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院的心内三剑客 刘汉雄、邓晓奇、周名钢,三个人各自“必杀技”彰显“大医精神”

成都日报 2018-08-30 03:31 大字

邓晓奇、刘汉雄、周名钢

□邓晓洪 廖光华 李诗敏 文/图

在古代,剑客几乎就是仗剑行走、匡扶正义的化身,然时过境迁,他们只在诸多文学作品中留下潇洒而孤独的背影。

唐代诗人贾岛虽为文士,却用《剑客》言志,抒发自己寒窗苦读磨练才干的生涯以及心中所存的远大理想:“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短短20字,豪迈尽显。

随着语境变迁,剑客已然成为一种“亮剑精神”,即指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主动担当,“即使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哪怕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执著、决绝、快意、气魄,这种精神让人钦佩和崇敬。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常存着这种“亮剑精神”,该科之所以成为成都、四川乃至西南的名科,就是因为他们一代又一代医生传承着甘于奉献、勇于吃苦、乐于担当的历史血脉,让一个又一个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重拾健康。

而在这个科,刘汉雄、邓晓奇和周名纲这三个医生,因为在不同的亚专业领域具备过人的“必杀技”,被称为心内“三剑客”。心内科主任蔡琳说,这三个医生不仅是心内科的缩影,而且算得上是“大医精神”的彰显。

刘汉雄:挑战“不可能”

■国内心血管界专家不相信他创造房颤介入手术的成功率,他说:病人你们挑,我来演示给你们看

刘汉雄在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上有过人之处,他每年所做的房颤手术有400多台,成功率是全国最高的之一,特别是对慢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全球的成功率大约为56%,而他的成功率是80%以上。

关于成功率,有一个经典且精彩的故事。

在8年前,当他将慢性房颤手术成功率做到70%时,国内心血管界的专家向他投来怀疑的目光,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当时的国内,成功率达到50%,就已经是让人激动而兴奋的事情了。面对怀疑,刘汉雄不急不缓,他说:病人你们随便挑,我现场演示给你们看!

他果然受邀作现场演示。那是2010年在四川省电生理年会上,挑选的病人是业界公认射频消融难度最大的,而且手术在会场现场直播,来自全国的专家坐镇观摩并点评。当他成功完成时,现场专家惊讶了。

那是在四川开的学术会,去别处演示,刘汉雄会不会“水土不服”?他先后又被邀请去国内其他城市做手术演示,手术病人是国内顶尖医院挑选的,也是他们认为无法成功的,他依然用实力证明自己的技术无可挑剔。

房颤是什么?它是心房颤动的简称,最常见的为持续性心律失常,通俗地说,就是心跳频率快而且不规则。它是一种危害巨大的心脏疾病,通常情况下,致死、致残的中风就是由房颤引起的。因为,房颤犹如心脏发生地震,血凝块(血栓)在颤动中发生“塌方”,血凝块随着血液流入大脑,当血管被堵塞后便发生致死致残的中风。另外,房颤还会引起心衰,让病人成为无法正常生活的残疾人。

对心脏乱跳、快跳的房颤病人,射频消融是最好的治疗手段,刘汉雄就是这一领域的专家。

市三医院是西南地区最早进行射频消融手术的医院,刘汉雄在1993年进入医院时,只是接触了这种治疗方法,那时并不精于此道。2002年,他先后去北大人民医院和安贞医院进修,回来后,他开始主攻电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汉雄在射频消融上之所以被称为全国最厉害的人,那是因为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法。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电路出现问题,有的地方断路,有的地方短路,有些病人出现问题的地方不止一处,而是几十处甚至数百处,要把这么多地方的“线路”修好,因为位置不固定、定位困难,难度确实巨大。对于射频消融术,全世界有几十种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指导思想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消融心房后壁这个固定的地方。

刘汉雄却通过研究发现,每个房颤病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心房后壁这个地方引发的房颤仅仅占到50%以下,而心房前壁造成的问题更多,这就是为何成功率较低的原因。因而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个体化消融”这一概念,并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手术方式,让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重拾健康。

刘汉雄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想象力?也许另一条路径可以帮我们寻找到答案。他出自医疗世家,对医疗的敏感从小具备;他数学和物理水平很高,曾梦想做物理研究;这样一个理工男,居然擅长丹青和书法,这让他一直保持在安静中思考的习惯;不仅如此,他还精通古琴,至今都是成都市古琴考级的评审委员!

技术和艺术往往是相通的,这或许就是一个手术天才的成功之道。

邓晓奇:最快的“起搏者”

■他为病人植入起搏器,快、准、精,而且他还要思考:如何为病人节约费用

心脏快跳、乱跳的病人需要做射频消融手术,而心脏慢跳、甚至不跳的病人则需要做起搏器植入,用这个小小的设备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跳动。邓晓奇所擅长的,便是心脏起搏。

心脏起搏也属于电生理,从事这个亚专业,成长周期较长,需要沉得下来、肯钻研、对细节投入多。因此在培养选材的时候很是考究。

市三医院心内科主任、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蔡琳正是看中了邓晓奇沉稳、刻苦以及对细节把控能力强的这些特点。2008年时,邓晓奇只有32岁,蔡琳找他谈话,决定让他从事电生理这个专业,她说:“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虽然电生理成长周期长,但它很适合你。”

