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馆里看成都往昔未来 从古巴蜀文明到“三城三都”特定时代下天府文化的不同表达

成都商报 2019-01-25 02:13 大字

市民参观成都市规划馆市民参观成都规划馆的天府绿道 摄影 张士博

从约4500年前成都平原诞生的“宝墩文化”到建设“三城三都”规划提出,从民间马帮的山间五尺通道到横穿欧亚大陆的南方丝绸之路,从1954年提出的建立“省会、精密仪器、机器制造及轻工业”的城市定位,到2011年提出建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成都一直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特定历史阶段对天府文化作出不同的时代表达。

改造升级后的成都市规划馆,用图片、影像、模型等载体,将成都4500年文明史和2300余年建城史装进了二楼展馆中。这里是一个时空隧道,你可以从中看到成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每个成都人都可以在这里 找到不同年代的特定回忆

24日上午九点半,成都市规划馆刚刚开馆半小时,馆内就已涌入了不少参观者。

“这是西御河街,以前一整条街都是卖衣服布料的,最出名的铺子是这个位置的‘三多里’。”李小亮站在成都市规划馆二楼“光影成都”照片墙前,向记者聊起了他记忆中的成都。40岁的李小亮是成都本地人,这是他第二次来成都市规划馆,他介绍的,是一张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成都人民南路照片。

李小亮曾在宽窄巷子旁、陕西街、盐道街上中小学,对人民南路一带有着特殊的感情,“格局没变,但老房子都不在了。这些老照片很珍贵,我这次过来找找以前成都的记忆。”他说。

70岁的成都本地人魏大爷则更偏爱照片墙上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的照片。“以前的成都市博物馆喜欢展出古诗古籍,门票也才几角几分。”魏大爷所说的成都市博物馆,如今已变成时尚摩登的太古里。成都市规划馆用百余幅照片组成“光影成都”照片墙,将上世纪50年代前的成都与当下的成都串联在一起,黑白胶卷到彩色数码,摄影方式的变化也彰显出成都几代人的记忆色彩变化。

天府文化最美的地方

或许就在于神秘

成都平原上“宝墩文化”的出现,成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滥觞。公元前311年,张仪与张若仿咸阳城制筑成都城,至此成都23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迁。

漫步成都市规划馆二楼“城市历史厅”,从城址迁徙、九天开出一成都历史影院、溯源古蜀、水润天府、名都会、文宗在蜀、再到成都响应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成都市规划馆以历史为脉络,展示了成都千年城市文明和今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高超智慧。

“成都建城发展2300多年,至今仍保持着‘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古城格局,这放在全世界来看都是罕见的。”朱晓龙指着规划馆内“城址迁徙及建城史”对记者说。

55岁的朱晓龙是乐山人,在成都生活了16年,此前刚从某国营企业退休,这是他第一次来规划馆。在他看来,傍水而生的成都衍生出的天府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就像余秋雨说的,三星堆因为没有文字记载只能作大概的年代推断,但如果全弄明白了就没有探讨的余地了。咱们天府文化最美的部分,或许就在于它的神秘。”朱晓龙笑着说。

三城三都:

天府文化的新时代表达

回溯历史,成都自古以来就显现出创新创意的特质,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中国最早的地方公学——文翁石室的设立,火井的出现让成都成了见于史籍记载最早认识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等。

当下,成都提出“三城三都”建设方案,将打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从武侯祠到杜甫草堂,从都江堰到青城山,从天府奥体城到双遗马拉松,从川剧火锅到音乐坊,成都市规划馆将“三城三都”精髓生动展示在了二楼两面墙上。

“来规划馆就相当于把整个成都历史从头到尾走了一遍,我们关心的成都未来发展也能在这里找到答案。”53岁的吕女士于1978年来到成都,在她看来,没有哪一个城市的风土人情让她觉得比成都更舒适自在。

“成都是一个很接地气的地方,摩登又怀旧。”24岁的刘伟超是建筑学专业的甘肃大学生,他将成都作为毕业旅行第一站。在他看来,成都是一个适合慢慢走的城市,逛规划馆更能让人直观感受到成都新旧交融产生的奇妙变化。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彭祥萍

新闻推荐

谎称“包裹没收到”向多家快递骗赔 都江堰一女青年被拘留

红星新闻客户端1月21日消息,快递包裹寄到小区,先让快递员放门卫再自行领取,而后却向商家投诉“包裹没收到”,以此获得商家或...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