笆笆馍与火烧面

内江日报 2018-11-10 08:50 大字

◇陈水章

笆笆馍是川中、川南一带的食物,也有叫包子馍的。现在农村人已经不做了,或者说不会做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麦收季节,农户普遍会做。

红五月,是农村最辛苦的月份。不仅要抢收,还要抢种。首先抢收的是麦子。这项苦活其实在农历的四月尾就开始了。集体化时,收种统一。一个生产队分成若干作业组,每个组备有拌桶。一架拌桶,二三人割麦,四人轮流拌麦,以面积计算工分。拌麦子的桶,木质,厚约寸许,四方形,深约两尺,上大下小,底呈拱形,便于移动。这种桶收稻子时也用。拌麦或拌稻时,拌桶三方围篾笆(又称挡子),用以遮挡麦子或稻谷飞出。空着的一方,供拌麦(谷)和出粮。拌麦(谷)时,两人一组,轮番起落,麦穗重重拍打在拌桶边缘,交替发出咚咚的响声。

拌麦非常辛苦。麦芒、泥灰散落身上,奇痒刺痛,与汗水混和,搞得人灰头土脸的。收麦,出工早了不行,露水未干,麦粒不易拌脱;晚了也不行,麦子回潮,也不容易拌脱。唯有太阳暴晒,才是拌麦的最佳时机。

收麦之前,生产队先开大会,要求所有手艺人不能外出,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投入抢收。大队和公社的广播,每天讲评,催促进度。尽管这样,总有些人以各种理由逃避劳动。其中,干部逃避劳动的机会最多,去上面汇报劳动进度的会议,明明只开半天,他们开完会东拖西挨,不到天黑不会回到队上。可以晚上解决的纠纷,他们放在白天解决。没有权势的,则以肚子拉稀,或编造死了某某亲属为由,尽量少参加繁重的劳动。躲不脱的,则出工不出力,十来天能完成的抢收,往往拖至个把月。

后来土地承包到户了,同样是红五月,同样是那些人,老弱病残,倾巢出动,不到一周就抢收完了。有人戏言,搞了几十年的政治思想教育,终究抵不过一个“包”字。一个“包”,就把所有懒病都医好了。

麦子晒干,各家都要用扁背篼背一背到大队加工房,一半磨成粉,另一半换成挂面,用以慰劳全家人的辛苦。粉是连麸粉,用来做笆笆馍。这笆笆馍的做法是:把上次留下的酵头种用水泡开,掺入新水搅匀,再倒入连麸面中,慢慢和匀揉至丝瓜布状,再码到一块圆形的篾笆上。篾笆呈圆形,竹子编的,上铺一层新鲜洗净的姜芋叶(荷叶更好),蒸出来的笆笆馍会有一种诱人的清香。篾笆置于锅底以上三分之一处,下面掺水。盖上锅盖,烧火。待水蒸气成直线上升且速度很快时,笆笆馍就熟了,可以起锅了。这时揭开锅盖,笆笆馍呈浅褐色,体积膨胀,表皮锃亮,内有密密麻麻的小孔,用刀横划三下竖划三下,即可分食。用手掰下一小块,轻轻蘸一下备好的黄糖水,放入口中,先是满口的鲜麦香味,继而是甜甜的黄糖味,十分过瘾。笆笆馍不仅好吃而且经饿,对付繁重的红五月劳动,必不可少。

红五月中的另一道美味是火烧面,也有人叫清油面,因为它的特色是那清油(滚烫的菜籽油),还有人叫燃面。但都江堰和宜宾的燃面,口味、做法与这完全不同。

以前农村加工房的挂面,盐重,最初不知道为啥,后来才明白是加工房为了增加挂面重量而玩的把戏。因为盐重,挂面不易晾干,单根的面条拿在手里,可以弯成好几十度呢。新麦换回来的挂面,自然是全家人的期待。吃面没有酱油醋,更没有肉臊子,盐味倒是足够的。挂面由于麦麸含量高,不经煮,下筷不及时,面在锅中就会断成节,黏成一坨。

面一下锅,母亲就摆开架式,麻利地将碗码在锅边。碗的大小和摆放顺序,当然有讲究的——大人的,干活打主力的,只吃饭不做事的,碗中的量自然不一样。面挑进碗,不掺汤,又见母亲拿起调羹,将煎得滚开的清油舀入各碗——顷刻间,碗里滋滋地响,青烟直冒,着了火一般(火烧面由此得名)。然后,她用筷子挑几下,不让挂面互相粘连,也让滚油快速渗透。随后就喊一声“端!”大大小小的手,都迫不及待地伸向自己那个碗。某双手没找准位置(孩子犯这个错最多),端了不该端的碗,母亲就用筷子头敲打一下那双手,那双手缩一下,赶紧朝另一个碗伸去。

吃这种面急不得。小孩儿最初没经验,一口下去,烫得牙巴都要掉了。滚烫的清油味与鲜香的面味混和在一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妙。这种面既不能太烫吃,又不能让它冷。冷了,吃在口里,清油味就太重了。

红五月,收获新麦后,几乎家家都要吃几顿这种火烧面。遗憾的是,这面一直没有个正式名分,也没有流传下去。现在见到的燃面,其实是干拌面,拌上臊子和熟油,根本见不到滚油。只有都江堰的那种燃面,最接近我记忆中的火烧面,但味道和做法相差甚远。

我一直在找寻记忆中那些走失了的东西。有一年,我在简阳市江南铺一座水库边,发现有一家农家乐会做笆笆馍,做法与味道竟然与记忆中的一模一样!很多人在那里吃了后还要打包回家,说明这种传统饮食还是很受欢迎。火烧面呢?贾家豆腐皮呢?凉拌姜汁鸡呢?水煮泡菜鱼呢?相信有一天,我们寻寻觅觅,蓦然回首,它们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留存在记忆中的美味,终会大放异彩。

新闻推荐

全球圈养大熊猫548只 87%在四川 年内将实现成都史上首次放归人工圈养繁育大熊猫

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圈养大熊猫548只在川人工圈养大熊猫482只,占比87.9%2018年共繁殖大熊猫36胎48只存活45只,幼仔存活率达...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