蔡琳对邓晓奇的观察就来自于细节。起搏器植入,需要很精准地找到位置,若无法做到精准,对病人会造成损伤。在邓晓奇2004年到市三医院后,血管穿刺就是他的长项,锁骨下靠近心脏位置的血管是比较难穿刺的,但建立一个救命通道,就需要做血管穿刺,别的科室医生穿刺遇到麻烦时,就向他求助,“那时年轻、肯跑,帮忙多了,穿刺技术就更娴熟了,没想到后来做心脏起搏竟用上了,因为做心脏起搏也要用这个技术。”

市三医院心内科是四川最早开展起搏器植入术的医院,在良好的技术上有传统,而邓晓奇所在的起搏组,则推动了高难度手术的解决。有一个数据:该院心脏起搏组一年要做400多台起搏器植入,而邓晓奇一个人就要完成300多台,这个数量,在整个中国的同行医生中也算多的。

手术是需要天赋的,邓晓奇在起搏器植入上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医生。2009年,在国内某大医院进修时,其他进修医生因技能的欠缺无法单独开展手术,而他则在导师的注视下完全自主操作,从血管穿刺到植入再到止血,全程一个人完成。他有两个指导老师,他们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术,当他在手术时,A导师指点时他就用A导师的技术,B导师指点时就用B导师的技术,回到本院后,他博采众长,将技术加以整合,用优化后的方式为病人手术。

优化后的技术体现在稳、准、精上,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速度快,一台难度较大的起搏器植入手术,技术娴熟的医生一般要3到4个小时,他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如今能够做到这一速度的专家,川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他是其中之一。

速度快,意味着病人的感染几率低,并发症由此得到更好的控制。

邓晓奇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每一台手术他都会在电脑上记录下来,而且会仔细进行术后研究: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好?“遇到的病人越多,对生命的敬畏感越强,如同看书越多,越觉得知识匮乏一样,所以它能不断刺激我去完善和提高,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

邓晓奇思考的除了技术,还有如何为病人降低费用。有一个需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病人,需要用临时起搏的方式保证心跳,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按理,应专门用根导线作临时起搏,再将起搏器植入,但如此一来,病人需要多支付3000多元的费用。邓晓奇为此改进了方法,他先把起搏器的导线放进去保证正常心跳,然后再植入起搏器,这样,在获得同等质量治疗的同时,患者节约了3000多元。从今年初开始,对此类病人,邓晓奇皆使用这种方法。“我为人,一个医生不仅仅要有好的技术,更需要体恤与关怀。”他说。

周名纲:“借道”救人

■他判断准确、处理果断,救治心梗病人成功率高,由此很多医院将疑难重症病人转到市三医院

刘汉雄和邓晓奇主要负责的是心脏的“电路”,而周名纲则主要负责心脏的“管道”。

所谓“管道”,就是血管。心脏血管堵塞,意味着病人高度危险,需要用最快的时间打通,否则非死即残。不论是急性心肌梗死,还是心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必须在第一时间打通血管保障病人安全,但这时时考验着一个医生。

如今,能够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院很多,但病情复杂的危重病人却是很多医院难以攻克的难关,而这类病人恰恰是周名钢的强项。市三医院心内科主任蔡琳评价说:“周名纲的能力体现在悟性上,他判断准确、处理果断,能想方设法去搞定别人无法搞定的事情。”

有一个数据能说明这一点:周名纲一年要做150—160台心脏介入手术,其中大多数都是从别的医院转来的危重病人,他的成功率高达95%以上。

他在心脏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的病人身上花的时间最多,这部分病人往往是老人,而且合并了多种慢性疾病,很多都无法承受心脏外科的搭桥手术,只能通过介入手术来打通血管,但往往这些病人的手术难度很大,因此才从其他医院转到市三医院心内科。

借道打通血管,是周名纲的一大技术特点:当一条血管被严严实实堵塞时,从正面进入去打通有时会很难,“就像山体塌方阻塞了道路,正面去打通,可能遇到坚硬的巨石导致无功而返,这时候可以绕道,从另外一条路去打通,可以找到撬开巨石的缝隙。”但这种“借道”手术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状况,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医生有准确的判断和果敢的快速处置能力。

对这类病人,周名钢并非天生具备这种能力,而是靠不断的摸索与钻研。在2014年,曾有一个都江堰转来的老太太,因为血管阻塞严重,正面打不通,他采取借道的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所借通道里形成很多血栓,他赶紧退出并清理血栓,在保证病人安全前提下终止手术。如何才能帮老人顺利打通血管?他下来后,立即向国内诸多名家请教,其中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纪言教授等,一周之后,他再战手术台,终于成功将老人血管打通。

2014年到2015年,是周名纲技术上的一个突破期,在此之后,疑难手术势如破竹,由此才有很多医院放心将病人转到市三医院。

周名纲为人低调、内敛。在采访中,他反复说:“我们的实力体现在一个团队里面,而不是我自己,我们是相互配合的关系,没有这种彼此间的默契配合,我们也难以将这种逆向借道手术做到全省领先的水平。”

市三医院院长徐俊波指出:刘汉雄、邓晓奇、周名钢三人是市三医院着力于学科建设的一个缩影,除了他们,还有蔡琳、吴镜、余秀琼、李锦、王引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心内科专家,他们映射着医院通过“重点突出、重在突破、分层建设、全面提升”的学科建设原则,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建成新时代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人文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及大型区域医疗中心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新闻推荐

35℃想去避暑?看看青城山已预订到9月中旬,你的心就凉了

最近,家住金沙的骆先生有点烦。35度的高温,天天空调受不了,他想带父母孩子去青城山避暑。但连续两个周末,他都没能订上酒店,连...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