赵平建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四川各相关行业和部门加强横向沟通,整合优势资源,培植、壮大一批独具四川特色,核心竞争力强、不可替代、易于输出的文旅产业和拳头产品。

新闻推荐

纸在宋代成都的十变五化

□林赶秋(作家、青年学者)马千笑/手绘造纸与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我们祖先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宋代的成都...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