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杜甫为青城山代言

成都晚报 2018-01-10 10:13 大字

◎林赶秋(作家)

草堂建成的翌年,即上元二年(761),杜甫五十岁。频繁出入幕府的杜甫,却依然挣扎在温饱线上:“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这种久在樊笼里看妻儿脸色过活的日子真是够够的了,一天,他便骑马出了成都城,向青城县散心去了。青城县乃蜀州之属邑,位于成都之西,因青城山而得名。近观岷江之水滔滔,远望岷山之雪皑皑,穿过竹林覆盖的小径,吃了开裂落地的板栗,老杜诗兴大发,游兴大增,心情一下子就好了。

这些情形可不是胡诌,皆有杜诗为证:“老耻妻孥笑,贫嗟出入劳。客情投异县,诗态忆吾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文章差底病,回首兴滔滔。”“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前一首题为《赴青城县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后一首名叫《野望因过常少仙》。

很显然,此“异县”就是青城县。“东郭沧江合”、“江从灌口来”均指岷江,流经都江堰滚滚而下。“沧”借为“苍”,对“白”而言,状江水之绿。西山即岷山,杜甫有三首五言古诗直接以《西山》为题,并在题下自注:“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将包括青城等名山在内的岷山称作“西山”,较早见于东晋蜀郡江原县小亭乡(今崇州市三江镇)人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帝升西山隐焉”)。时至今日,都江堰市民间仍有人称青城山道符为“西山字”。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朝廷与吐蕃联姻通好,灌口(今都江堰市)、松州(今松潘县)道路畅通,成为重要商道,名为“西山道”(今松茂古道)。这栗,注家认为是天师栗。《益部方物赞》:“天师栗,生青城山中,他处无有,似栗,味美,以独房为贵,久食已风挛。”风挛是由风湿引起的手足挛屈病症,长期食用天师栗,可望治愈。“皱”当作“皴”,皮裂也。皮指板栗的壳斗,呈球形,有刺如猬,内藏坚果2至3个,成熟时壳斗开裂,坚果露出,即板栗。天师栗以独房为贵,则指其壳斗内只藏有1个坚果,极为饱满难得。

辞别常少仙,杜甫一鼓作气登上了丈人山。此山在青城县西北三十二里处,汉晋时属江原县,唐时属蜀州。传说能积火自焚、随烟气上下自如而不被烧伤的宁封先生曾诗意地栖居在青城山之中,后来黄帝筑坛,拜他为师,尊称其为“五岳丈人”。青城山也因此有了“丈人山”之美誉。又有一说: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真仙之崇秩。”山间迤逦而上的红色石梯,梯旁一路蔓延至山顶的茂绿草木,都给杜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次的游山,老杜写下了著名的《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青城山实在是太美太干净了,都不忍以唾沫污染它。“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两句是全诗之眼,1938年广东中山人杨子毅在山上留有一《无题》诗,其开头“为爱青城天下幽”七言即由此脱胎而出。“青城天下幽”长期以来成了青城山的广告和口碑,但拈出一个幽字来概括青城之主要特点,杜甫算是第一人。其后陆游用“穷幽行荦确”、“坐观山水气幽清”等句来形容青城,也不过是踵其事而增华。然仅凭一个“幽”字,并不足以统摄偌大一座名山的千姿百态。在杨子毅题诗的同一年里,江苏武进人吴稚晖撰文解释说:“顾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讲得就比较中肯。《抱朴子》记载:青城山上“生芝草,可以避大兵大难,不但于中以合药也。若有道者登之,则此山神必助之为福,药必成。”不止此也,该山上还长着黄精草。为何叫黄精?《抱朴子》曰:“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常食此草,据说能够扫除白发,最终让人蜕变成肌肤若冰雪的神仙。于雄、秀、幽之外,这应该就是青城之奇了,难怪初来乍到的老杜竟产生了“拟住最高峰”的念头。

新闻推荐

成都离境退税与全国互联互通

2016年1月1日起,四川省开始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市国税局前日发布离境退税数据,数据显示,自2017年1月1日至12月25日,成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较2016年新增4家,累计达78户,开具离境退税申请单514...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