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有情怀的女教师让成都历史文化成课堂“香饽饽”

成都日报 2018-09-06 03:42 大字

从左到右分别是张俐、马晓亮、赵琳

“知道李劼人故居在哪里吗?就在学校旁边几百米的位置;为什么学校门口那条路叫菱窠路?那是李劼人故居的名字;你知道校服上师大附中几个字是谁写的吗?是著名作家马识途先生。”……赵琳、马晓亮、张俐是四川师大附中的三位语文老师,平日里三人是好闺蜜,经常一起看话剧、逛展览,2016年,她们开设了《锦城游——成都旅游历史文化》选修课,专门给学生讲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景点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增加对成都文化的认识。

上了课才知道

熟悉的景点背后有故事

都江堰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也都去过,但你真的看懂了吗?讲到都江堰灌溉文化这一课时,赵琳问一个家就在都江堰的学生知道水利灌溉的原理吗,然而这位“东道主”却答不上来。“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一样,自然景观带眼睛去看就行了,但人文景观需要做功课,不然看了白看,什么都不知道。”赵琳说。

杜甫是河南人,在成都的时间并不长,然而成都人却对他的故居如此重视,经过那么多年仍然保持完好。不管官职、地位,成都人对这位诗人表现出的尊敬,这不正是成都人骨子里的包容性格吗?!诸葛亮的智慧人尽皆知,但他的忠肝义胆更令人敬佩,读懂了武侯祠的文化,才能全面地了解诸葛亮这个高智商高情商并且道德高尚的伟人。为什么成都人生活悠闲?这和宽窄巷子有密切的关系。当年湖广填四川,为了稳固政权,清兵到成都镇守,地点正是如今的宽窄巷子。

景点是熟悉的,但背后的故事却没有听过,即使听过也没有去思考。上了这门选修课,同学们对成都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讲了金沙那一课后,有个学生回家要求妈妈重新带他去一次金沙博物馆,以前去过但没看懂。家长都非常诧异,因为孩子以前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没想到上了选修课就有这样的转变。”赵琳告诉记者。

查文献实地考察

在课堂上精讲成都文化内涵

赵琳、马晓亮、张俐在一个学校里共事多年,几年前一次闲聊,三人形成了共识——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应该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切入,成都有璀璨悠久的文化,作为本地人,应该知道这些。

就这样,三个人萌生了为学生开一门成都旅游历史文化课的想法,但是到底应该讲什么?语文老师开的课,肯定要和导游讲解有所区别。三个人中,马晓亮是都江堰人,赵琳和张俐从大学开始就生活在成都。尽管如此,然而要讲课,三人才发现其实自己对成都并不了解。她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了加深了解,她们还旧地重游,到各个景区仔细品味感受。

马晓亮说,想做这个课程最开始是有点贪玩的小私心,但是很快她们就完全陷入了魅力十足的本土文化,这一趟文化之旅实在是妙趣横生。三人精心挑选了几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提炼出一种成都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精讲。2016年,《锦城游——成都旅游历史文化》选修课正式推出,每周三下午两节课,三位有情怀的语文老师就带着同学们游成都、品文化,很受学生欢迎。

从“挑剩的”到“香饽饽”

学生的兴趣激发了

李劼人故居就在学校旁边,但却没几个学生知道李劼人是谁。赵琳认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区域,对脚下这片土地有认同感和自豪感。综合实践活动就以李劼人故居为主题,赵琳给同学们分阶段布置了“作业”,首先是网上查阅李劼人的资料,了解他的生平,然而利用课余时间到李劼人故居看一看。对这个人有了一定了解后再阅读他的代表作《死水微澜》。三位老师还和李劼人纪念馆接洽,在学校里布展,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这位本土作家。在去年的开学典礼上,学校社团还自编自导表演了李劼人的话剧,这让创立这门文化选修课的三位老师非常欣慰。

据介绍,很多学生都喜欢体育、艺术类的选修课,刚开始网上选课,《锦城游》并不受欢迎,不少学生因为没选上心仪的课程,“被逼无奈”才来听成都文化。刚开课时,有些学生甚至是抱着其他科的书本来的——他们准备在选修课上做作业。然而随着课程的推进,大家渐渐迷上了这门课,如今40个人的班很快就报满,还有人想报没报上。从“挑剩下”的选修课摇身一变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香饽饽,三位老师可有成就感了。

为了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了让更多没选上课的人感受成都文化的魅力,赵琳三人还创建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刚开始是打算把每一课的浓缩版发上去,后来收集了很多学生写的一些心得体会,也将其发到了公众号。赵琳告诉记者,以后她们还想开设美食文化、附中文化等课题,把文化大餐一直持续下去。本报记者 杜文婷 文/图

新闻推荐

世界体育舞蹈节将“舞”出成都风采

早报讯(记者李玥林)2018世界体育舞蹈节将于9月8日—9日在成都都江堰举办。这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2018—2020年举办...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