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灌区盛景 因农而兴 聚焦都江堰精华灌区的复兴之路

华西都市报 2018-05-31 06:16 大字

因农而兴 聚焦都江堰精华灌区的复兴之路 都江堰市天马镇大地景观。刘杰摄

青城湾湿地公园。何勃摄

2018成都双遗马拉松跑过天府绿道。 何勃摄

滚滚岷江水直入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千里阔野。“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在都江堰,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铺展开来。

今年,是成都市的“全面落实年”。抢抓乡村振兴,则是都江堰迎来的重大机遇。都江堰,因农而生,也将因农而兴。作为成都“西控”区域的核心示范区,都江堰一直承担着成都平原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功能。正在进行中的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和川西林盘提升,将再现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灌区盛景。

因农而生

打造精华灌区 助力乡村振兴

5月25日,都江堰聚源镇三坝社区,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精华灌区文化演绎中心,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将于今年6月展现在世人面前。传统的川西林盘之间,工人们正在用夯土筑墙、青砖铺瓦。茂密竹林中,师傅们用熟练的双手,将当地最常见的竹子,修整得赏心悦目。在远处,与文化体验园融为一体的,是一望无垠绿色的水稻秧苗。

这里,将以现代化农业展示格局为基础,以当地非遗文化为衬托,以特色川西林盘为载体,以精华灌区自流灌溉系统沙盘展示系统为理念,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文化体验园。世界知名的非遗竹雕艺人,将进驻大师工坊,向中外游客展示四川民间的传统技艺。

千百年来,都江堰人以农为生,农业是城市、人民的安身之本。都江堰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将通过“理水、护林、亮田、彰文、兴业”等方式,传承天府农耕文明历史文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现水旱从人、美田弥望、产业兴盛的灌区盛景,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

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将通过三期分期建设。一期规划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胥家镇“天府原乡”、聚源镇“灌区映像”两个项目,共计占地3850亩的首开区集中打造。其中,“天府原乡”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产业”的功能定位,构建高端粮菜产业生态圈,打造粮菜产业示范区;“灌区映像”项目突出“展示中心+林盘+田园”的功能定位,以“文创+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建成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田园城镇典范区。二期规划将精灌区核心区外区域打造成为集国家水稻湿地公园、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一体的国际一流、独具特色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区。三期规划将成功经验系统引导、拓展延伸至整个都江堰精华灌区,形成彰显天府文化的天府水生态文明典范区。

因农而兴

修复川西林盘 守住青山绿水资源

都江堰柳街的猪圈咖啡,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步入猪圈咖啡,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林木森森的川西林盘聚落,笔直茂盛的林木撑起一片绿荫天空。茂林树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此品一杯川西盖碗茶,偷得一份浮世闲凉。

绿荫茂林之间,院落若隐若现,青石白瓦间,独得一方悠然天地。在这间咖啡馆中,主屋是由猪圈改造而成,喝咖啡的桌子是用猪槽改造的,凳子是由打谷子的拌桶改造。

废旧自行车,石磨盘,猪槽食……咖啡厅老板宋建明坦言,当初创办猪圈咖啡的想法之一,便是将儿时的回忆搭配川西林盘的自然景观,激发游客的乡愁共鸣。

“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中,乡村旅游将占据重要的一部分。”宋建明说,乡村旅游的核心特色在于其本身的文化。如今大部分人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之间,乡村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可以让他们更多地融入自然,让心灵得到释放和放松。

修复川西林盘,守住绿色生态资源,也给都江堰带来了创新的空间。都江堰将统筹区域特色镇+林盘+园区(产业、农业、景区)模式,着重将林盘植入现代元素,发展功能复合型林盘。比如:在现代农业基地区域林盘,吸引农业总部经济入驻,打造商务型林盘;依托特色农产品,植入电子商务功能,打造双创型林盘;在农业观光区域植入休闲度假功能,打造旅游型林盘;在农业文化展示区域,发展创意农业,打造文创型林盘等等。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好青山绿水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区域农业农村农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发展。

“全面落实年”

产业撬动新产能 百姓日子更巴适

产业兴,也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巴适了。都江堰市安龙镇是闻名川西的花木之乡、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以及海棠种植基地,为全国首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传承基地。“原住民”胡爱民创建了安龙镇回乡创业青年工作室,种植了2000余盆小微盆景。近几年,他将盆景制作的技艺传承给儿子,儿子回到家乡,跟着父亲一同走上了盆景致富的道路。

如今,“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儿子紧跟时代步伐,在学习盆景制作的同时,做起了盆景销售“微商”,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把盆景从自家院子“搬”到了互联网上,同时,还通过“中国盆景艺术在线”网站挂售精品盆景。近年来,销售额不断增长。2016年,通过网络销售盆景千余盆,实现交易额20余万元。据统计,2017年,安龙镇人均收入约19000元;全镇一年的川派盆景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以农旅文商为主要抓手,都江堰市以项目撬动力,以实际行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融合,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增添新的动能。在4月集中开工15个乡村振兴项目,总投资284亿元,社会投资占比85.6%。本年度投资18亿元,项目涵盖文旅农商产业、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其中都江堰精华灌区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1亿元,预计2020年建成。项目重点实施红心猕猴桃出口示范园、优质粮油(渔)综合种养示范园、绿色蔬菜示范园、多彩玫瑰双创示范园、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川西林盘康养区建设,将田园综合体建成美丽乡村展示区、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和绿色农业典范区。

朱江博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

新闻推荐

锦里景区建微信“反扒联盟” 都江堰景区开展常态化清查工作

每天,从全球各地涌入锦里的游客多达数万人,因此这里也成了小偷青睐之地。为守护景区安全,成都市加强了对景区的清查工作。在...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