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铮:沉到基层的博士后

成都日报 2018-03-29 01:52 大字

本报记者 邓晓洪

“你的脑壳是不是被门夹了?”当张大铮博士毕业选择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从业时,周围人被他的选择惊得瞪大了眼睛,他的导师和学校领导也非常不解:一个不能充分满足科研条件的基层医院,咋就让你像着了魔一样想去?学校这么好的条件,为啥不选择留校?

但张大铮还是毅然下了基层。那是2013年,他30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如今的张大铮是博士后,他一边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上班,一边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科研,未来似乎无可限量,但他从未后悔选择“下基层”。

逆袭

年仅35岁的张大铮在青城山镇卫生院有个博士后工作站,除了接诊患者,还要负责带出一个中医团队。因为他的存在,吸引了除本地以外的甘肃、青海、重庆的患者,他每个周六在此坐诊,每次坐诊,患者都排成一条长龙。

一名年轻的中医专家,在基层搅动出一片中医风潮,并改变了许多周围医疗同行对中医的偏见,这是一个奇迹。张大铮演绎的不光是奇迹,而且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他高中时成绩一般,高考时填报成都中医药大学是因为“离家近,方便”。本科5年,期间处于一种对未来没有丝毫想法的浑噩状态,6个人一间寝室,大家混在一起,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好玩儿。他翘课,在寝室里打麻将;和室友一起炒股,把学费投到股市,结果赔个精光,“怎么办?打麻将,赢回来!(笑)”又伙着同学去做校园生意,属于典型的“学渣”。

他在大五的时候开始改变,原因是喜欢上了年级第一名的学霸女孩。“她要考研,上课的时候我就帮她去占位子。”这个期间让他看到学渣和学霸之间存在的距离,不过女孩鼓励他:“你可以试一试考研,权当一次复习。”于是他果真去试了,开始捡拾起书本,日日埋头其中,一考,竟中了!

硕士是中医耳鼻喉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耳鼻喉科是全国重点,张大铮终于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中找到兴趣和方向,因而在研究生毕业后,他接着报考了该校的博士,跟随导师段俊国从事眼科研究。

从本科阶段的浑噩中走出来,张大铮眼前是一条明亮清晰的路,他成功逆袭,从学渣变成一个学霸。博士毕业很难,在国重学科专业博士学生中,能够3年毕业的人就没有过,他成了唯一3年毕业的人。因为在糖尿病眼底病变等方面的出色研究,尚未毕业,就有多家医院来“抢”他,学校也竭力劝他留校。然而,他最终选择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

情怀

张大铮选择去都江堰,跟他心仪的女孩有关——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孩是都江堰人,也是博士毕业,她希望回到家乡都江堰工作,加上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第一个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他做出了让众人惊讶的选择。

当导师劝他留校时,他这样反劝导师:“学医如练武,同一门派的弟子不应该留下,是驴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去比拼一下,检验一下我们这个门派究竟厉不厉害。”他的说词竟得到了认可。

其实,张大铮还有一个暗藏心中的情怀:中医受众在基层,“我希望他们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得到最好的帮助。”

然而,刚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五官科就业,他撞上了一面来自于现实的冰冷的墙。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是一所以西医为主的三级医院,中医并不受待见,即便自己是博士。因为某些原因,他没能安排上门诊与患者面对面。院长很抱歉地问他:“这会不会把信心给你毁了?”尽管内心痛苦,但他扛得住,“人的成长要经得起磕碰。一个人想发展,就不在意环境的磨砺。”在读博时,有个重要内容就是慢病管理,于是他对院长说:“你让我去搞检验吧,这样可以接触到患者的一手病情。”

这是个以退为进的方法。五官科的专科检查,有一项就是用眼底照相机,是做眼底检查的,可以帮糖尿病人筛查出是否有眼底疾病,这正好与他的研究密切相关。院长觉得委屈了他,但他很坦然,顺势将这项专科检查开展起来。

有些病人在做完检查去找门诊医生时,医生已经下班,就折回来问张大铮,“医生,我的眼睛有啥子问题啊?”他热情地帮助解释,并为他们开出处方帮助治疗调理。这样的病人多了,居然为他赢得了口碑,“那个搞检查的医生很厉害!”

