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帅培业:中国文化中的龙马精神

成都日报 2017-12-31 02:06 大字

1969年甘肃出土的著名文物“马踏飞燕”

提要

中国被称为龙的国度,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很多人眼中,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是龙这个虚无缥缈的神话动物,但,其实马也是中国文化精神图腾中重要的元素,从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到中国人重信诺的“驷马难追”,再到古代战场的“金戈铁马”,中华文化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神骏的气质。帅培业此次天马行空的讲座,让成都市民对中华文化的龙马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嘉宾

帅培业,教授、文史专家、四川省马术协会副主席,曾任成都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巡视员。在体育、宗教、茶、美食文化研究方面造诣深厚,著有《中国马术运动史》《成都寺观与教堂》等著作。

实录

速度、力量与美的象征

马与中华民族的关系,不仅在物质、经济层面,更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与马相关的成语数不胜数,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龙马精神……再比如绘画中,马也是热门主题,徐悲鸿的马感染了全世界。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中国人与马的关系。

第一,马是速度的代表。现代科学已知速度最快的是光,但在普通人心中,光速太高大上,不接地气。什么最快又接地气呢?马!我们常常催促人的时候,听到的回答一定是“马上马上!”这充分说明,在中国人心中,速度最快的不是光,而是马。

第二,马是力量的代表。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力量比起一些动物来说,是有差距的,比如狮子老虎水牛大象。但对力的衡量,人们最初选择了“马力”来做单位,虽然马力这个单位是舶来品,但今天却广泛用于生活当中,买一辆车,会关心多少多少马力,没人关心多少牛力,多少象力。

第三,马是美丽的代表。不同的人对美丽的标准不一样,但全世界对美的认知却难得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马是美的——所有少女心中都有一个“白马王子”的梦想。这个概念也是舶来品,但相信光是白马,就足以满足许多女生对美好的期望,要不然,爱猫族爱狗族也很多,咋没人愿意找个白猫王子、白狗王子呢?其实,说白马王子是舶来概念也不全对,据史料记载,唐玄宗还是王子的时候,就因为骑在白马上打马球,俘获了许多女粉丝的心。

综上所述,马与中国文化,的确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哪里?首先是诗歌。在诗歌中提到马,在全球文化史中不算稀罕,但中国诗歌尤为常见,杜甫就是写马的大师。

杜甫有1000多首诗歌流传下来,其中有130多首与马相关的诗,占总量的十分之一。最有名的《房兵曹胡马诗》:“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大宛名马,寄托了自己保家卫国驰骋天下的雄心壮志。

杜甫这首诗还引出一个的卢马救主的典故,与成都有关,因为这匹的卢马救的人是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

这段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写,在正史上也有。刘备寄居刘表麾下时,因名声太大,能力太强,引起了当地豪族蔡家的不满,想要除掉他,就给刘备安排了一场“鸿门宴”。正好刘备之前得了一匹骏马,马额头正中长了一片白毛,被称为“的卢”。相马师说这马主凶,谁骑谁死。刘备说我有上苍保佑,不怕。结果刘备骑的卢从“鸿门宴”逃出时,陷在了檀溪,正悲叹的卢果然妨主,的卢一跃跳出,救了他一命。

可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马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到能够救自己的主人性命。这里我要为的卢正一下名,的卢额头正中长了一片白毛,是很神骏的马,那妨主的是什么马呢?叫“的吻”,就是白毛长在马鼻孔中间的那种马。

马踏飞燕,寓意深长

在中国古代,以马为题的雕塑也很常见。1969年甘肃出土的39匹东汉青铜马中,有一匹名气非常大,它高34.5厘米,长45厘米,造型巧妙地利用了力学支点,铸造了风驰电掣的千里马形象。马作飞驰状,高昂首,尾上扬,张口作喘息状,三足腾空,右后蹄正巧踏在一只疾飞的燕背上。这匹马外形美,寓意深,以至于被选为中国国家旅游城市的标志。今天,我们从成都到都江堰,高速公路一走完,就能看到都江堰城边高大的柱子上立了这个马的形象。

画家们画马的也多,名气最大的当属徐悲鸿,但实际上徐悲鸿之前的画马大师有很多,极有代表性的当属唐太宗陵墓昭陵中发掘出的昭陵六骏,这六匹马是李世民曾骑过的战马,分别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昭陵六骏的特殊性在哪?首先,发掘出来的昭陵六骏是浮雕石刻,是中国马雕塑中极为出色的作品。其次,昭陵六骏是根据画作临摹的,其画者是著名画家阎立本。当然,最初的画作已不可考,现存的昭陵六骏图是金代画家赵霖临摹的。

中国现存画马图中,有一个流派非常特别,即清代画家郎世宁创立的“郎体画派”,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式的西洋画,西洋式的中国画。郎世宁原本是意大利传教士,到了中国后,一直在宫廷里给皇帝画画,历经康、雍、乾三朝,最后还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天马”引发的战争

要说最著名的马种,汗血宝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马不仅神骏异常,而且传说出的汗颜色像血一样红,进而传说,汗血马是天马后代。关于汗血马到中国的历程,那真正是经历了一场大战。

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稳定的商路后带回许多珍奇异宝,其中武帝最喜欢的是骏马。刚开始,武帝得到了乌孙的马,惊为“天马”,后来他又得到了大宛的宝马,更是喜爱,“天马”名号就归了大宛马。后来,又有人说,大宛马其实没那么神奇,在大宛只算二流货色,真正的顶级好马叫汗血宝马,那才是天马的后代。

