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解读新城市总规重点项目 天府锦城: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

成都商报 2018-03-02 05:59 大字

皇城效果示意图

三片区合力打造天府锦城

皇城片区

将打造为文创博览传承区,形成文化创意、商务金融的主导功能

少城片区

将打造为旅游民俗体验区,形成文化旅游、非遗民俗、文博创意的主导功能

大城片区

将打造为商业时尚休闲区,形成商业休闲、文化体验、时尚购物的主导功能

新的城市总规中提出,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成都历史城区,扩大成都历史城区范围,将历史城区范围由13.6平方公里扩大到24.66平方公里;增加历史文化街区及风貌区的数量和范围,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占历史城区的面积比例由7.2%增加到28.98%。提升城市文化全球影响力,将天府锦城建设成为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天府文化传承展示区、文商旅融合发展创新区和老城中优转型示范区,定位为成都千年立城的历史文化源点、彰显“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核心区域、践行“城市双修”理念的优化转型典范。

文商旅融合发展 以“文创+”为导向,聚焦六大重点领域

2300年来,成都城址未变。天府锦城的范围究竟涉及哪些区域?市规划局介绍,即两江环抱区域,包括皇城片区、少城片区及大城片区,正是成都千年立城的历史文化源点。天府锦城强调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资源,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风貌片区、历史型街巷、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同时,以“文创+”为发展导向,聚焦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文体旅游、信息服务六大重点领域,规划文化体验、文化旅游、文创展演、时尚休闲、文化交往、现代服务六大产业,以文带旅、以旅兴商、以商促文,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

具体打造上,皇城片区将打造为文创博览传承区,形成文化创意、商务金融的主导功能;少城片区将打造为旅游民俗体验区,形成文化旅游、非遗民俗、文博创意的主导功能;大城片区将打造为商业时尚休闲区,形成商业休闲、文化体验、时尚购物的主导功能。

重点实施三增三减

文化功能要增加 居住人口要减少

天府锦城重点实施“三增三减”,即增加文化功能、开敞空间、新兴业态,减少居住人口、建筑总量、非核心功能,将腾挪的空间用来增加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小游园、微绿地等公共开敞空间和文创街区、旅游服务等新型业态,从而推进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最终实现该区域从以居住、商业和行政为主要功能的传统中心城区转变为以天府文化为特质、以新型业态为载体、文商旅相融合的城市核心功能区。

“天府锦城是成都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是落实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是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点。”市规划局表示,打造天府锦城,将有力助推“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设,使天府文化更加彰显,文化自信得到增强,国际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总规点击

未来成都构建历史文化空间展示体系

一环 串联古蜀文化遗产的水上环线,通过岷江、沱江等水网串联宝墩古城、芒城古城、双河遗址、鱼凫遗址、紫竹遗址、盐店古城、高山古城、郫都区古城等大遗址公园、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形成水上遗产线路,对史前城址群、古蜀文化遗址群进行重点保护和展示,彰显成都水文化意象、古蜀文明。

两轴 指龙门山前历史文化保护轴、从都江堰到成都平原历史演变的文化轴。重点对轴线上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脉络进行展示。

四线 为古蜀道金牛道、南方丝绸之路(灵关道和五尺道)、茶马古道(川甘青道和川藏道)、成渝古驿道。保护集商贸、交通、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廊道,展示相关历史遗存、历史文脉、历史线索、历史事件、文化路径等。建立跨区域的文化廊道保护机构;抢救性修缮古栈道、驿道、墓葬、祠庙、关隘等历史遗存;加大考古力度,继续挖掘文化廊道历史遗存。

六片 指以成都、都江堰、新都、崇州、邛崃历史文化名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片区和国家公园片区,包括成都文化集中区、都崇文化集中区、邛崃文化集中区、新都文化集中区、龙泉山文化集中区、大熊猫国家公园。通过文化线路串联周边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单位、林盘聚落等,形成相互关联的整体,凸显片区的整体文化价值特色。

新闻推荐

多国总领事过“川味”中国年感受四川特色春节文化氛围

2月27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政府外侨办主办的2018外国驻蓉、渝、昆领团新春招待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以色列、新西兰、德国、波兰、泰国、法国、瑞士、捷克、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的领事官员...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