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风景 漫谈成都诗人其然的诗集《原版成都》

绵阳日报 2018-10-14 08:06 大字

□王立世(太原)

成都是诗歌重镇,经济富庶,人文厚重。今年赴四川大学学习,有幸踏上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这里有我崇敬的流沙河、木斧、欧阳江河等重量级诗人,更多的是像其然一样灿若群星的平民诗歌兄弟。

见面之际,其然兄弟送我一本新书《原版成都》,诗中,我尽情地游了一次成都,让我体味到了成都人的性格、情感、精神。其然笔下的成都,是实实在在的,但又不是单纯的纪录片,而是注入了历史、文化、性格,有情怀,有思想,有境界。他写的是自然的成都,也是人文的成都。

其然笔下写的是成都的景,表现的是成都的人,属于有人的风景,融汇了古老与现代的元素。有一组诗《天府吃典》,让人忍俊不禁,垂涎欲滴。如《回锅肉》这样写:“这是一道经典的独白/从乡村到城市,一个年代翻越另一个年代/不肥不瘦,总是在各种佐料的渲染中/彰显出一种特殊的韵味”。“不肥不瘦”的口味与成都人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的精神状态是吻合的。如果你认为成都人守旧,那就错了,就是回锅肉这种传统的菜都在与时俱进:“与各种时蔬为伍,从没掩去自己的光芒”。其然是借饮食写成都人的性格和精神。写吃,不能不写火锅:“这原是川江上的船歌,号子声/将险恶的水道,煮成了一首大合唱/丰满的情绪,开始名震天下”。不读此诗,恐怕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火锅的历史渊源,不明白火锅的悲壮。“汤越煮越少,鲜活的元素/都浮在一片嘈杂的吵闹中/只有黄铜的锅底/留存了历史的细节。”寻根的途径是多样的,从饮食寻根,大概只有其然写得出来。

写一个城市,必写路和桥。随着城市的改造,一些有文化底蕴的路已经荡然无存,诗人对文化流失深表忧虑。其然写了一条虚拟的路——“蓉城路”,那是一条突破地理学意义的路,赋予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好多田埂被放大成路的时候/一些亢奋、激越、时尚和仿古名词/成了路,成了外地人熟悉/而本地人陌生的路。”城市发展必将导致田埂变成路,高楼大厦代替田园风光,这里有浓郁的怀旧情绪,有抚今追昔的伤感在内。“儿时的小巷,很多次碰面/也曾说起那些早逝的兄弟/更多还是互相拱拱手,互称大道。”这是最沧桑、最深情的诗句。

成都的桥也是一大景观。“那些翻来覆去的水珠,让蜀国的/每一个太阳都是湿漉漉的”。成都自古就不缺水,这也是成为灵秀之地的根本。桥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诗人写了安顺桥、万里桥、送仙桥、万福桥等,可以说大部分桥都与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写得最精彩的当属《九眼桥》:“这不是桥的问题,也不是有几眼的问题/它是一把弓,只是太重,只是太古旧/白塔的箭矢,需要一双手的握力/需要整整九个指头,弓放在河里/弦,让河水去拉,让一河的帆影和月光去拉”。如此美妙的想象是独一无二的,是其然艺术创造力的最佳体现,他用自己的才华,打造了一个诗意的文化成都。

芙蓉,是成都的市花,在其然的诗中多次出现,《成都的芙蓉花》《芙蓉与落英》《秋风,芙蓉,成都》《咏芙蓉》等,可见诗人对芙蓉的偏爱。“这个季度,成都的芙蓉正艳/几滴秋雨过后/看不出有玫瑰的那种近乎做作的娇艳/每一个花簇,都是不紧不慢地/优雅亮相”。不紧不慢的优雅、闲适、从容是成都人精神的外在体现,他们内心里都有一根傲骨,外柔内刚正是成都人的独特之处。其然还写了《蜀葵》《白玉兰》《迎春花》《夹竹桃》《蒲公英》《狗尾巴草》等花草树木,把情怀寄寓于草木,草木就具有了人的灵性。

诗人也写了成都的雪,“成都的雪,总是夹带着小雨而来/羞答答的,憋足了劲/酝酿了很久的感情,也开不了花”。诗人抓住了成都雪的特征,与北方大雪迥然不同,很能体现出成都人的性格情怀。

诗圣杜甫流落在成都搭建的茅屋,已成为诗人们心中的圣地——成都杜甫草堂。“那时读诗的人不多,课本上的/杜甫,与宏大的草堂寺/也不过就是毗邻”。轻描淡写,他们谈起杜甫就像谈一个邻居一样亲切自然,这就是文化的成都。诗人对那些附庸风雅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冷嘲热讽:“上风上水的天气/让很多的华墅,都愿意/与秋风为邻/秋风其实没有破/一直蜷缩在草堂寺里/香火暗淡,嶙峋的双手/反牵着一根茅草,向秋风化缘”。《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上的奇迹,在其然的笔下也举重若轻:“一个水的问题,被水轻松地化开”。成都人的性格,一般不会慷慨激昂,再重要的人,再大的事都能保持镇定自若。读《游武侯祠》可以体味到同样的心境:“松柏之下,没有什么特别”,“故事和传说一直在嘈嘈絮语/太浓或者太淡,都不是历史本来的颜色”。这些在外地人眼中不同寻常的名胜,成都人都习以为常,他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历史和文化。

其然的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魅力无穷的成都,让人体会到诗人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发自内心的热爱。他的生活、思想、情感统统与成都融合在一起。成都已经是现代化大都市,但农耕时代的质朴和清澈,再也难以找回,正如组诗《原版成都》中写的:“都说成都人喜新不厌旧/可是一小碗的好菜/再也难以敲开隔壁的门”。也许,这正是这本《原版成都》的历史价值所在。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都江堰—康定创新创业大赛收官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赖芳杰)古法造纸、活字印刷传习,让外语翻译也能搭上共享经济快车;利用黑水虻转换厨馀垃圾,奇思妙想的创...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