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密集川西林盘 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载体

成都晚报 2018-03-21 09:26 大字

建世界最大公园城市 成都凭什么8

成都的“世界之最”(下)

12.11万个

成都林盘

54185公顷

林盘面积

362.56万人

林盘人口

100个

AA级林盘打造目标

100亿元

特色镇和川西林盘

建设发展基金

2018年

启动林盘建设300个

2019年

启动林盘建设200个

2020年

启动林盘建设200个

2021年

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2022年

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依托撤并的原有建制镇打造人口分布相对集中、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的新型社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周边林盘、聚落。实施保护和开发并举策略,加快建设各具特色、错落有致、全域景观化的林盘、聚落。改造提升传统民居,打造植入文化创意、度假旅游等现代功能的功能型林盘、聚落;保护与修复川西田园特色的古树林竹,打造以农民居住为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型林盘、聚落。

——摘自《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送审稿)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成都的幽静和惬意,时常出现在杜甫的诗句里。字里行间,杜甫不仅写下了对成都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也道出了他对川西林盘的喜爱。

川西林盘是天府文化、成都平原农耕文明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鲜活载体,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大力保护川西林盘,将厚植公园城市建设的生态本底,目前,成都市已全面启动新一轮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作为世界上林盘最密集地区,到2022年,成都将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最密集川西林盘 公园城市生态宜居的核心

川西林盘是指成都平原及丘陵地区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在天府之国的广袤土地上,星罗棋布地镶嵌着一颗颗、一块块“绿色翡翠”。这些发源于古蜀文明时期的川西林盘,因其生物多样性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景观层次,郁郁葱葱、望而不透。

在国务院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眼中,一个林盘就相当于一个微型的公园,是人、植物、动物和谐共生的有机综合体。与其他林盘相比,川西林盘具有鲜明特色,“三五户、五六户,这种小的院落就可以形成聚落。”

“在世界范围来说,川西林盘都是非常独特的。”陈其兵告诉成都晚报记者,成都要建成公园城市的要素很多,保护修复川西林盘、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都会让成都的生态性更加强。他介绍,目前他和团队成员也在研究现代川西林盘,研究内容涵盖了林盘内空气、湿度、温度、风向、人居舒适度等各个方面,希望为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对于川西林盘承载的丰富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他倍感珍惜,“川西林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让它能够成为川西林盘农耕文化遗产。”

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也认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一个独特定位,未来也将成为成都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刘卫兵看来,川西林盘对整个成都平原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绿肺”,是公园城市生态宜居的核心,“加快保护修复川西林盘,也是对我们几千年形成的优良的传统生态文明、农耕文明的保护。”他提到,突出成都公园城市的特点,要注重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尤其是生态价值的本土化,保护林盘、田地、沟渠、水体等生态资源体系,保留生态本底,延续川西林盘特色。

川西林盘具三大价值 承载了成都人的乡愁

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将让一批川西林盘重获生机。

近几年,刘卫兵一直在关注和参与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工作。在他心里,林盘是古老而充满诗意的栖息地,“川西林盘这种传统生态聚落,是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珍视和保护。”早在2012年,刘卫兵主持设计的以都江堰徐家大院和花溪村为代表的“川西林盘聚落保护与更新项目”,获得了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颁发的奖项“全球人居环境规划奖”。

如今,走入徐家林盘可以看到,林盘内流水潺潺、竹林成荫。每家每户盖的是坡屋顶,院落或是竹木栅栏,或是花草围栏,相映成趣。清澈的小溪绕过小桥,穿过林盘,流经每户人家门前,勾勒出典型的川西民居景象。刘卫兵认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川西林盘自然景观和天府文化资源。这一观点与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不谋而合,“建设公园城市,成都第一张要打的是‘人文牌\’。”在陈可石看来,成都的文化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加快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的同时,他也建议成都下定决心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这些都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也是重要的举措。”

“成都人伴林木而居,从实用到喜好再到风尚,以至于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林盘与成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深深扎根到天府文化之中。”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冯婵介绍,成都自古便有“锦城花郭”的美誉。

“二江环绕的城市格局,水绿天青的气候特征,以及四季常青、花团锦簇的自然植被,可见,天府文化中蕴藉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冯婵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成都人不仅积淀了许多关于绿色发展的身体力行,而且形成了对生态型人居环境的独特审美趣味,“当前和今后,成都应在高标准建设公园城市的实践中,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坚守天府文化的历史本底,塑造‘推窗见田、开门见绿\’的城市形态,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旷世盛景。”

公园城市凝聚三种文明 科学促进川西林盘有机更新

漫步在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称的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树村,竹林掩映间可见层次极其丰富的林盘群田园景观。依托现有林盘布局,青杠树村在居住点规划中贯彻一条铁的准则——“不改变田园肌理,不破坏河流沟渠,不砍伐成型竹木”,让村子既保留着传统川西坝子特色,又展示原汁原味的传统川西农耕文化精华。

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王家院子,以保护川西林盘肌理和脉络不被破坏、挖掘川西林盘院落资源为路径,越来越多家庭开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在保留原始乡村风貌的基础上,老百姓打造“树屋”“诗舍”等主题建筑,以“诗歌”“田园”为特色来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如今,60亩林盘内,数十家文化民宿发展了起来,给居住在此的人带来了新的机遇。

公园城市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陈其兵提到,建设公园城市要科学规划川西林盘的有机更新,林盘内建筑面积、体量,周边植物种类,以及民宿等都要考虑进去,“川西林盘的类型很多,一些林盘由于以往保护不力,有些过时了或者居住性、生态性变差了,所以我们就要在已有的川西民居的基础上,打造现代版的川西林盘、聚落。”同时,他也建议植入旅游、康养、文创、新经济等特色产业,拓展林盘经济,形成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

在川西林盘保护和利用的实践中,刘卫兵则体会到,古蜀聚落的复兴,不仅仅是环境和建筑的重构更新,更应该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独特的传统地域文化特征、具有现代文明元素、具有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的川西林盘聚落不断更新之路。他向记者透露,“最近,我主持的大邑董场镇祥和村的‘天府林盘·蜀韵田源\’项目即将启动,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生态聚落的古蜀生态哲学基础上,保留大地肌理和植被,更新川西民居,同时发展渔香贡米的生态农业和田园休闲旅游,希望营造出返璞归真、宁静淡泊的天府新林盘。”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目前,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一轮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已全面启动。2018年,成都市计划完成100个林盘的保护修复,同时选择20-30个特色林盘先行试点示范建设,按照“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类型分类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系统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体现天府记忆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的林盘聚落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修复,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

国务院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

“川西林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我们要让它能够成为川西林盘农耕文化遗产。建设公园城市要科学规划川西林盘的有机更新。”

联合国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

“川西林盘这种传统生态聚落,是世界上稀有的乡愁文化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珍视和保护。”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冯婵:

“成都人伴林木而居,从实用到喜好再到风尚,以至于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林盘与成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深深扎根到天府文化之中。”

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摄影 孙琳

新闻推荐

2018年双遗马拉松大数据

15公里绿道都说双遗马拉松是“洗肺”马拉松,有都江堰、青城山两大天然氧吧,看得见雪山、油菜花,还有千年古树,“最美赛道”名副其实。更给力的是,为给广大跑者提供更好的视觉美感和优质服务,制...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