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版《成都》:带你在成都文化地标走一走

四川日报 2018-11-09 06:26 大字

□本报记者李婷

听够了赵雷的《成都》,来一回交响乐套曲《成都》怎么样?10月31日,由成都乐团创排的交响乐套曲《成都》作为“第24届‘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的演出曲目,在特仑苏音乐厅首演。这组套曲由著名作曲家崔炳元操刀,共分七个乐章,分别是:太阳与神鸟、草堂随想、成都的话与成都的戏、西岭山歌、三国圣地武侯祠、青城天下幽、都江堰三赋,囊括了众人所熟悉的成都标志。

创作历时两年

成都有了专属交响乐套曲

两年前,成都乐团团长肖鹰找到崔炳元,表达了想用交响乐展示成都的想法。“刚开始只是意向,肖团陪我走了一些地方,后来越来越清楚地感觉到,成都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运用交响乐语言来表现成都的人文历史的作品。”崔炳元说,在他的印象中,用交响乐方式大规模全面地展现成都的方方面面,这是第一次。

“历时两年的采风,崔老师来了四五次,去了西岭雪山、都江堰等地方,扎根下去。”肖鹰告诉记者,第一次用交响乐来描写成都,是希望尽量让老百姓感受到、体会到成都丰富的文化历史。

崔炳元对创作非常严谨负责。“既然是第一次,就要花气力、精力,同时投入情感,把它做好。不着急,也不浮躁,体现我们大西南文化的厚重和鲜活。”崔炳元说,就像套曲的七个乐章,都是通过长期思考后的选择。“有体现伟大历史的武侯祠,有体现伟大历史功绩、至今还造福成都的都江堰,有驰名中外的青城山等,这些带有符号性的历史、建筑,对于交响乐是非常合适的。交响乐,就像文学里面的长篇小说,可以展示很宏大的叙事,很深的景深,很宽的视野。”

粉丝组队观看

跟着“音乐词汇”游览成都

“每个乐章需要找到它的核心音乐词汇。”崔炳元说,这个寻找过程非常痛苦,没找到之前抓耳挠腮,找到之后又欣喜若狂,并且需要用交响乐的眼光,和音乐的语言,把自己理想中的音乐表达好、表达透,还要不断突破自我。最终7个乐章才像“音乐钥匙”一样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跟着这些“音乐词汇”游览成都。

不少文化活动爱好者也“组队观看”,来自“精神杂粮铺”专栏的测评员粉丝、音乐制作人李凤栖说:“主要从乐器的弹奏和编配来听,最喜欢‘成都的话与成都的戏’这个篇章,将西洋管弦乐与中国民乐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成都民俗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都市气息,雅俗共赏与时俱进。”这一观点也得到不少观众赞同,他们发现交响乐《成都》能把成都元素与西方音乐糅合得恰到好处。

崔炳元也说,自己在创作《成都》的过程中,除了表现诸如川戏、金沙遗址等地方元素外,也没有完全局限在四川类型的音乐元素里面,为了“川味”而“川味”。“因为最终作品是通过庞大的交响乐体系来表现,这就需要与世界接轨。”这样才能在保持交响乐本身的地方风格性的基础上,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传播力,向世界展示成都文化。

新闻推荐

港资康养企业在蓉规模一年扩张近十倍——说到康养,成都很“港”

顾连康复医院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川港澳合作周”报道组记者陶轲摄在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的风口下,康养产业风头正劲。时隔一...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