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唐昌 大唐昌茂蜀王封地(下)

成都日报 2018-07-30 02:45 大字

姚蕾 文/图

成都市区饮用水之源的柏条河从都江堰流经唐昌古镇一路欢奔至成都,浸润了川西坝子,滋润着成都平原。也有人说柏条河就像唐代的胖美女,迈着碎步,不急不躁,款款而来,挥挥手,带来一阵清风还有暗香,让你骨头酥软,内心迷恋……

那么3000年后的人们呢?离古镇不远,属古镇地盘上的战旗村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人向往的生活之地。战旗高举、战旗飘飘,惹得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纷至沓来,俨然已成为线上线下旅游、考察的胜地,而唐昌古镇也因此开启了新的追梦历程。

崇槐里

崇槐里巷位于北正街,也是一个不得不去的古巷子,整齐划一地排列着一溜公馆,更为集中,更为破烂,好似分列两侧的卫队,接受检阅。虽然破旧,但外观依然保持原有的风格,清一色的灰砖粉饰外墙,大门呈凹状,多西洋风格,当然这也是民国时期豪华建筑共有的性格。据称,崇槐里巷公馆曾由徐悲鸿先生的学生、上海艺术大学毕业的著名画家陈仲年部分设计,成为崇宁人引以为傲的名片。公馆在建筑上既吸收了清代建筑精华,又受欧式建筑影响,是体现洋为中用最具代表的实物佐证。而今唐昌的建筑如果能体现类似的大师风骨,怕是难得了。

崇槐里巷5号公馆,门框等其他结构全部是砖石构建,门顶勾画了一个罗马表样式的图案。当地相关人员告诉我们,公馆是抗日战争时期知名人士为躲避空袭,隐身唐昌时修建的。粗略统计,崇宁县城在民国时期有四五十座公馆。据说,最初公馆是当地一户王姓富绅所建,王家五兄弟每人一座公馆,在崇槐里一字排开,门面豪华,家家风格不同,正堂屋的房梁全部采用整楠木雕琢,粮仓也完全是用楠木包墙,这一大家族形成的建筑群俗称“王家五道龙门子”,很是气派。但天灾人祸,年久失修,而今只剩下四座苟延残喘,破败不堪,院门内杂草丛生,无人居住……当年这些鳞次栉比的公馆,可谓在唐昌建筑历史上当属一道秀丽的风景线,而今的风景呢?窄窄的巷子现在只有四五尺宽,崇槐里巷往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了啊!

梁家大院

当地人最引以自豪的当属位于北正街158号的梁家大院。资料上记载梁家大院占地20余亩,十四个天井、大小房屋九十七间,是唐昌古镇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古建筑群。大院门额正方楷书“吉庐”,象征吉祥、祝福的意愿,也是梁家祖宗对后代的庇护。门型彰显民国建筑风格,几乎全部是灰砖结构,两低中高,造型上没有什么特殊,少了川西风格的圆弧形的构件,突兀表现出单个的长方体的支柱,但进入大院后,又是清代建筑风格。而今的梁家大院修葺一新,神清气爽,毫不掩饰曾经的豪门气派。

通过大约5米的通道便是一个硕大的天井,密密麻麻地种植着11株高大修长的楠木;中庭里有两株古银杏树,云冠巍峨,阳光从树叶中穿透下来,稀稀疏疏地洒落在天井中间的一个供台上,与挂在竹竿上晾晒的衣服一起,随风笨拙地跳起舞,是奚落院落的破败还是嘲讽着我们这些看客:有什么好看的?都这个烂样子了……不过,住在院子里的吴家林老人说,夏天不使用空调,家里的熟食放上几天都不会坏,尤其是两棵雌雄异株银杏树格外称奇——每年秋天,雌的那株银杏都能结80多斤的白果,镇上居民闻讯前来捡白果,那阵势热闹得很!

