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专家“摆”巴蜀文化龙门阵
四川大学推出《巴蜀文化》慕课课程,全网免费可看,涉及首批10位四川历史名人中的9位
不用走进课堂,只需一部接入网络的电脑或智能手机,就能在全球各地免费聆听专家学者“摆”巴蜀文化——这样的好事,不久前变成了现实。近日,由四川大学组织10余位专家学者录制的《巴蜀文化》课程,通过“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向公众推出。
《巴蜀文化》共分12章,从巴蜀文化的定义与时空范围,一路讲述至四川保路风潮与中国制度文化现代转型,涉及历史、考古、文艺、哲学、科技等方方面面。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首批10位历史名人中,《巴蜀文化》课程集中介绍的有9位之多,展现了四川历史名人参与构建中华文化的不朽功绩。□本报记者 余如波
用“碎片时间”领略巴蜀文化
“同学们好,宗教文化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佛道二教,在巴蜀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堂课我们首先介绍道教在巴蜀的起源……”11月14日记者登录时,《巴蜀文化》已更新至第十章“仙乡禅源:巴蜀佛道文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李晓宇手执折扇,不借助任何资料辅助,便将相关知识娓娓道来。
此前已经上线的课程中,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被巧妙安排进不同篇章,例如“古蜀探秘”主要介绍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水润天府”着力于都江堰与古蜀水文化,“剑门雄关”着重讲解以“蜀道”为代表的四川古代交通……每一章又分为若干小节,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十分适合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巴蜀文化》上线以来,网友打出了4.8分的高分(满分为5分)。有网友留言表示,课程“一人一桌一椅,儒雅的老师侃侃而谈,精致的图片、文献资料不时出现在画面中,讲得既系统清楚又很有趣味性”。
将推更多独立课程
参与课程的10余位专家学者,均已在相关领域耕耘多年。第八章介绍蜀派古琴和川剧艺术,就特邀蜀派古琴传人、四川音乐学院教授戴茹,以及川剧研究学者杜建华、川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肖德美助阵。
作为资深川剧研究专家,杜建华的讲解不仅有详实的数据支撑,还十分“接地气”、有趣。据她介绍,川剧有4000多个传统剧目,1949年后又改编、新编了2000多个剧目,搬演了大量历史演义和传奇志怪故事,其中源于《聊斋志异》和《封神演义》的大幕戏就分别有100多本和40多本。“川剧始终洋溢着贯通表里的巴蜀气息。”杜建华举例道,经典剧目《打红台》尽管来源于《聊斋志异·庚娘》,剧中反派肖方却明显具有四川“浑水袍哥”的个性特点。
目前,《走进杜甫》《巴蜀宗教与民间信仰》《巴蜀交通与对外交流》《琴韵剧谭》等已相继登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介绍蜀派古琴和川剧的《琴韵剧谭》扩展到足足10章,除了口头讲解,肖德美还亲自上阵演示唱腔、身段等功法。“比如,川剧五大声腔之一的昆腔来源于昆曲,如何用川腔唱昆曲,光靠说是讲不清楚的。”
课程聚焦四川历史名人
去年3月,四川省正式启动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并公布大禹等首批10位历史名人名单。记者发现,在《巴蜀文化》课程各个章节中,除武则天外,其余9位历史名人的成就都有系统介绍。
例如在人们相对陌生的蜀学领域,四川大学古籍所所长舒大刚通过7次课程,从先秦一直梳理到晚清民国时期,其中就涉及扬雄、落下闳、杨慎3位首批四川历史名人。舒大刚介绍,西汉的扬雄不仅是“汉赋四大家”之一,还仿照《易经》撰写了《太玄》,并完成我国首部方言著作《方言》;同代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则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太初历》。“他们初步奠定了‘蜀儒文章冠天下’和‘易学在蜀’‘天数在蜀’‘小学在蜀’的基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从1996年便开设“中国诗歌艺术”公选课至今,在《巴蜀文化》中主讲李白、杜甫诗歌可谓信手拈来。“李白在四川读书、习剑、结交朋友、游览山水,他的诗歌创作可以说‘得江山之助’,因此才有《蜀道难》这种时人评价‘奇之又奇’的作品。”小知识
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为目前流行于全球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其内容广泛覆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绝大多数课程都免费。
新闻推荐
成都创意设计周圆满落幕 首次创意“授权”展 第一天交易近8000万
4天展期、3大主体活动、数十场系列活动、全球30个国家及地区的1000余家创意设计机构、23000余件全球顶级创意产品参展、...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