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有“读村”情怀的学校 一条赶不完的乡村田园路 ——聚焦成都村政学院乡村振兴新探索

成都日报 2018-06-19 02:05 大字

六月的都江堰柳街,荷叶田田,秧苗青青,田园风光迷人。

在乡村田野,继薅秧歌唱罢——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在此成功举行后,一个开在乡村里的专家讲坛、一堂乡村振兴的深度对话、一场来自五湖四海“三农”人的聚会又拉开了大幕。由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明办重点指导,成都村政学院(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携手都江堰市委组织部、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文明办和都江堰市委社治委主办的“乡村振兴·对话新乡贤”又闪亮登场在柳街镇青城湾湿地庄园里,成都村政学院客座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开讲啦》嘉宾张孝德教授与7名新乡贤代表畅谈乡贤回家的情怀、感悟、希望,各路嘉宾、学员纷纷参与,现场气氛热烈,让初夏的6月流光四射。依托都江堰市委党校创建的成都村政学院运行五年,秉承“专科办学、特色咨政”理念,在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的同时,充分利用与其零距离优势,专项调查研究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的新动态、新趋势,架起了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

一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聚焦成都村政学院关于当前乡村振兴中的新探索。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认为,成都村政学院的设立,清晰地进行了管理分类,是社会对岗位、职业化教育的细分,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光明日报》记者认为,村政学院的建立,为村级治理搭建了交流平台,也将促进不同区域的村、社区进行相互学习和借鉴;新华社记者带着“一所专业学校缘何在广大基层干部中受到青睐”的疑问采访后认为,村一级干部的学习培训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相信成都村政学院定将成为村(社区)干部“充电”的最佳场所。

以送“党的声音”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村政学院,破解了乡村振兴中信息不对称的瓶颈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落实载体,成都村政学院有一项重要的职能,那就是及时把党的声间送到基层。如何上架天线,下接地线?成为成都村政学院重点思考的课题。“以前,我们把基层培训放在首位,现在有了最大的转变就是开始探索怎么切实服务于基层!”都江堰市委和成都村政学院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新的实践拉开!一时间,一个个开在乡村里的课堂纷纷涌现。

开在乡村的课堂,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中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大邑县王泗镇尚河村支部书记康德刚在学员论坛发言中说:“过去我们掌握农村工作政策信息零散,比如合作社有哪些政策倾斜,土地流转能否得到银行支持等都不明确,在工作中有点盲目,这次来参加系统培训,对中央、省、成都市关于农村发展的最新政策有了了解,对于下一步怎么做,有了一些方向。希望今后常有这种系统政策解读的培训,这对实际工作有很大地帮助。”

基层干部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及时系统学习了解把握党在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影响基层工作的推进。通过村政学院平台,建立信息对称机制,传递党的声音、解读方针政策,既是学院的主要培训任务,也是主要的责任担当。

在这些课堂上,能及时将乡村振兴好的经验进行分享,对乡村振兴新的课题展开探讨。在这里,都江堰好的工作模式介绍到了更广领域,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与精选的课题和这里的专业老师息息相关。

村政学院教授邓蓉认为,“成都,是农村改革的急先锋。都江堰,走在了改革的前列!”邓蓉最近将一堂课搬到了乡村,那就是“探索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她的课上,不仅有柳街镇鹤鸣村等案例,也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产业体系构筑进行了探讨。

以“解惑答疑”为主要咨询方式的村政学院,化解了深化农村改革中的矛盾,维护了基层社会稳定

乡村振兴,核心是人才。在乡村,村干部更是当地的带头人。人才的培养,村干部的素质提升是重点,发挥和带动村干部的作用,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关键。

成都村政学院的重要一项服务对象就是村干部,学院也开创了一项全国创新。“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一层层干部都会接受各种培训,上到省部领导,下到普通党员,却刚好有一个空档,就是村干部。他们既不是普通党员,又不在干部序列。人数众多,角色重要,但却恰巧没有学习的平台,没有培训机会。”专家在谈到干部教育体系时表示,成都村政学院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经成都市委组织部批准,成都村政学院于2013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挂牌在中共都江堰市委党校。这是全国首个以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探索基层社会建设规律为目标,以“村治”为主要培训内容,面向全国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等,进行专业化、针对性培训的学院。