天井四周的厢房排列有序,左右都是房屋、大小天井。那些别具一格的窗格子、房檐上黝黑发亮的吊凳、柱子上精美的花鸟鱼虫雕纹、精雕细琢的或狮或麒麟……一一闯入我的眼帘。居住在这里的刘大爷看我拿着相机,把眼角的余光投向我,喂着笼子里的母鸡,不紧不慢地说:“以前最多的时候住过90户人,而今大概还有30多户人家居住,都是公房了……”绕过第一个天井,糊里糊涂地来到了第二个天井。说是天井,其实已经变成居民们种植萝卜、青菜、小葱等的庄稼地。当然最惹眼的是,挂在两树之间的香肠腊肉。年货背后围了一桌子玩麻将的妇女,嘻嘻哈哈格外热闹,而淘气的孩子则独自玩着泥土里的砂石……著名英籍华人韩素音曾经在这里待过,不知道其自传《寂夏》里如何描写这里的大户人家。深宅大院有严格的家族宗法礼制,一定会有很多很多故事上演。那些活得精彩、抑或无奈的人们是否有着红楼梦中的角色,各自上演着属于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据说,当时梁氏兄弟有大量土地,本着“耕读传家”古训,经常去田间劳作。他们去世后,后人即在唐昌大修公馆,靠收租过活。咸丰末年,梁姓乡绅梁显庭购下将要塌毁的水神祠,聘请修成都望江楼的崇宁人杨晏如、杨前生叔侄掌墨,前后共用了十来年时间修筑成了现今的大院。幸甚至哉,梁家大院活了下来,而今修葺一新,等待重生。

李家大院

当然古镇还有一些院落也值得关注,故事也好,建筑特色也罢,都是古镇的孩子让人牵挂。作为这批古建筑中少有的私房,李家大院算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了,位置与梁家大院大约相距不到300米,外墙是大块灰砖结构,呈四合院的布局。虽然破败,但里面共有4个天井布局的院落还在,院子经过了李家兄弟的精心修护,整洁,干净,共有20来间房,结构古朴,个别地方雕刻精细,排列井然有序,院子中央的花坛中有花草,还有几棵大树,环境十分清幽。年过七旬的李树常称,这个院子是他们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住惯了这样的平房,还不喜欢去住楼房了。李家人拿出一本李氏家谱,炫耀家族鼎盛时的场景,也不免感叹眼下的场景,偌大的院子仅存几位老人留守,其余的都外出谋生去了,空荡荡、破败的院子将何去何从?

唐昌人文气息深厚,在清代 “一朝六翰林”拜官入世,贡献颇多治国良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罗锦文和蔡时田。罗锦文,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运河道,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河长”,甘贫嗜学,精于翰墨,是四川颇有成就的书家。罗锦文的翰林院旧址,在崇宁县城西街,其主体建筑尚存,现为唐昌镇房管所办公场所。正门极为简朴,也不气派;两个石墩把守,两侧墙上雕花的图案框,也不显眼。进入正门,整个院落格外清静,皆为木质结构的建筑,一层格局,三进院落,两侧厢房侍候,最后是一个后花园。院子布局精巧别致,结构严谨,毫不张扬,一点豪门气派的氛围也没有,与梁家大院等其他公馆无法比拟。不难看出这里平面布局与普通民居的不同,大概是严谨的官制使然,不得夸张也不敢张扬,但不失高雅。而今翰林院处于关闭状态,维修中。

文庙

古代县城所在地,一般都有文庙和武庙,建筑规模略有区别而已。而今成都平原上双双保存下来的几乎没有,唐昌古镇武庙早已消失殆尽,但文庙犹在。文庙位于县城西街中段,与文昌宫和大椿巷形成古镇旅游的文庙片区。门口有石碑上书:“文武百官军民在此下马”。街面上的“万仞宫墙”,更显得文庙的庄重性,是文庙的第一道屏风,“夫子之墙万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进入文庙内,万仞宫墙后就是泮池和月宫桥,源于春秋时期鲁僖公在泮池之滨建立学宫,意为“月宫折桂”,旧时学政和新科举子回乡朝庙才能走“上月宫桥”,故又称“状元桥”。

每座桥头有两头石狮,看上去雕刻虽然不算精细,但威风不减。过桥之后是一拜台,显然经过改修,变成了一个假山堆砌的大盆景,继续前行便是保存完好的大成殿,远远望去,绿瓦红墙,约三层楼高,格外显眼气派。大殿是重檐歇山式的屋顶,屋脊饰有精美的飞龙、走兽、花鸟。九节宝顶屹立于屋脊中央。楹柱为楠木所制,撑拱为镂空圆雕。狮、龙、凤均造型迥异,屋面覆盖的是青色釉琉璃瓦,阳光下熠熠闪光,富丽堂皇。崇宁文庙始建于宋,清初复修,庙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以壮观雄伟的风貌和工艺美术上的精湛,在川西地区颇具名气,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前来瞻仰。文庙的特色在于石柱,尤以石柱上精美的联文,均为名流手笔,远近驰名,有时间各自去细读。

新闻推荐

都江堰新建4个公园 开始评选全球征集设计方案

本报讯(记者杨华春)成都于5月发起开展100个新建公园规划概念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都江堰市天府源湿地公园等4个新建公园参...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