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成都范围内放归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 “琴心”“小核桃”小姐妹结伴奔向山野
12月27日上午,在人类目光的注视下,大熊猫“琴心”和“小核桃”在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放归。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成都范围内放归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
10点55分,“小核桃”的转换笼第一个打开,也许是出于警惕,它并没有立即出笼,等待不过一分钟,它伸出小脚,迈着八字步,奔向山林。“琴心”则大方许多。熊猫人将笼门打开,“琴心”迈着轻快的脚步跑向雪地,也许是过于开心,它先“走错”了一段路,在放归地点一侧一屁股坐下,忽然转头,原地打了个圈径直爬上山坡,奔向山野。两“猫”踪迹消失在雪地中,就此,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内的10只野生大熊猫又多了两个伙伴。
此前,两只大熊猫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天台山野化培训圈接受了两年多系统的野化训练,前几日工作人员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回捕昨日,姐妹俩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内,完成了放归前的最后一次体检。
据悉,两只大熊猫放归自然后,由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组成的监测小组将立即着手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收集相关数据,开展野外研究,了解它们如何逐步适应新的野外环境,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
相关科研人员将继续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并在不断增加大熊猫野化放归数量的同时,开展放归效果评估,总结放归经验和成果,不断推进大熊猫放归自然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杨雪)
新 闻 链 接
为什么要一次放两只?
此前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和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放归尝试,均从一只开始。那么,为何都江堰的放归首次就要两只?
根据此前技术部门的推算,如要维持龙溪——虹口野生种群的分布,则需要在未来40年内,每年放归1只雌性大熊猫。“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区域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持在原来水平的90%,让它的灭绝几率小于2%。”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每年放归两只,则只需要十多年的时间就能彻底扭转局面。
本次敢于放归两只,也与“小核桃”、“琴心”本身的状况有关。放归之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评审专家组经充分质询和论证后认为:“琴心”“小核桃”经过历适应性野化后,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行为特征、生存与适应能力等达到了放归野外的基本要求。
此前,“小核桃”和“琴心”这对小姐妹已经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台山区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野外生存技能训练,具备野外生存能力。
为何放归大熊猫均为雌性?
记者注意到此前的评估显示,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如要达到90%和2%两个指标,也可以尝试每年放归1个雌体、1个雄体,持续放归30年即可。
那么,本次放归在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琴心”、“小核桃”都是雌性,这又是为何?
“因为野生的雄性大熊猫是‘渣男’,为了求爱不择手段。”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其他动物一样,大熊猫特别是野生种群存在着激烈的“交配权争夺战”。也因此,雄性大熊猫一旦成年就不得不为自己的领地、“另一半”而战,据此前多年的观测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互相斗殴多由“抢对象”而引发。
“所以,我们尽量放归雌性,雌性更容易融入野外种群,因为它们是参与野生种群争斗的概率比较低,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区域内的种群‘添丁进口’。”前述相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放归于卧龙的、殁年6岁的“祥祥”就死在春季大熊猫发情期,“而且是被同类推下山崖摔死的。这个教训很惨痛,所以从那以后,我们也没有放归过雄性了。”(王成栋)
新闻推荐
五个月的双胞胎幼仔有了名字,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和和”“美美”命名仪式。饲养员抱着“和和”“美美”。12月26...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