汉武帝一听,我有钱任性,只求最贵最好的,于是派使者带上金银财宝和一匹金铸的马到大宛去求汗血宝马。使者到了大宛,把要求一说,人家国王不干。“汗血宝马是我们国家GDP的主要来源,都给你了,我们拿什么换GDP?”使者大概认为自己是大城市来的,就耍了点小脾气,把汉武帝的金马砸碎了,扬长而去。这下大宛王不高兴了,暗中授意军队把这支汉朝使团给灭了,但没灭干净,有几个人跑回去报了信。汉武帝这一听还了得,你巴掌大个国家,说灭你就灭你。于是他给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封了个贰师将军,带着6000人马去攻打大宛国。

结果,这6000人翻山越岭走过沙漠到达大宛的时候,只剩3000人了,饿得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看到士兵没有战斗力,李广利只好往回走,回到敦煌的时候,只剩下500人。这下汉武帝怒了,准备了两年,召集了6万骑兵10万头牛,3万匹备用马,1万多头骡子、骆驼、毛驴,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到了大宛,还有3万精锐,打下了大宛国都贰师城,集中了大宛国所有的汗血宝马,选了三千多匹种马带回来。回到故乡时,将士只剩下一万多。

汉武帝发动的这场“一匹马的战争”看起来很荒唐,但背后深意却巨大。得益于良好的马种,汉帝国培育出了山丹马,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队伍,在东方版图上创建了经济最发达、疆域最广阔、文明程度最高、实力最强的大汉王朝,从而建立了稳定的北丝绸之路,沟通世界。此后,我们在世界交往中自称汉人,说的话称汉话,民族称为汉族。

六千万年进化为高大神骏

很多人印象中,马是高大挺拔英伟神骏的,但距今6000万年前,马的祖先只有狐狸大小。大概过了1000多万年,才出现了中马。再经过漫长的岁月,中马发展变成上新马,再变成真马,体形就达到了现代马的大小。从马的进化来看,是从矮小逐渐变得高大,换而言之,哪个国家有矮马,那里就是马种的发源国,比如著名的雪特兰矮马就证实英国是马的发源地之一。

世界上马的发源地绝不只有英国一处。金庸《鹿鼎记》里讲,吴三桂发动叛乱前,曾派人从云南护送了一批矮马到北京接应吴应熊,这种矮马冲刺能力不行,但负重能力极强。这种马是小说家之言还是真实存在呢?1983年,有专家走进四川凉山,在彝族聚居区发现了一种很矮的马,这种马解剖后被发现只有5节腰椎。要知道世界上所有马都有六节腰椎,连雪特兰矮马都有5节半,这证明凉山这种马比雪特兰矮马更原始、更古老,因此中国也成为马种发源国。

这里就留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悬念,《鹿鼎记》写于1969年,而上述五腰椎马种是1983年发现的,金庸对这种矮马描写得如此活灵活现,是怎么编出来的呢?要知道金庸并没有到过大凉山。这段关于矮马的描述,成为令人惊异的谜。

手记

似乎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喜欢将特色动物作为本国的文化标签,如美国的鹰、俄罗斯的熊、印度的象、澳大利亚的袋鼠。那,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动物是什么呢?有人说是龙。的确,龙在中华文化中代表着至高无上,龙具有强有力的能量,足以用来代表中国浩瀚的文化与历史。但毕竟龙是神话中的动物,难免给人疏离感。又有人说是熊猫,熊猫憨态可掬,人气极高,但它能称为中华文化的具象代表吗?不能。

那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马。

马是很神奇的动物,优美、强壮、忠诚、勤劳、坚韧……在马身上,你能找到代表世间一切美好的元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马文化,也有马崇拜,更有无数不同品种、不同习性的特色马,但像中国这样将马放到生活最细节,浸到文化最底端的,真的绝无仅有。

比如,有一种状态叫“龙马精神”,有一种强壮叫“神龙马壮”,有一种繁华叫“车水马龙”,有一种骄傲叫“马足龙沙”……还有一种马叫“白龙马”……在中华文化记载下,马已成为龙在凡间的化身,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与崇拜。

帅培业讲了一个故事,完美诠释了中国人对马喜爱和崇拜的程度。故事主角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汉武帝,男二号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大反派则是大宛国国王,他们争夺的对象是让后世充满想象的汗血宝马。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前后两次发动几十万兵马,向大宛国索取汗血宝马。最后,汉武帝终于得到了汗血宝马,大舅子李广利也因战功而封侯。但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战争的巨大消耗令民生凋敝,更有十万将士永远埋尸大漠。

这段故事乍一听来,似乎是昏君派庸将做了件糊涂事,但仔细想想,汉武帝所为绝不仅仅是得到一个宠物那么简单。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场上的主宰,高机动力带来步兵无法弥补的战略和战术差距。汉武帝依靠汗血宝马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军团,在东方兴起了经济最发达、疆域最广阔、文明程度最高、实力最强的大汉王朝,让“汉”之国号成为民族之名,举世闻名。

再联想一下,两宋时期军队装备极为精锐,就因为缺乏战马,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压制数百年,被称为“弱宋”,最终无法逃脱灭国之运。所以古代中国人对马的喜爱,不仅是私人情感的表达,更上升到了国运层面。

本报记者 吴亦铮 文/图

新闻推荐

全方位绘制“国际友城产业地图” 推动成都阔步世界舞台频获国际认可 ——市外事侨务办全力助推成都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综述(下)

当下的成都,正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不断提升国际交往便利度和交流合作紧密度,全面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和国际友好往来门户。今年以来,市外事侨务办不断加速推动成都国际“朋友圈”再次扩容,全...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