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8大行动计划蓄力 成都从中心圈层城市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成都晚报 2017-12-19 02:30 大字

如何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这一目标,是摆在成都人面前的课题。《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描绘出了实现宏伟目标的现实路径。接受成都晚报记者专访时,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羽介绍,实现远景目标,《战略规划研究》从繁荣、幸福、可持续三大战略路径着手,确定了成都从中心圈层城市迈向平行网络城市的蓝图构想。实现这一构想,还有八大行动计划,等待着所有成都人一同拼搏。

三大战略路径实现

繁荣

提升成都竞争力,实现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目标

幸福

提升成都人民获得感,实现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目标

可持续

提升成都生态环境品质,成都将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目标

成都蓝图构想

从中心圈层城市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落实八大行动计划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

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

世界级科教城计划

未来城市计划

世界文创名城计划

天府文化繁荣计划

“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

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

三大战略路径 直指成都远景发展目标

如何繁荣

据杨羽介绍,《战略规划研究》建议,为实现远景目标,成都应重点实施繁荣、幸福、可持续三大战略路径。“通过繁荣路径提升成都竞争力,实现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目标”,成都应当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把发展动力从虹吸区域转变到建立紧密的地域合作体系和开放的全球链接网络上,从嵌入发展转变到建立强大的内生创新能力上,推动本地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具体策略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构建内生创新体系,链接全球网络,构筑区域市场共生体系和培育世界城市功能。”

如何幸福

发展,要让市民获益。通过幸福路径提升成都人民获得感,实现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目标。《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延续城乡和谐、诗意栖居的生活模式,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深感幸福、平等;应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充足多样供给、均衡毛细布局,建设包容开放、全龄友好、可持续的共享城市;应延续慢生活的模式,建设出行舒适、尺度适宜、具有归属感的慢行城市。“幸福路径有5条具体实施策略。”杨羽告诉记者,这5条具体实施策略分别是:

一、以“设施精准化”调整人口布局结构。实施“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人口策略;实现“居者有其屋、全龄皆友好”的生活设施供给。

二、以“城乡均衡化”丰富生活场所推进城乡差距变为城乡差异,强调聚落模式的不同;促进城乡等值,推行城市乡村地区公共服务配置无差别。

三、以“布局毛细化”调整城市尺度。优化城市尺度,构建两个十五分钟生活圈,形成丰富和精细的社区生活。

四、以“出行舒适化”优化交通体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快速网络系统;编织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游憩网络;制定停车分区政策;营造具有归属感的街道公共空间。

五、以“用地开发适宜化”优化城市形态。成都老城商业街区和居住街区更新应以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为主;创新街区应践行“小街区”理念,增加支路和巷路网密度,对街区进行再划分。新城居住街区应重点控制高层建筑的分布和退距;创新街区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如何可持续

“通过可持续路径提升成都生态环境品质,成都将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目标。”杨羽介绍,《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率先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中国城市建设范本,争当绿色集约理念的践行者、舒适安全生活环境的缔造者、生态友好建设模式的创造者,成为一座道法自然的有机城市、通透呼吸的绿色城市、水润清透的海绵城市。

具体做法有三,分别是:

一、定线,引导城市有机生长。包括:基底锚固,划定永久性绿色生态空间;集约用地,增量有序生长、存量有机更新、生态实施修复;立体开发,促进土地利用高效集约。

二、引风,塑造城市通透呼吸。包括:顺应市域风场特征,建设山谷风路径管控和城市通风廊道,全面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综合改进成都全域大气污染情况;实施大气分区治理。

三、理水,实现城市水润清透。包括:促进水资源再生,推动水环境治理,构建海绵城市网络。

成都空间蓝图 必须与生态格局等相契合

《战略规划研究》认为,成都蓝图必须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相契合。“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成都既是推动建设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双核之一,又肩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需要寻求与此区域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据杨羽透露,《战略规划研究》同时认为,生态本底是成都多年发展形成的核心基因和价值体现,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生态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