秉承“专科办学、特色咨政”理念,学院自成立以来,各地前来参加培训的“村官”络绎不绝。

农村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诉求复杂,稳定工作压力大。村政学院利用教师专业资源优势,一方面通过“解惑答疑”方式帮助村(社区)干部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另一方面注重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了解在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党员干部的思想新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协调关系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反馈收集到的问题。

面对服务群体,成都村政学院致力于创新培训思路。不仅创新培训业务,也相继开发一系列特色课程。课程设计注重挖掘本土资源,推出了“党性教育、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基层治理和应急管理”五大特色课程,形成特色优势,得到学员一致好评。同时,学院充分挖掘党建资源,大力推广成都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最新成就,整合大成都范围内的现场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线路,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教学点,推行“1+1+1+1”教学模式,即1名专家教理论,1位干部谈经验,1次现场讲实践,1次讨论谋方法,保证了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海纳百川,汇聚多元师资。目前,学院不仅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单位的“大专家”80余名,视野开阔,接天线;也有长期跟踪基层实践的“土专家”50余名,基底深厚,形成比较优势;还有扎根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100余名,有办法,接地气。

以交流探讨为主要平台的村政学院,解决了乡村发展中缺乏经验分享、教训规避的难题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描绘出兴旺繁荣的幸福美丽新村蓝图。作为聚焦农村基层问题集研究与培训于一体的专业机构,成都村政学院是都江堰乃至成都乡村振兴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天府文化作为巴蜀文明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农耕文明在天府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柳街薅秧歌”作为天府文化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柳街这方朴素的土地上传唱百年。而这样的农耕文明,在“乡村振兴·对话新乡贤”活动中,便能切实感受。在活动中,特意邀请来的嘉宾分享了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一些感受和心得,其中便不乏与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小故事。

类似的平台还很多,通过交流解决了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难题。德阳中江县优秀村(社区)干部培训班在都江堰培训期间与成都市委组织部调训的学员开展了一次学员论坛,两地村干部感慨收获很大,中江县合兴乡渠弯村党支部书记胡永祥说:“农村工作非常实际具体,遇到的问题觉得很复杂,不知道怎么办,结果在另外一个村早已解决,但我们没有机会了解。出来学习,希望与更多同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在改革发展中会遇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综合整治与增减挂钩、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基层治理与民主政治建设等共性问题,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能形成辐射带动效应。如何让走在前面探索实践的经验分享、教训规避,使更多村(社区)少走弯路,促进不同地区、不同资源差异的农村均衡发展是村政学院为这些农村干部搭建交流、探讨、共商平台的重要初衷。

村民线上线下的“村政”交流平台,正在搭建。在成都村政学院课堂上,老师们从村民的实际问题出发,课程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官青,村政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去年年底的一堂课为农产品营销“大开脑洞”。“‘互联网+’乡村\‘土货’营销”,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学会了用互联网平台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就业方式,同时村民农产品营销的实际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眉山的一位村支书,就是专程前来的学员之一,他之前所开的淘宝店,只做婴幼儿用品,在听了课后,思路一下得到了拓展,就在淘宝店上把冬枣等农产品放到了水果预售版块里。一两个月,订单就达到了两百多单。

图片由都江堰市提供

结语

2015年,成都村政学院入选中组部首批全国党员干部教育十大示范基地。

2017年,成都村政学院创办了自己的刊物《读村》,它很快聚集一批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愿意为农村做实事的“英雄豪杰”加入,把乡村情怀都寄托在这本小小杂志上,加以呵护。

五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全国28个省(区、市)44862人次的委托培训,承接了国外党际友好交流团、国内考察学习团多批次的工作访问,形成了“村政”培训与研究的品牌效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创建村政学院是成都市委组织部积极探索县级党校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以创新的方式对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一项有益尝试。村政学院以专业、特色、灵活的工作方式正在乡村振兴的田园上,展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

新闻推荐

来成都 寻找端午的气息 我市推出9条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旅游线路产品

“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早在1000多年前,诗人杜甫就对成都式的田园风光有了描绘。绿道成句,田园成诗,林盘铸梦,有绿道连接...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