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都江堰故事

华西都市报 2018-03-11 06:00 大字

□宋正刚

手捧刘刚、马瑛二位先生所编著的《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略略翻了几页书,一股清新脱俗之气扑面而来,心里一惊,如今竟有人下得如此功夫?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发行,第一页有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书赠刘刚的几句话:道家有道,上善若水,于是此生有两事可为,曰: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应该就是名满天下的佳句来历了。此书中,专门有《余秋雨拜水问道》、《都江堰市双遗产》等故事,刘刚先生作为诸多事件的亲历者,所撰写的内容既是动听的故事,更是珍贵的史料。

“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翻阅了家乡的历史,自古蜀人几为鱼的洪荒到现在柳浪莺啼的和谐清明。”《前言》的第一句话,禁不住让人心襟摇荡。如今说起传统文化,有人吹捧上天,弄得玄之又玄,仿佛随便拿点东西出来就包治百病,包打天下;也有人嗤之以鼻,提起来就没一句好话。此书的两位著者,在纷纷扰扰的当下,却如农夫一般,弯腰劳作,耕耘不已;又如朝圣者,在传统文化这条道路上心怀敬畏,稳步前行。

全书共有100个故事,每个故事只区区千字左右,却娓娓道来,语颇隽永。轻轻一读,便能窥见著者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写到都江堰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望娘滩》,著者这样开头:“灌县岷江河边上,有个叫聂郎的割草少年在江边的山背后发现了一丛今天割明天又长还原的牛草。好奇的聂郎最终在草根下找到了一颗火红的红珠……”让读者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写到古迹落妃池,著者的文字张力十足,“在盛唐荣华至极的喧嚣后,落妃池在春华秋实的日子里经过了一千多年,波澜不惊地静卧在迎祥寺旧址附近,偶尔有一两只翠鸟掠过池水,让野生的芦苇飘起几缕飞絮……”让人怀想起杨贵妃羞花的容貌和千年不忘的爱情传说。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故事都配有张法先生的一幅国画作品,画艺精湛,得其神髓。前言、目录、后记均辅以英文,体现了这座城市不一般的国际化程度。

粗读一遍,深为所动,书中景点、人物、典故、传说、美食、诗词、音乐等无所不包,《司马迁创词“水利”》《明远法师天朝僧》等故事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红栀子留芳梦境》《太平圣花几时归》等故事更引人遐想……笔者感叹:这不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经过严谨考证的历史教课书,虽只有200多页,却凝聚了两位著者数十年的心血。

我将此书放在家中,年过七旬的父亲翻阅了几页,连声叫好,对我说,以前在茶馆酒铺里听了一些老灌县故事,这次总算是正本清源了。读小学的儿子平素并不爱看传统文化方面的书,可短短半个多小时,竟已读了七八个故事。依我浅见,《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之所以能快速地抓住人心,除了著者深厚的“内功”以外,还有对现代阅读者心理的深入研究。有人说,“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正变得浮躁和功利。”说句实话,《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著固然彪柄千秋,可当下又有几个人能耐住寂寞将其细读?环境难以改变,那文化人是不是应该考虑与时俱进?而《都江堰故事》这本书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如一股清泉注入心间,让读者在看似快餐化的阅读中,唤起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感,让一颗浮躁的心慢慢静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增加知识,陶冶情操。之间最不易的,是编著者的功夫。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实现板桥道人所推崇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四川被誉为天府之国,这既是物质上的富庶,又是文化上的昌盛。在其间孕育千年的“天府文化”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天府文化”之提出与历史脉络若合符契,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连,是成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文化再出发。都江堰是天府源头,此书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它揽胜于民间精华,真实而流畅地记录了拜水问道之路,让人能深切领悟“天府文化”的精髓。

《穿越千年的都江堰故事》

作者:刘刚 马瑛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新闻推荐

关城:燕鸣声远 岁月悠长

身处茫茫戈壁的嘉峪关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毛富摄刘恩友燕子张开乌亮的翅膀,在浓绿的国槐枝头轻捷地翻飞、环绕,啾啾的鸣啭,引来行人长时间地驻足和观赏。夏天的嘉峪关街头,时常出现这种优美的景象...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