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的天府绿道悄然改变了成都骑行圈

成都商报 2018-06-21 03:56 大字

成都桂溪生态公园,小朋友骑平衡车家长骑自行车一起环湖 摄影记者 刘海韵

今日推荐人:骑游爱好者 邓勇

昨日下午6:30,伴着夏日凉爽的微风,邓勇和他的骑友们又上路了。从市中心出发,一路向东,骑行龙泉山,这是他所在俱乐部每周三的例行活动。十几个骑友,4个小时,往返70多公里,从市中心深入龙泉山,体验一路轻快,一路青翠。

谈起这一年骑行圈的变化,邓勇说一是人变多了,二是车变轻了。这两个变化的背后,其实都是骑行的环境变好了,尤其是近一年多来,不停生长、蔓延的绿道,给了骑友们更多去处、更好体验。“龙泉山脉、龙门山脉、城市道路、近郊远郊,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绿道,能满足不同段位骑友的需求。”

骑行圈人变多了 车变轻了 背后是绿道多了

每周三下午6:30前,邓勇开在红星路二段附近的单车店就会聚集起十几名骑友,而同一时间段,全城还有更多的骑友在不同的地方聚集,相约一起去骑行龙泉山。“基本上已经是一个规律,不是周三就是周四,很多的骑友都会一起去骑行龙泉山。这两天傍晚,龙泉山的绿道上络绎不绝都是骑行者。”邓勇的风车行骑行俱乐部已经有10年历史,在成都的骑行圈子里,很多人都晓得。说起骑行和成都周边的骑行环境,邓勇当然门儿清。

“最直观的感受,是骑车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男女老幼全都有,以前基本上全是汉子,现在好多妹子,尤其猛的是老年骑游队,他们每天的里程数,让很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二来是车子,以前是山地车居多,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骑公路车。为啥?因为公路车更轻快,骑起来更有感觉。”邓勇说的山地车和公路车,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车胎宽度,山地车胎宽,通过性好,不惧怕坑洼山路,公路车车胎很窄,骑起来更轻快,但对路况要求高。

人和车的变化,背后的原因都是骑行环境变好了。沿途没有美景,路上坑洼难行,自然就不会有邓勇说的两个变化。在成都骑友的论坛里,大家不时会更新适合骑行的路线,分享自己的新发现。而这一年多来,大家分享的路线,很多都是刚刚修好的天府绿道。据悉,成都去年5月启动天府绿道规划建设,去年9月开工以来,天府绿道建设加快推进,目前已建成1327公里。而这1327公里的绿道,就是大家不断发现、更新的骑行线路来源。

不同的骑行者

都有合适的绿道骑行

作为一个骑行爱好者,邓勇说天府绿道给不同段位的骑行者,都提供了很好的骑行条件。“比如说刚开始玩,可以骑行三环路、绕城高速的某一段,三环路改造后的绿道骑起来很舒服;入门了,就可以骑行龙泉山,龙泉山正在建城市森林公园,一些绿道已经修好,路况好、景色好;如果是高段位骑行者,就可以挑战下远郊的一些路段,比如说都江堰的蒲虹路,在龙门山脉里,骑起来很过瘾。”

据了解,沿三环路打造的熊猫绿道月内将与市民见面。作为天府绿道区域级绿道体系“三环”中的一环,熊猫绿道总体定位为以熊猫文化为特色的环状高品质“城市公园”,现代化、高品质的区域级绿道,当然,也非常适合骑行。而另一环,沿绕城高速公路打造的锦城绿道也有新消息,一期项目已建成78公里,新建和提升生态景观24平方公里,中和湿地、花田湿地、玉石湿地等近期将陆续开放;今年将全面启动剩余工程建设,建成绿道180公里,景观绿化54平方公里。

对于成都骑友来说,好消息是锦城绿道系统的一部分按照国际高标准,自行车高速路标准建设,可以承办国际赛事。

邓勇他们常去的龙泉山,也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和天府绿道建设的大背景下,绿道日益多起来。“我们去年探了一条路,是新修的,路况很好,全程都在龙泉山里,一路风景也很好,很适合入了门的骑友训练。事实上,龙泉山的路网、绿道网日益完善起来,可供骑行的绿道不胜枚举,而且根据规划,这些绿道相互连通,给了骑行者不同线路、诸多妙趣。

适合高端玩家的蒲虹公路,属于龙门山脉。近年来,蒲虹路已经成为骑行观光的天堂。全长20多公里的蒲虹路有181个回头弯,最高的卡子垭口海拔1450多米,被称为“东方阿尔卑斯山经典骑行线路”。都江堰境内胥家绿道、柏条河绿道、沙西线绿道、成青线绿道,与蒲虹路一道,为骑行都江堰提供了多种选择。

成都商报记者 李秀明

新闻推荐

寻找天府文化本味 ——漫谈老成都“慢”与“简”的生活美学

从都江堰流淌出的滔滔江水,2000多年来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成都平原,孕育了天府文化。成都这座自公元前310年,张仪、张若仿照咸...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