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爷与电影的不解之缘
□本报记者田明霞
罗光伟今年77岁了,但他有时还是会专程到影城里去看电影,因为他这一生,与电影院有着很深的缘分。11月12日,罗大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今城里有许多电影院,想看电影很方便,可在四十年前,露天看一场坝坝电影不容易。
罗大爷口中说的看电影的变化,正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一个缩影。
罗大爷是都江堰人,1965年从重庆的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后,先是分配在兰州工作,1975年调入原绵阳朝阳厂后,一直从事三线基本建设,到退休时已是朝阳厂的高级工程师。罗光伟说,记得四十多年前为了看朝鲜影片《卖花姑娘》,厂工会提前半个月就安排布置,临到还有一周,突然不在厂内放映,要异地观看。于是厂工会提前安排大卡车,职工人数登记,编组对号坐车,随时准备深夜出发。职工们翘首以待,终于在一天凌晨一点,大家登车,冒着寒气坐了好久,到达了一个不知名的大厅,人山人海,罗大爷伸长脖子,看完了电影,天也快亮了,正好赶回去上班。罗大爷回忆,还有一次厂工会通知看京剧片《杜鹃山》,因为外地租片,也是一拖再拖。同样是在深夜十二点过,听到放影通知,老老少少拖儿带女赶到大食堂。人潮涌动,场面十分壮观。好在银幕挂得高,音响还可以,总算一睹为快。
看到职工们对电影的渴望如此热切,由罗大爷设计的朝阳厂宽银幕露天放映场,从1979年开始修建,一年后建成,包括宽银幕墙、放映室、广场及看台。此后的六年多,每周1-2场电影,一场舞会,还有篮球赛,节假日,特别是春节游园活动,烟火晚会都在露天放映场举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朝阳厂经营红火,厂里决定建一座影剧院。仍由罗大爷承担一些设计任务。罗大爷记得,当年他在设计这座影剧院时,出差外地,还把图纸背上,在住地床铺上画图,遇到停电,点上几支蜡烛挑灯夜战。为了解决几个技术问题,有次他必须出差去外地,恰遇妻子患病正在404医院做手术,领导安排单位里两位女同志到医院照顾。家里三个孩子由外婆照管。这座影剧院如期建成后,承担了多年放电影、歌舞晚会、各种活动和大小会议等功能。直到今天,它还完好无损,面貌依旧,述说着三线建设时期职工们苦中有乐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场景及这几十年的沧桑巨变。
罗大爷现在年岁虽大了,但还是会到绵阳的博纳等影城去看电影。记得今年春节初六去绵阳的影城里看电影,看到如今电影院里热闹得像超市,好多都是祖孙三代全家出动,他很是感慨。“影院里不仅有舒适的空间感受,还有立体环绕声的全场音响效果,可以说,身在其中,如临其境,简直就是享受。不仅如此,不时还有影视艺人来到影城里与观众互动,现在的日子真是太好了。”罗大爷笑道。
新闻推荐
宝瓶口光绪年间成都知府文焕笔迹。离堆□南港作为中华文化划时代杰作的都江堰,吸引着众多中外专家、学者、游客,世...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