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新模式:田园中工作 田园中生活 国家级天府源田园综合体 助力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
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不仅成为都江堰市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探索了诸多首创经验
“我在园区里工作,家也在园区里。可以说是被玫瑰花包围着呢!”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都江堰市天马镇禹王社区村民雷启军无比欣慰,“在元旦小长假里,园区迎来的游客创了新高,我们也跟着热闹了一下。关键的是,我们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让我们对今后的新生活无比期待哦!”
雷启军工作上班的园区——玫瑰花溪谷,是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社会投资项目。据悉,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是通过财政部竞争立项、批复的全国首批15个、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位于成都“西控”战略区域、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经大力打造,目前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不仅成为都江堰市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也探索了诸多首创的经验。
现场目击
田园综合体规模初成
乡村振兴让大伙儿干劲更足
玫瑰花溪谷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景点!记者来到这里,目之所及,园区山丘起伏,极有层次感,各种花卉在冬日里极美。
“项目以大地观花为主题,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户外运动、奢华婚礼和康体养生为一体的高端旅游综合体,通过重点打造一个功能服务区、一个滨水观光带和一个游步道观光浏览带及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不同国度造园艺术风格的主题观光园,做强花卉产业集群,重塑产业生态圈。”玫瑰花溪谷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玫瑰是爱情的象征,也代表着热情与勇敢。在项目的建设和经营中,我们注重与社区、群众的联动,化解问题、合作共建、协商共治,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农户发展更有底气,激发农户的发展热情,拓宽农户增收途径!”
园区不仅有了像雷启军这样的村民前来打工,还有不少技术人员。在园区内,返乡大学生小杨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梦想不一定就在北上广,而可能就在我们的家乡。乡村振兴带来了好政策,现在大伙儿干劲都很足。在玫瑰花溪谷的指导下,园区内38户村民抱团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产业,而在这一进程中,我坚信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能派上用场。”
能够工作生活在田园综合体里,让他们无比自豪。同样,都江堰市胥家镇也是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示范区,在位于这里的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绿色蔬菜示范园内,记者见到了见证田园综合体成长的亲历者、公司董事长蒯世军,他同样是每天都在田园综合体里工作。
在这里,经过不断努力,圣寿源已发展成为集试验、示范、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圣寿社区通过项目土地流转,农民获得不菲的土地租金收入;公司带动了周边农户,由公司统一负责产品销售,每户农户每年可增收约1万元;公司还吸纳农民在基地内打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还成了种植能手。在蒯世军眼里,通过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这个载体,城里人能吃上放心菜,村民也能挣到钱,这是两全其美也让他非常快乐的事。一边在大棚里察看蔬菜的长势,蒯世军一边告诉记者:“有了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这棵大树,有了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未来,我们计划培养出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省级示范重点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说起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项目,不能不提与圣寿源不远的拾光山丘有机农业示范体验园。记者前去采访时,总经理赵剑波正在和农户杨洪清交流。赵剑波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包括有机种养示范区、自然教育拓展区、环湖野奢体验区、产品展示区、有机体验餐厅、生态钓场、精品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等。全体工作人员的信念是,要做就要做到极致。“拾光山丘”引入国际先进的CEP模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不仅要实现游客的“田园梦”,还要实现农户的“致富梦”。当地农民参与到民宿开发、特色农业中,收入明显增加了。
当问及农户杨洪清的感受时,他说自己不大会说话,只知道拾光山丘搞起来后,家乡更美了,挣钱的门路更多了,老板帮着把猕猴桃质量搞上去,价格更高了。
成都经验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平台
农民增收有新动能
田园综合体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试验平台。
据悉,在去年3月全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128个项目中,田园综合体成为亮点。各项目全面开建,走出了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如今,经过大力建设,位于都江堰市的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规模初成。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增添了新的动能。
该田园综合体以农为本,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各方力量,共同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由原来的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各干各的,转变为三方形成合力,探索出了多种农民参与模式并受益。比如在胥家镇“拾光山丘”有机农业体验园区项目中,实施了PGS模式。该模式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一种有机农产品生产、监督和评定体系,它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第三方机构通过有机农产品联结在一起,共同维护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引入PGS模式,通过“企业+农户”方式,集中农民资源,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构建完善的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带动了周边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从事有机生产,支持农户参与有机生产及有机认证过程,促进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并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在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下,随着水电气讯路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善与提升,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洽谈项目越来越多。为避免同质竞争,实现错位发展,都江堰市统筹考量都江堰精华灌区范围内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总体布局,择优先期打造几个特质互补、带动显著的引擎项目,分别形成绿色蔬菜供应基地、优质水稻/油菜生产基地、智慧农业体验基地、多彩玫瑰双创基地和有机农产品产销基地,并通过绿道体系建设,串珠成线,初步形成“多点开花、繁花争艳”的产业发展局面。
■记者手记
精华灌区一路流淌
一张世界农耕文化的名片呼之欲出
在圣寿源农业有限公司绿色蔬菜示范园采访蒯世军时,他说,“我们公司在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核心示范区里,项目每天发生的新变化,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的巨大动力,我们的农民也更有干劲了!”
田园综合体不仅环境很美,其理念也很新,而在众人眼中,田园综合体该是一张什么名片呢?
记者了解到,国家级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是都江堰精华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江堰精华灌区一路流淌,在实现灌区内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以打造“世界农耕文化的名片和城乡融合的示范”为总体目标。
在寿圣源的胥家镇圣寿社区,记者惊喜地看到,这里建成开放了名为“寻根觅影圣寿农耕文明”的农耕文化馆。在土屋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农具一定会让你打开农耕文明的记忆:抬筛、笼罩、莲盖、拌桶……
的确,打造世界农耕文化,正是天府源田园综合体的名片。这张名片,成为了精华灌区乡村振兴的载体;凭借这张名片,都江堰将加快把生态文旅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势能,从而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本报记者 杨华春 图片由都江堰市提供
新闻推荐
汶川地震中救出多人,“映秀好人”杨云青突发脑梗去世 当年获救的孩子来送“杨爷爷”最后一程
6日上午,张春梅、尚婷等人赶到映秀,送“杨爷爷”最后一程。在映秀的老街上,亲友们也为这位德高望重的“映秀好人”送行,“前...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