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这座城

成都日报 2018-10-07 01:37 大字

彭文春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我已经在成都生活了20年,如今进入不惑之年,当年的读书娃变成了一对儿女的父亲,见证了这座城市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成都是一座拥有2300余年历史的古城。经常,我们穿行在这座城市的古街古巷,去寻觅留存至今的文化遗迹,触摸那一砖一瓦,欣赏庭院大门两侧出自名家之手的书法作品,生怕我们的足迹会惊扰他们静静地述说,耳边似曾听到从地下传来铿锵有力地回响。

武侯祠、都江堰、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这些如雷贯耳的文化地标背后连接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历史名人,包括神机妙算的千古名相诸葛亮、修筑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为百姓而歌的诗圣杜甫、善制“浣花笺”的薛涛等。

成都有“天下诗人皆入蜀”之说,大诗人李白、杜甫、岑参、韦庄、陆游、范成大等曾寓居成都。沿着古人行进的足迹,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缘何这座城市会云集如此多的历史名人,他们并非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会有何种吸引力,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缘何赞叹这里是“东方的巴黎”?

文人墨客崇尚自由包容,他们选择用一生的讴歌回答对城市的热爱,比如李白的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成都的美丽丰饶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分不开,自从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川西平原不再饱受水患之灾,从此这片土地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岷江水孕育出了深厚的天府文化,这种文化植根于蜀人的生活方式。

我从认识到爱上这座城市要从1998年9月说起,我跟随舅父第一次离开川东的偏远小山村,到成都大学求学。我们背着行囊,到县城长途汽车站坐车上成都,当时只知道成都是省城。到成都要途经南充、遂宁、绵阳等地的国道,汽车一路颠簸,车尾会跟着一团扬尘。长途汽车车主常相约在南充一路边小店安排乘客吃晚饭,到那时天已渐渐黑了下来。等到达成都火车北站旁边的长途汽车站,刚好一觉醒来,天蒙蒙亮,从此注定成都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我曾为一家省级媒体新闻记者,每天奔波于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能熟练地数出这座城市的大多数街名。然而对这座城市既熟悉又陌生,自己羞愧不能讲出每条富有诗意的街名背后的故事。而我知道面对浆洗街、衣冠庙等古地名,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参与者,我们不仅要讲好鲜活的当代故事,还要知道这些街名背后蕴含的历史密码。

在成都悠长的历史篇章里,20余年不算什么,可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却是有目共睹的:二环外的农田早已被林立的高楼大厦取代,如星星点点的城市绿地巧妙地根植于城市肌理,城市里的人们习惯聚在社区庭院唱歌、跳舞……音乐、诗歌等文艺活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风景,不同肤色的人们把这座城市当成了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停留下来,把一生献给这座城市,如今“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成为我们的共识。

爱这座城市不仅因为她历史的悠长和外表的秀美,还需要我们全身心地融入这座城市,汲取和弘扬先辈们在这座城市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清晰的呼吸。

我们太需要停歇下来,放慢脚步,对这座城市来一次亲密的心灵之旅:或选择坐在九眼桥头,看白鹭追逐江边游鱼荡起的漪涟,江边的倒影仿佛是女校书薛涛在制作“浣花笺”;或选择漫步在武侯祠内的红墙深处,青石板上留下了游人朝拜千古名相诸葛亮的足迹,耳边会传来兵器碰撞的声响,似曾诸葛亮正坐帐中运筹帷幄……

新闻推荐

从蜗居说开去 聚焦我国城镇住房市场发展历程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李倩薇郑钧天从筒子楼到住宅小区,从全民“蜗居”到舒适“安居”,改革开放40年,我国城镇住房市场不断发展,城...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