“还有我们拥有优质的生物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国之重器\’资源,这些资源总体上呈现全域分布的特点,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资源格局特征相契合的空间蓝图。”基于上述原因,《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成都应延续城乡和谐、诗意栖居的生活模式,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深感幸福、平等;应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充足多样供给、均衡毛细布局;应建设出行舒适、尺度适宜、具有归属感的慢行城市。”

八大行动计划 带动成都走进新时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景目标需要行动落实,战略路径需要行动撬动,空间蓝图需要行动保障。“因此,走进新时代的成都需要明确若干脚踏实地的行动计划。”杨羽告诉记者,为实现成都远景目标、战略路径和空间蓝图,《战略规划研究》建议,应从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口与人力资源(资本)协同四个维度出发,实施若干重要的“新行动”。

具体包括八大行动计划:

一、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实施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扩大蓉欧班列辐射范围、打造“亚洲之星”、构建“148”高铁交通圈、建设公交都市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的交通枢纽地位,强化成都与世界的联系,用面向世界的大交通门户引领城市发展,引领区域合作,引领对外开放。

二、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力争实施建设消费贸易自由区、技术贸易自由区、商务贸易自由区、金融贸易自由区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新兴贸易体系中的组织能力。

三、世界级科教城计划。实施培育世界一流大学、集聚世界一流学科等系列行动,提高成都科研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和创新实力。

四、未来城市计划。实施城市云脑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供给等系列行动,建设更加智能的基础设施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设施,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生活便利化、服务精细化,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

五、世界文创名城计划。实施文化大事件策划举办、文化场馆建设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文化交往能力。

六、天府文化繁荣计划。实施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国际文化生态保护典范、塑造“古蜀遗风、天府技艺”文化品牌等系列行动,彰显成都人文特质,提升成都人文魅力。

七、“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实施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带、滨水绿道、水上游憩系统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公共空间品质。

八、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实施建设国家级前沿产业基地、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与消费中心、成都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地、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门户等系列行动,推动成都“东进”战略实施,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专家点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

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成都蓝图

作为《战略规划研究》的项目牵头人,陈怡星对成都蓝图进行了解读。

“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平行\’分区指资源平行,带状发展。”陈怡星表示,基于成都全域空间资源禀赋,自西向东划分为龙门山生态型地带、西部田园地带、中部城镇密集带、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东部浅丘带五条平行资源基底带。其中,龙门山生态型地带以旅游和生态保育功能为主,西部田园地带以地域生产和文化功能为主,中部城镇密集带以城市商务商贸功能为主,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以都市休闲功能为主,东部浅丘带以国际空港门户和高端产业功能为主。

“网络”组织指区域均衡,在平行分区的基础上,突破调整城市单中心功能体系与层级化城镇发展体系,从与区域功能融合的角度,塑造更多的全球创新节点、区域贸易节点、世界级旅游节点、国际大事件节点、交通通信枢纽节点等,强化节点与区域的直连对接,形成参与区域分工的市域功能网络。

“成都要实现远景目标,就需要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成都蓝图。”据陈怡星介绍,在《城市远景规划》中,成都的近中期蓝图为围绕加快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区协同发展和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两翼联动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支撑发展体系,构建以龙泉山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格局。

陈怡星表示,基于空间蓝图,成都将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发展,“生态空间方面,构建绿色有机的平行治理分区;生活空间方面,构建多元共享的人居生活网络;生产空间方面,构建城乡均衡的地域生产网络。”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新闻推荐

70000张门票开放网络预约12月25日青城山-都江堰免费请你玩

70000张门票开放网络预约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为游客送上了大礼包,景区将2017年12月25日定为免费开放日,目前70000张免费门票已经开启网络预约。游客在“都来玩儿”微信公众号可预约12月25日门票,...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