但张大铮却从这项工作中意识到:很多糖尿病人并不知道眼底在遭受着侵害,没有及时干预,而有的人已因此导致失明。他按照糖尿病的发病率算了一下:整个都江堰有60万人,按照发病率估算,糖尿病患者有约6万,其中有5000人会在3到5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我能帮助他们进行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失明风险。”

因而他向母校申请援助:“能不能送我一台做眼底检查的设备?哪怕旧的也行。”母校虽然没有留住他,但对这个聪慧而富有激情的学生很是认可,“我们资助你一台新的!”

于是,在工作之余,张大铮拖着这台设备广走基层,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筛查,查出来有视网膜眼底病变的,就建档管理,帮助他们用药治疗,“我确定了一个目标,要在3年内让2000人得到规范化管理。”仅仅过去3年多,如今他筛查并管理起来的人已达1200人,“预计今年底就将达到2000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大铮获得了上门诊的资格,那些西医感到束手无策的糖尿病眼底病患者,经过他中西医结合治疗,竟然成功阻止了病情进程。这个年轻的中医专家,用实际疗效成功让中医偏见者“闭嘴”,而且还主动找上门来让他参与会诊。

牛人

张大铮身在基层,却为病人打通了一条“高大上”的治疗路径。

在他2010年读博时,成都中医药大学承担了一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是与国际知名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底读片中心合作的。因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母校之间的关系,张大铮打通了这条路径:对筛查出来的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首先是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治疗,如果疑难的,可推荐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眼底读片中心分析诊断,如果大学都没法解决,那么就求助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眼底读片中心。“一个最最基层的患者的临床诊断,实现国内外的三级对接,在这之前根本不敢想。”

2015年9月,张大铮继续选择深造,申报了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后,2016年获得批准。这更让他变成了一个工作狂人,不仅要在医院接诊患者,还要到大学做研究,周末还得去青城山镇卫生院那个专门为他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坐诊,在忙碌中,还有大量的科研等待他去完成。

他的博士后研究将视网膜图像分析技术与疾病诊断结合起来,从简单的叙述中,就可窥见其研究有多么神奇,“在中医里,眼睛和肾脏是相通的,眼睛会透露出很多重要信息,通过眼底图像分析可以预测病人有没有糖尿病肾病,还可以预测脑疾病风险。”

他所在的研究团队,不断地将研究向外延伸,“通过眼底,还可以判断一个人有无气虚、血淤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用中药去调整。”他说,作为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之一,他们还有一项在全球领先的研究,也是围绕视网膜病变延伸出来的研究,“那是一台眼底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只需要用这台仪器拍张照片,就能判断大脑的血氧饱和度,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循证依据,准确率非常高。”

他说,目前全球只有美国、冰岛和中国有这样的仪器,“中国的研发就在成都,样机是2016年出来的,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是唯一的基层医疗试用单位。与美国和冰岛的仪器不同的是,他们是黑白的,而我们研发的却是彩色的;他们一台需要300多万人民币,而中国的不到国外的三分之一。”

作为身在基层的博士后,张大铮的情怀还表现于他对基层医院的医联体工作中。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作为都江堰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眼科相对其他专业发展不平衡,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帮扶对方眼科发展手术,培训医生,短短半年时间,他使学员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眼科常见手术。他常常对学生说:“医生就应该是无私的,我毫无保留地教你,也希望你毫无保留地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新闻推荐

全国首间农民诗社 108位农民诗人3.5万首诗写尽乡村生活

村民们正在交流诗歌“古堰春天来,香风吻面怀。匝地盖绿荫,满山浮翠霭……”成都自古孕育出大量的诗人,“文化”成为成都最重要的城市符号之一。不止在城市,成都的田间地头,依然孕育传承着诗歌文化。全...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